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两位“父亲”生病倒下的那一刻,这位正值人生黄金时期的少女“葛红花”,毅然决定贴身照顾,她说:爸在,家就在,我要用一生来报恩!

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亳州市蒙城县岳坊镇冯庙村葛王庄两间破旧不堪的土房里,有着三个老光棍相濡以沫,一位老父亲,跟着他的两个儿子,大儿子葛保尧,二儿子葛保田。
因为家境贫苦,再加上家里的这位老父亲,葛家两兄弟一生都没娶到媳妇,三个老光棍的日子非常难熬。
然而,原本一潭死水的生活,却因为一个女婴的到来重新焕发出生机。
这天,一位村民找到葛家两兄弟,说同村的一户人家生下个女婴,因为太过贫穷,实在养不了,想问兄弟俩能不能养她。
听到这话,两兄弟吓了一跳,还以为村民在开自己玩笑。两兄弟商量了一下,考虑到有了娃娃家里能热闹点,以后还能养老,便决定扛起这个重任。

看到村民把娃娃抱来,这两兄弟是又惊又喜,没想到蹉跎半生,老天却给了自己一个健康的小娃娃。
这两位平凡的兄弟,决定要为这个女娃娃用上毕生的心血,起名“葛红花”。
虽然两兄弟有了养孩子的决心,但所面临的贫困的问题还是要着手解决,毕竟养小孩子可不是个轻松活。
哥哥葛保尧智力欠缺,不能出门工作,所以便由他留在家照看红花。同时家里也有6亩田,种田和出门赚钱的工作都是由弟弟葛保田去做。
虽然哥哥精神状态不太好,但他就是知道红花是自己闺女,照顾得非常上心。
当时,两兄弟想到小孩子不能跟他们一样喝糖水,需要补充营养,便打算买点奶粉,但就凭哥俩的经济状况实在是买不起。
为了孩子,伟大的父性在两兄弟身上展现光芒,当时一袋奶粉是4元,葛保田咬咬牙,决定去给人装车赚钱。拖拉机装土是3元一车,葛保田有一次一口气装了13车,即使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一想到闺女奶粉钱还没赚够,便又多了几分力气。
看着娃娃顺利长大,两位老“父亲”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自豪。等葛红花能记事了,为了方便区分,叫葛保尧大伯,叫葛保田爸爸。

虽然葛红花现在还小,但是以他人不同的家境条件,让这个小孩子年纪轻轻就懂了很多情理。
别人都是爸爸跟妈妈,而自己是两个“爸爸”,虽然小红花心里有些疑问,但她并没有因此而伤心,反而认为自己更加幸福。
后来,葛红花才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却并没有因此而伤心。在她的印象中,只要家里有好吃的,两位“爸爸”就会勒紧裤腰带,全留给自己吃。
葛红花到了上学的年纪,两位父亲的负担更重了,为了赚够学费,还是拼了命地出去找工作,却总是因为被嫌弃老而不要他。

二、
当时两位父亲都60岁了,虽然相关部门给办了低保,让两位老人享受到了五保待遇,但葛红花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是要额外挣。
那时找不到帮工,葛保田就到有喜事的地方“讨喜钱”,比如买上爆竹到新婚人家门前放,人家高兴了可能就给你点消费。
但也不是每一家都这么好心,一般一次给一块,有的不愿意给,还出口伤人。
葛红花上高中时,离家50多里,葛保田每次送生活费都舍不得坐车,骑自行车进城,给出的钱都是5角、一块,一次给个二三十元,都是从琐碎的工作和生活中攒下来的。
葛红花长大后谈到这些往事,说:60多岁的人了,每次要来回骑车五六个小时,我都不忍心借他的钱,为了我,爸把血汗都流尽了。

为了让两位父亲高兴,葛红花学习格外努力,每学期都能拿回奖状,这对葛家两兄弟来说是无比欣慰的事。
到了2009年,葛红花顺利考上大学,但是学费是个大问题,两位老人也没什么收入,就直接贷了6000元。
加上自己的身子也逐渐开始扛不住了,两位老人也在相关部门的安排下住进了敬老院。而老家破旧低矮的房屋,就成了葛红花一个人的家。
葛红花在毛州师读大二时,一天像往常一样跟爸爸通电话,听到他声音的时候就发觉有些不对,气息十分微弱。
电话那头爸爸只说是感冒了,葛红花跟父亲生活了20多年,她知道爸爸在骗她,听到旁边的一位老乡说父亲病的很重,葛红花立马在教师里嚎啕大哭起来,冷静之后收拾书包就坐车回家了。

