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世后,资产全部捐给哥伦比亚大学。”说这话的是张学良将军,此时他坐在黑色轮椅上,轮椅后面装有血压器、安全带。

他年老体弱,已经不是当年敢于挟持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的青年将军,病痛笼罩着他,他已经来到生命的尽头。

“那您子孙怎么办?”有人问他。

张学良将军叹了口气:“他们没有继承这笔遗产的资格。”

图丨张学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1年10月14日,随着哭声响起,张学良将军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去世时,后辈伴在他的身旁,对张学良的决定没有半分反对,之后,哥伦比亚大学接手了张学良的遗产。

经过评估,他的遗产中不仅有巨额现金,还有无数的国宝字画、文稿和孤本,任何一样东西拿到国内,都是对中国考古学界的巨大贡献。

那为什么张学良将军会将全部遗产捐献给哥伦比亚大学?又为什么会说子女们没有资格继承这笔遗产呢?

图丨张学良之墓

父辈资产,前妻赠予

西安事变之后,年仅36岁的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时间长达54年,期间失去自由,难以和外界联系,几乎是分文不进。

这样的一个人去世后,遗产竟然高达6亿美元,相当于48亿人民币,不禁让人思考,他去哪里来这么多钱?

其实,他的金钱来源主要是他的父亲和前妻。

我国有句名言叫“虎父无犬子”,但这句话在张学良身上并没有践行,他的父亲张作霖是当时东北三省的军阀,钱权无数,被称为“东北王”,而张学良也并没有辱没父亲的威名,张作霖对这个儿子也多加疼爱。

张作霖年少时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常年的饥饿令他对钱权非常热衷,于是他投身绿林,当起了土匪,因为势力越来越大。

图丨张作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力衰弱的清政府没有办法剿灭他,于是派人来招安:“只要你为朝廷做事,朝廷让你担任后路巡防营统领。”

从不见光的匪患,成为有着正规编制的清朝官员,这个诱惑是巨大的,张作霖接了朝廷的任命,开始在东北三省剿灭其他匪患。

剿匪期间,张作霖的财富得到了快速增长,他将当时剿匪所得的军火,高价卖出,后来因为剿匪有功,又受到了朝廷的嘉奖,被奖励了2000两白银。

有了一笔庞大的财富之后,张作霖并没有坐吃山空,反而将资产投入到了当时的矿产业、银业等,在当时西方经济盛起的时代,他甚至在很多日本企业中有股份……

张作霖的眼光十分毒辣,投资的产业少有亏损,几乎都是大赚特赚。

1926年,成都《民视日报》统计了当时的大中华区富豪榜的排名,张作林以5,000万的资产位居榜首,这还只是他的公开财产。

图丨张作霖和家人

“我父亲还在世时,家中现金、土地、收藏的古玩字画等七七八八加在一起,至少超过了2.5亿美元。”

张学良晚年也曾这样回忆,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一个月的工资才15~20大洋左右,张作霖的财富可想而知。

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设计炸死后,这笔财富大部分都到了张学良的手上,“我父亲真的特别喜欢我,除了公共财产,差不多百分之八九十都在我手里,我弟弟他们都没有。”

当时,张家有遍布东北各地的房产,田产遍布通辽、黑龙江等地,名下银行、纺织、轮船、煤矿产业数不胜数。

张学良从小到大没有为钱发过愁,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他更重视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他对产业疏于管理,更加注重东北财政之盈亏。

图丨张学良

后我国和日本爆发了战争,张学良甚至强制抽出了张家在日企中的股份,放弃了大部分的利益,他曾经说:“若不是因为爱国,我们父子俩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抗日战争尚未爆发时,张家父子和日本关东军总司令本庄繁大将私交甚笃,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旧宅里的贵重物品以及古董、名人字画被劫夺而尽。

本庄繁大将念起旧情,将张学良的财产装在火车里运还给他,资产足足装了两列火车,却被张学良严词拒绝:“我们两个人虽然过去是朋友,关系不错,但是现在就等同于敌人一样。”

他在接受日本电视采访时,也很坚定的强调:“我是军人,作战不是为了保护我自己的财产,他这样对我,是羞辱我。”

后来这笔财产被日本瓜分了大部分,张学良手上除了一些珍藏的字画古迹,并没有剩下多少,但他的原配妻子于凤至,将自己去世后的遗产全赠予给他。

图丨张学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凤至是张作霖给儿子选的妻子,比张学良大三岁,两人成婚时张学良才16岁,于凤至对这个小丈夫一直多有纵容和喜爱。

西安事变之后,远在美国抚育子女的于凤至,听闻张学良被囚禁的事情,连忙从美国赶回来,辗转求了很多人,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对她说,“你一个女人做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足够了。”

