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封建帝制朝代终结于清朝,存活三百多年的大清给中国文化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当初的腐败跟毁亡过程也是十分令人心酸,毕竟大清当年拥有号称亚洲第一的水师军队。另外还有精明的曾国藩培训出来的一批精兵强将,这些最后在列强面前都不堪一击,这是为何?这些无疑跟治军脱不了关系,下面我们讲一讲曾国藩是怎样去锻炼清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曾国藩先提他的出身,他的家族城府深厚名人辈出,到了他这一代也非常突出是清朝廷里的汉人重臣。能以汉族身份跻身在满清官员当中可想而知这曾国藩的实力非同一般,他对近代军事、政治、文理学等领域都有不少的影响,特别是领军特别突出。当年洪秀全带着一支广西兵打下南京城,发展成太平天国。不久后,清廷就下令曾国藩去剿灭太平军,他接令后就着手挑选精兵悍将组成湘军,并且亲自训练他们,在经过特殊的方法强训后,湘军终于能上战场了,且拥有清朝最先进的武器、火炮、盔甲、马匹等。随后,湘军VS太平军,双方互有胜负,可是由于太平天国内部腐朽严重,逐渐不敌湘军,最终被一举消灭。

曾国藩因统军有方被皇帝嘉赏,他的军队管理方式比较全面,引用儒家文化治军,努力提倡忠君卫道等理论,其认为兵在于精而不在多,提出:“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在他的观念理论之下,清朝军队一直深受熏陶。另外曾国藩还是一个非常注重理学的大臣,他的理学知识造诣很高,深受仕林文人的尊重。曾国藩曾告诫学子,称应以义理之学为先,以立志为本。

曾国藩还反复表明了军事为极致之事,治军务必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事情踏实做起,不要弄虚作假过于浮夸。对于部队形象问题,他还曾指出要儒臣从戎,慎终如始得说法,因采用理学跟儒家学说去营造军队培养军队。特别要求将领者一定要对清朝皇帝忠心,对朋友兄弟讲义气,当打仗的时候应具备不怕死勇往直前的勇气,最终凝聚成“忠义血性”四个字。看来这就是曾国藩对治军的要求。在他的训练之下,湘军士兵一个个充满了对儒学的热爱,有仗的时候就很奋勇,没仗打的时候就专门研习儒学知识。

清兵精神主要体现在治军方面,清朝的湘军有评语叫:“治军愀愀然如秋,愁苦之容”,而曾国藩很注重部分的精神面貌,甚至极其严苛,他老是用孟子日来告诫吃喝玩赌的部下,希望湘军风气清廉。根据《曾国藩日记》描述:兵者,阴事也。且军队里捕能有欢欣取乐的现象,不然军心溃散容易吃败仗。所谓将军若有求死之心,将士无生还之气,必打胜仗也。这就是曾国藩希望的军队精神风貌,一律严肃正明,不得玩乐,将领要起到带头冲锋的作用,才能鼓舞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清兵纪律问题,作为统帅的曾国藩这样认为,他觉得要提升部分战斗力不能支一昧追求精良装备,而内涵也相当重要。包括清朝军队的管治,严明的纪律等都需要用有效的方法来施行,军队不仅要保持良好纪录,还要共存仁义道德之心,不能欺凌平民,更不应该涉足管制平民的生活。由于可见,曾国藩深受百姓们爱戴的原因,正是因为他推行的爱民护民理念。为此他的治军观念深深的影响了清朝的军队,且改变了士兵的战斗力与素质。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