医生当时诊断葛保田患脑血栓和脑梗塞,躺在床上已不能动弹,而其兄葛保尧因为智商低于常人,且多病,无法照顾他。葛红花流着眼泪伺候了爸爸几天。
那几天学校正准备要考试,这让葛红花的心里十分矛盾,爸爸病重,需要人照顾;而学业,是父亲花费一生的心血换来的,也不能放弃。
葛红花还是决定去上学,把爸爸交给敬老院的其他老人照顾。
她说“我该长大了,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因此我要有长远的打算,既然选择了去上学,就一定要学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葛红花一边认真学习,一边关注父亲那边的动静,一丝一毫都牵着着女孩的心。
那一年,葛红花不负众望,获得了奖学金5000元,她用这笔钱为两位父亲买了一台电视机。这可把两位老人高兴坏了,让他们高兴的不是电视机,而是他们养大的娃娃出息了。

2012年毕业后,葛红花顺利考上编制,成了一位教师。当时到哪里当值让葛红花犯了难,想到两位父亲今后都需要她来照顾,她毅然放弃了更好的地区,执意到马集镇田桥村里一个偏僻的小学任教。
在葛红花等待编制考核结果的时候,葛保尧再犯脑血栓,被紧急送往医院。为了不让葛红花分心,弟弟葛保田一直留在医院照顾,没想到他也倒下了。
后来医生告诉葛红花:你爸的病比你大伯还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不要再劳累了。
听了这话,葛红花的心头一紧,蹲在地上大哭起来。在两位父亲生病期间,葛红花都是贴身照顾,帮两位老人换洗脏衣裤,并自学了一些医疗护理,给两位爸爸按摩放松。

三、
在葛红花心里,自己是两位父亲捡来的,但照顾的却比亲生的还要用心,如今自己长大了,一定要报答这份恩情。
葛红花顺利上班后,第一个月的工资有1500元,给两位老人分别买了一件100元的衣服。
同时,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葛红花争取到了小学旁边三间废弃的房屋,她先让爸爸搬过去,等稳定下来再让大伯过去。
在上班的时候,葛红花也会带着两位老人一起,她到哪里,就带着两位老人到哪里,这一举动感动了身边的很多同事。
但两位老人的病情一直周而复始,药不能停,虽然有部门的补助,但依然杯水车薪。

为了挣更多的收入,葛红花利用周末和书架休息到餐厅端盘子,打扫卫生,一个暑假能挣1000多元。
即使能多挣一分,她也不惜余力地去挣,这都是为了让两位老人生活好一点。
时间一晃来到了2015年,因为葛红花教学成绩突出,被调到了蒙城县逍遥路小学。
这个学校在县城,离医院近,方便两位老人看病。葛红花为了把两位老人接过来,还特意申请了公租房。
葛红花的家在一楼,60多平方米,两室一厅。大伯住一间,葛红花住一间,葛保田就住在客厅买来的医用床上。

医用床是葛红花2000元买来的,她说这个床可以升降,还能推出去晒太阳,更利于照顾老人。
此外,葛红花还在客厅装了空调,这是她特意为两位爸爸准备的,小时候家里热得睡不着觉,都是两位养父给他扇扇子,看着她入睡。
在她上班后就开始攒买空调的钱,后来有人“赞助”了2000多,一共4000多买了空调,看着两位老人的笑脸,葛红花的脸上也泛起了微笑。
调入逍遥路小学的第二年,虽然有葛红花细心照看,但人老了,精气神就像手掌中的流沙,即使攥得再紧,也会慢慢流失掉。
两位养父的病情更加严重,瘫在床上起不来,这可急坏了葛红花,他四处奔走医院,希望能让父亲重新站起来,但谁来都束手无策。
在生病的日子里,葛红花每天给父亲换“尿不湿”,定时清理身子。每天天还没亮,她就赶在上班前买点小吃喂给父亲。
中午休息,也是马上回家查看病情,做好午饭。葛红花说,爸爸没意识,饭不能太热,也不能凉,喂饭也不能急。每次喂饭后,葛红花的身子都有些僵,需要歇一会自己才有胃口吃。
虽然每天要照顾两个养父的生活,但红花没影响教学,学生都喜欢她。她带的班成绩在全校同年级班中排名靠前。”逍遥路小学校长马丽说。

蒙城县文明办的负责人评价:一个未婚姑娘能这样照顾养父,不容易,就是亲生女儿做到这样也不多。
2018年6月,因为养父病情恶化,吃不下饭,营养跟不上,还需用进口药。
此外再加上一些其他的药物,一天要花去葛红花一个月工资。很快借的钱用完了,有人屡次劝她放弃治疗,但葛红花哭着不同意,在场的医护人员都被深深地感动了。
父亲住院期间,葛红花所在的学校组织教师捐款2000多元。县妇联和县文明办送来慰问金,让她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
在社会的关爱和葛红花的坚持下,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养父恢复了进食。虽然目前养父仍瘫痪在床,没任何意识,但葛红花还是坚持伺候在床头。
葛红花说:爸在,家就在。哪怕爸迷糊了,不会喊我的名字,但只要能呼吸,能吃我做的饭,我就感觉很幸福。我大伯不经常出去,经常在家待着。有时候看他年纪大了,丢三落四,穿袜子有时只穿一只,就看着他穿。
如今,葛红花依然没有嫁人,用心照顾两位“父亲”,这家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