可于凤至却摇头说道:“既然无法将学良保出来,便让我追随于他吧。”之后,她跟着张学良从浙江奉化至江西、湖南的秘密幽禁地,甘苦备尝。

后于凤至患乳腺癌,被迫前往美国治疗,留下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被蒋介石囚禁。

在备受病痛折磨的那一段时间,于凤至一刻也没有忘记过张学良,但是她手上没有钱,为了更好的打点,她迈入了股市。

图丨于凤至

因为自小生活在富商家庭,耳濡目染之下,于凤至对商业很有一手,很快就赚到了大笔的财富,被称为“华尔街女股神”。

“我与汉卿虽不同生,死要同穴。”汉卿是张学良的字,于凤至对张学良的感情令人动容。

即使后来张学良向她提出离婚,迎娶了赵四小姐,她还是在他出来的时间前后,将美国的别墅装饰成东北老家的样子,等他回来。

甚至在1990年去世后,将自己的全部遗产留给了张学良,这笔遗产让张学良离开蒋介石控制后,在美国过起了富足的生活。

父亲和前妻的赠与,让他名下资产极多,按理说张学良将军就算不将遗产赠予子女,也不至于留在当时和中国关系起伏不定的美国,毕竟他因为爱国,甘愿被囚禁54年。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做出了这个决定?

图丨于凤至

文化传承,薪火相传

富贵出身的张学良对于钱财并不热衷,他个人花费最大的开支是收藏古今字画,经常用重金来搜罗民间古画国宝真迹,收藏了很多谢元、吴道子、徐渭、郑板桥等名家的绢本手卷真迹。

王阳明和黄宗羲的著作最为丰富,都是孤本,即使到了美国,有许多地方急需用钱,他也没有舍得卖掉。

可张学良也有一个极大的烦恼,他脱离囚禁到达美国时已经90岁高龄,身边的儿女大多先行离去,孙子孙女辈在美国生活多年,接受美国教育,连中文都不会说,更是对中国文化没有半点了解。

“若是将这些古玩字画留给他们,定然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张学良忧心忡忡。可是除了给他们又能给谁呢?留给谁这个问题,让张学良日日夜夜的思考。

图丨张学良

若是留给台湾当局,他不愿意,蒋介石故去后,他的儿子蒋经国在台湾任职总统。

张学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蒋先生这个人,我批评他,他要有机会,他真当皇帝。他的思想非常顽固,旧的思想,不是当代的思想。”可见心中对蒋介石的不认可。

发动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那时,他以为自己这位领导是个心性开阔的人,没想到一去不复返,从此再也没有逃离过监禁。

蒋家禁锢了他54年的人生,他怎么甘愿让自己的遗产,落在国民党的手中,何况当时的台湾当局,时刻阻碍他回到大陆家乡东北,他心中想必也有察觉。

那为何他不将这笔遗产留给大陆,反而将其留在了当时和大陆不和的美国?原因有很多。

图丨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90多岁高龄的他,在中国的故人都已经去世,他的孙子孙女和朋友都在美国,他付出一切的大陆,在他的眼中成了陌生的世界。

54年是什么概念?一年时间可以让婴儿学会跑,何况是当时发展迅速的中国。

二是因为政治因素。“我这批遗产中,有很多机密要件,”张学良叹息一声,“留给中国容易引起局势动荡。”

三是他那时有一位在哥伦比亚大学做教授的朋友,看着自己的好友,他突然福至心灵,“若是将遗产放在高等学府中,想必不仅能够得到很好的保存,也能让更多人了解过去的历史。”

“若你将这些留在哥伦比亚大学,学校不会辜负你的期望。”他的好友也承诺他。

于是,张学良决定将自己去世后的所有遗产,捐献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图丨哥伦比亚大学

张学良曾说自己的人生,从18岁开始,终结于36岁,而在他认为真正活着的18年间,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颇深,极其痴迷,对中国有天然的认同。

在他被囚禁的54年间,他的妻子儿女在美国生活,早已熟悉了美国节奏,在被蒋介石囚禁的日子中,他备受折磨,迷上了自我救赎的基督。

张学良做出将遗产捐献给哥伦比亚大学的决定,是为了薪火相传,这是他个人的赠予,赠予对象是哥伦比亚大学,并非美国,这点我们都需要清楚。

张学良将军对国家的贡献是巨大的,但他半生漂泊,东北三省沦陷之后,再也没有回过家。

“落叶归根”是中国老一辈的追求,在那个年代也是张学良将军的追求,那么他脱离软禁后,为什么没有回东北?

