多年以后,面对城市的喧嚣,曾经的北大教师王青松将回想起,他跟妻子在山间男耕女织的那十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1962年,王青松出生于洛阳市,他家前几代都以农耕为业。家境的平凡让王青松的父亲对他没什么过高的期望,只要他当个平常孩子念完书就好。

然而,这位父亲低估了他的儿子,与别的孩子不同,王青松的学霸属性不仅是学习能力,而是能力与认知上的碾压。

从小学到中学,王青松的所有科目都是优等,对于家庭作业基本放学前就能完成。在王青松眼里,对于学科和知识的理解,他有着自己独有的心得。

那段时间,王青松回家后就是玩,让父亲一度怀疑自己的儿子过于贪玩。可每次期末考试王青松都能拿回满分的考卷,令父亲疑惑不已。

上高中时,王青松对于知识体系的理解更是深邃,同年级的教材看过几遍就精通,之后又找高年级继续学习,一直到高考王青松都处于知识的贮备峰值。

1979年,社会已经恢复了高考制度,王青松借着这个机会,以洛阳市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学系。

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光宗耀祖,王青松的父亲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像是做梦一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能考入北大。随后王青松也登报成为当地的名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北大学习的四年里,王青松的成绩依然稳定,属于人群中的佼佼者,收获了不少朋友和追随者。后来,王青松又考了本校的研究生,毕业后直接留下来任教。

不论是当学生还是当老师,王青松都是优秀的那个人,手下培养出的学生都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但是,此时的王青松对自己人生的意义却有了疑问,他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远超于常人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让王青松越来越难以忍受常规的生活,仿佛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己的灵魂会被限制住。

1984年,社会上体育精神蓬勃发展,很多人都加入探讨如何强身健体。而这碰巧就打开了王青松的“第二春”,那段时间王青松疯狂地痴迷“武术”,甚至为此缩短了本职工作,还弄了学习班教学,赚了不少钱,惹得学校方面很不高兴。

在外人眼里,王青松越来越偏离正轨,甚至达到了疯狂的程度。然而只有王青松自己明白,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循规蹈矩中度过,到临走的那一天都没有往自己以外的世界看一眼。

一天,王青松又在课外办了一场课,在他往下看的时候发现一个女生十分有魅力,这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一个女生,不仅举止端庄,对王青松讲的东西更是着迷。

这个女学生叫张梅,两个人相见恨晚,加了联系方式后不久就确定了恋爱关系并迅速结婚。

至此,王青松的人生是圆满的,有成绩、有事业、有荣誉、有存款、还娶到了自己爱的人。

人的欲望和精神世界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对王青松来讲,他的人生已经到了临界点,他只会继续探究自己心底的梦想,虽然那并不被常人所理解。

二、

因为疏于北大的事务,王青松早已受到众多领导的排挤,他当时报考了哲学系博士学位,虽然成绩优异,但结果没有被录取。而张梅这边也不顺利,没有拿到讲师职称。

学业与事业的双重打击,让这对夫妻对社会越来越厌倦。

一天傍晚,王青松与妻子一起在公园里散步,正值岁月静好时,两人看见一个大烟囱里冒出滚滚黑烟。这种景象顿时破坏了夫妻散步的兴致,便匆匆回到家里。

傍晚,张梅想到,自己想要的就是那种男耕女织的生活,有属于自己的庄园,可以种植水果和蔬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日,张梅跟王青松说这样的想法,谁知两个人惺惺相惜,都认为这样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

一切想法汇聚到一点,两个人有了“隐居”的想法,远离人群的喧嚣和汽车尾气,过上自由的生活。

暑假,王青松与张梅到福建初溪旅游,刚到那里,就被蓝天绿地的自然景象所吸引,让他们体验到一种畅快,他们想变成风,从山上吹到山下,也像变成云,在蓝天中飘荡。

在这里,夫妻二人碰见了一对挪威夫妻,他们以前是搞金融业的,如今隐居在这里开了一家小农场,与以前的生活一刀两断。

农庄周围,有着无数的鲜花,都是夫妻二人种下的,每天还能喝上纯净的牛奶,晚上给孩子讲故事,这让王青松夫妇更加决定要过上这样的生活。

说做就做,1994年,王青松和妻子张梅回到张梅的老家,他们租了几十亩地,种植庄稼和蔬菜,还养了许多牲畜。

这样回归原始的生活让张梅和王青松感受到了一种清爽和满足,在他们的心里,这是一种有别于城市生活的宁静,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没有好与坏。

