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越上了年纪,越喜欢回忆,常常还会深陷其中……

比如说,简单的一个小物件,就会勾起你无限的思绪。

在一个展览馆里看到,摆上了80、90年代的物件,猛然看起来还有穿越的感觉,皮沙发、缝纫机、28大杠自行车、立柜……

竟然还看到了BP机、大哥大,不少人看着感触良多,是呀,时光飞逝,翻看自己上学的电话本,还留着不少同学家里的号码,有0351、0353、0357……还记得自己最初的BP机,128开头的呼号,也留着当年买的第一步诺基亚手机。

其实,这个冬天我最怀念的老物件,还是村里的火炉子,想起火炉子好多趣事就涌上心头。

那时候,村里人冬天取暖就只用火炉子。天快冷时,要到村东头找些好的红胶泥,把炉火子“内胆”抹上几把,别看是几把,这可是很有正经技术活的,抹好了不费碳还发热效果好,抹不好每天生火就是大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邻居们串门儿进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装在口袋里的手,挨着炉子烤一烤。

村里多数人家摆火炉都是在堂屋中央,这样便于散热,外接的烟筒稍微长一点,也可散热取暖。烟筒是稍厚些的铁皮,一般能用两三年,几截插起来,多为90度直角,需要两个“拐弯”才能接好,隔一段时间烟筒要堵,家里就会呛,这时候就需要拆下烟筒来敲打几下,倒掉裹在烟筒上的黑煤灰,俗称“倒烟筒”。

生火炉需要先点一些硬柴禾或是剥去玉米的“玉米棒”,然后加炭,顺利点燃后,炉子就开始慢慢发热,那时候碳不便宜,那种烟灰少的碳更不好买,来村里卖的碳都是大碳块,拉回院子里还得拿上小斧子敲成合适的小块,这才能倒进火炉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常人家上午的时候是拿料炭(燃烧过的煤块)焖着火炉的,主要是为了省碳,直到中午做饭时,才拿“火柱”(一根铁棍)朝着路中央的炭捅上几下,上下通风了火炉很快就旺了起来,做完饭继续焖好火炉,直到晚上天冷了再捅开烧一会,临睡前继续焖上炉子。

焖炉子也是靠经验,焖好了炉子微微发热,屋子里一晚上不冷,焖不好第二天一早又得重生火炉,略微麻烦,也会招来家里人的几句笑话。

小时候,家里的美食莫过于在火炉子上烩一铁锅菜了,冻豆腐、白豆腐、干豆角、粉条、大白菜,小炒肉,咕咚咕咚的弄一大铁锅菜,大人们会在火炉上烫上一壶酒,拿着那种小酒盅抿着喝酒,每喝一口都要发出“啧啧”的声音,现在想想都是美味。

小时候,教室里的火炉子需要值日生负责,每人要管一天,需要自带柴火提前赶到学校生火,最初就是父母帮着去生火,慢慢到四、五年级的时候自己也就能生着火炉了,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炉子生不着,或者是生着了教室里还有一屋子烟,大家会装模作样的咳嗽几声,这个时候老师就会让大家先到外面等等再进,虽然数九寒天的,但是大家却非常乐呵,因为可以少上一节课。

小时候的火炉子简直神奇极了,那是每到黄昏,大人们就会拿火炉子烤红薯、消冻梨、烤馒头片和窝窝头、烫几个大红枣,全是美食,现在想起来都口水直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些年,回过一次村里,不少老人们在冬天还是要生火炉子,火炉子上照样也会摆些吃的,放一个大茶壶,沏点老砖茶,只不过再没有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围着炉子烤手了……

这两天,年轻人流行开了围炉煮茶,看那阵势倒是惬意,可他们哪里知道我们小时候吃得那才叫个香,我们小时候村里的那个火炉子才是幸福的小火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