图丨张学良

有家难归,落叶无根

1988年,蒋经国病逝后,我党多位高级将领向台湾发去了联名电报,肯定了张学良对两党关系做出的努力。

1990年,张学良得以重获自由,他此时已经88岁高龄,皱纹像是沟壑一样纵横,迷茫的眼睛看着天空,外面的世界变化巨大,他已经认不清了。

“我很想回东北,可我一动就会牵连到台湾和大陆,弄得政治上复杂。”张学良考虑许久,叹息着说道。

那时他有一位基督教友,也是台湾后来的领导人李登辉,李登辉不想给张学良自由,他主张“台独”,担心张学良一恢复自由身,就会投奔中共。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准许张学良去到美国与家人团聚。

图丨张学良

“若我借美国的由头,回东北老家,会让登辉难做。”张学良说。

他向来重义气,当年他与蒋介石是结拜的好友,在关系“蜜月期”,两人好的能穿一条裤子,尽管后来,“西安事变”是情势所迫,可他也为自己挟持蒋介石的事情愧疚,他不愿二次背叛好友。

后来到了美国后,赵四小姐的身体日渐愈下,先后患上了严重的肺癌,红斑狼疮等疾病,难以奔波,而他自己也脚生骨刺、年老体弱。

尽管这样,他也没有放弃过回东北的愿望,多次向李登辉申请,可李登辉都没有通过,只请他“务必不要回大陆”。

“登辉不同意,我是无法动身的。”张学良叹息着说道。

图丨张学良

除此之外,张学良没有回大陆,还有一层重要的原因,他不知道要如何面对东北的父老乡亲,尽管当年故人不在,可只要踏上那片土地,他就会想起自己曾经做过的“混账事”。

1931年9月18日晚十点,“敌袭!”随着一声大喊,张学良旗下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遭遇炮轰,日本关东军借口中国军方破坏铁路,不依不饶的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第2天凌晨5点半时,日军占领北大营,这是中日战争的开端。消息很快传到了张学良耳中,他沉思片刻,“撤离军队,离开东北。”

他的下属企图阻止,“少帅,不能退啊。”

“退!”张学良一锤定音,命令从他口中吐出了那一刻,宣布他放弃了东北的控制权,将其拱手让于日本。

图丨张学良

“不抵抗政策”的实施,让日军在19日就占领了整个沈阳城,之后继续向辽宁黑龙江等地区进攻,东北三省沦陷只用了4个月。

东北同胞在之后14年内,饱受亡国奴的痛苦,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怎么会这样!”消息传到张学良耳中时,他惊怒交加,悔不当初。

他父亲张作霖被称为东北王,他的世代基业都在东北,张学良在离开的那一刻,不仅放弃了军人的风骨,抛弃了东北的父老乡亲们,还让他父亲的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九一八事变发生前,张学良身上存在着很多“秽德”。

“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大烟瘾”

图丨张学良

“一枪在手,美人在怀,神魂颠倒,乐不思蜀。”这些表现了一个出身封建军阀的公子哥,在面对国家危难时的状态。

那时的张学良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人生一帆风顺,备受封建思想的禁锢,以为日军会遵守国际条约,只是在东北小打小闹,直到国土沦丧,个人名誉扫地,他有家不能回时,这个人才在一瞬间长大。

“日本欺人太甚。”张学良咬牙切齿,却也痛哭流涕。

张学良曾在“九一八”这天的日记中写道:“……日本野心军阀之一弹,震撼了全世界,扯破了国际先例,暴露了国联无能……

可是另一方面,改变了我的环境,改变了我的思想,使我了解了人生,使我认识了真理,使我从污浊的深渊跃出,给我开了一个新生命……”

图丨张学良

或许只有巨大的变故,才能改变一个人,张学良开始将目光放在如何抗日上,身为备受蒋介石信任的将领,他应该清楚发动“西安事变”的后果,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

如果没有西安事变的爆发,中日局势不可能转变,张学良终究弥补了自己的过错,可他也从此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在大好年华时被囚禁54年,至死也没能回家。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对张学良的人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他的人生也因此获得了彻底的转变。

直到去世,张学良终究没能回东北家乡,没有去祭拜他60余年未见的父亲的坟墓,他的一位好友说:“少帅后来嘴里虽然不说,但心里一定很后悔没回大陆。”

可一切尘埃落定,这也成为张学良将军今生的一个巨大遗憾。

图丨西安事变

结论

时至今日,距离张学良将军去世已经21年,历史长河中,关于他的故事长存,有人评价他是惊艳绝伦的天才将领,也有人称他是徒有虚名的富二代,说法褒贬不一。

我们无法否认的是,是张学良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让中国停止了内战,组成了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

张学良将军无愧周恩来评价的那一句:“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严峻时期,有人为人民撑起一片天,和平时期,人民要为自己撑起一片天,我们应该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生活,积极进取,珍惜老一辈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