1998年,张梅辞去了工作,专门照顾这个庄园。随后,王青松也辞去北大的职务,跟着妻子一起做起了“隐士”。

两个人花了20万租下了2500亩的荒山,50年为期,从此与世隔绝。

王青松与张梅根据自己的理念,烧制出一批青砖青瓦,盖起了一间心中的理想小屋。

他们的做法,却被当地的村民认为“神经病”,北大老师辞职来乡下当农民,这的确是常人所难以理解的。

张梅的家人对此更是极力反对,以至于张梅的亲戚问起张梅夫妻的事,父亲嫌丢人,就说他们“出国了”。

三、

进入田园生活之后,夫妻两人终于可以着手创造自己的家园,他们丢掉了在城市穿的精致衣服,留下一些保暖吸汗的棉服,虽然样子不好看,但这更符合隐士的身份。

随后,他们请来木匠,建造了一个小水库和水坝,将泉水截停在山沟中,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湖面,两个人就住在自己建的那个土坯房里。

屋子里的摆设十分冷清,只有些简单的家具,古老的灶台,为数不多有点诗意的,是晚上透过小屋的窗户可以看见月亮。

外人永远不能理解,这种宁静的自由是这对夫妻的毕生追求,他们将感受到幸福。

往后的日子里,王青松与妻子一点点建造这块荒山,种上农作物,比如小米、花生等等。此外还有菜园,种上豆角、西红柿、黄瓜、辣椒,凡是日常饮食需要的,都会自给自足。

几年后,王青松辞去北大职务回归田园的事被大众知道,也有记者专门到这里探访,试图从这对夫妻身上挖掘出不为人知的缘由。

然而,当记者看到张敏和王青松的那一刻,他们的心中有些东西被触动了。

张敏穿着十分朴素,举止投足间都具有成熟女人的魅力,即使站在那里动也不动,也美得像是一幅画。

从她的身上,记者感受到另一种纯粹和干净,完全感受不到岁月的痕迹,更感受不到城市人的那种脾性。

田园生活在张梅夫妇眼里并不无聊,做出各种品色的菜饭,不管是爆炒、凉拌还是烹煮,都让人感受到一种纯净的美味,那时食物原始的味道,仿佛能击穿人的灵魂。

无聊时,夫妻二人就一起到山上晒太阳,感受空气大潮从头顶吹过,清风会吹遍你的全身。

当然,田园生活也有烦心事,张梅说田里麻烦的就是拔草,因为没有除草用品,所以就要花费大量的体力一颗一颗拔,拔得人心烦。

在山里生活之后,张梅貌似只有一次因为要补证件出过山一次,其他的日子里就算有再大的麻烦,也会想办法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敏30岁时,生下了一个儿子,也没请医生,是王青松接生的。刚开始王青松害怕之后会出什么差错,谁知妻子和孩子身体素质好得很,恢复得飞快,令人惊叹。

儿子的到来为这个田园家庭又添了一份热闹,夫妻两人会经常带儿子“小宇”去爬山,让他晒太阳,营养上更是齐全。

对于孩子长大的教育,夫妻俩更是不在话下,两个人都是高学历,亲自教导数学、语文、英语,再加上《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基础。

张梅说:论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儿子可达城里学校儿童的2倍。美术和音乐没有老师,比城里的孩子差点。

小宇的生活很简单,上午学习,下午放羊,再加上父母很重视对儿子体能的训练,因此小宇的身体素质远远强于同龄的其他孩子。

小宇也说:“这些羊是我的儿时玩伴,我从没有感到孤单过。”

王青松从北大辞职到这里生活后,已经过了11年,以前的荒山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这期间夫妻俩也花光了350万的积蓄。

有次,王青松的一位富豪同学看到他蓬头垢面的照片,还哭了一场,以为昔日老友遭遇了变故才沦落至此,还吵着要给他捐一笔,不让他一家人过这么苦。

如今,在山里度过11年后,夫妻俩也决定要重新回归社会,王青松说要让儿子接触社会,学习现代知识,在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总结:

如今,夫妻俩已经回归正常的生活,但具体的信息两人都十分低调,没有过多的展示,不过王青松出山后卖出很多自己种的蔬菜。

城市中,一定有许多人向往田园生活,只不过迫于社会压力,他们不敢、也没资本去尝试。

王青松夫妇是勇敢并执着的,对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这对夫妻没有任何兴趣,他们以后的生活依旧是祥和的。

对于如何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只怕有的人始终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丧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