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创股份或者发行人)即将上会,我们注意到,这家公司过往也有一段比较复杂的“故事”,在交易所的追问下,发行人董事长仍然隐瞒相关工作履历,与中国华融历史也难清。

资料显示,发行人是国内领先的基础软件中间件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主要向党政、军工、金融、能源、交通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领域提供中间件软件销售、中间件定制化开发和中间件运维服务。

我们注意到,关于历史沿革方面,发行人似乎不愿多提起。

招股书显示,发行人实际控制人为景新海、程建平,二人为一致行动人,通过直接或间接持股方式合计控制发行人47.51%的股权。

景新海先生1977年1月至1982年1月,担任山东省计算中心助理研究员;1982年2月至1984年2月,担任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访问学者;1984年3月至1990年3月,历任山东省计算中心第二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主任;1991年创建山东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创公司)并出任董事长至今;2002年创建中创股份并出任董事长至今。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创公司成立的时间更早,但发行人为何没有选择用这个作为上市主体呢?或许这也是无奈之举。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早在2005年的时候,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系列资产处置公告的刊出,国内软件巨头———中创软件一下被推到浪尖上,由于中创软件近30%的债权本金等被华融公开处置。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公开称,受中国人民银行关闭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下称“原中创公司”)清算组委托,拟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打包转让托管的原中创公司资产,其中有其所拥有的山东中创实业发展总公司股权5000万元和山东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债权本金3718.24万元及利息、信用等。

根据当时的报道,中创软件的迅猛扩张和良好发展前景,但主导产品为软件开发、中间件产品、数字产品,产品和市场开发都比较对路,发展相当迅速。去年(2004年)中创软件的销售额就高达人民币13亿元。

根据招股书显示,发行人2021年,销售额仅有1.2亿元,业绩不及18年前的零头,也不知道这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由于当时没有拍卖成功,4年(2009年)之后,华融资产再度叫卖中创软件30%股权,评估值为5000万元左右。而据了解,中创软件旗下子公司正筹划登陆创业板。

公开信息显示,彼时,中创软件的股本结构为华融资产持有30%、济南创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持有40%、前卫资源控股有限公司持有15%、景新海持有10%、中国永林科技经济发展公司持有5%。

华融资产之所以萌生退意,一方面是华融资产只行使托管职能;另一方面,中创软件为了降低负债率,加速发展,每年分红只有5分钱,使得华融投资收回投资遥遥无期。

也就是说,中国华融觉得没什么赚头,还不如卖掉算了。

中创软件最初的投资者为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后者在1998年国家整顿金融秩序过程中被关闭,2004年华融资产受托对其托管和资产处置。2005年,华融资产即拟转让中创公司资产,涉及金额约59亿元,其中便包括中创软件30%股权。但此事后来也没了下文。

彼时中创软件董事长景新海此前透露,中创软件早在2001年就通过了上市辅导,但是部分资产待处置的问题让上市计划搁浅。据了解,“绊脚石”还包括中创软件发行了内部职工股等问题。

注意一个细节,上述说中创软件最初的投资者为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是什么背景?跟发行人有何关系?和董事长景新海有什么关系?这也成为我们一个关注的重点。

截止目前,中国华融直接持有中创公司 30%的股份,间接持有发行人10.09%的股份。

根据裁判文书网“孙乃亮贪污申诉、申请刑事通知书”显示,被告人孙乃亮于1997年7月至10月,在担任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中创公司)信托部副总经理期间,利用负责融资业务的职务便利,在与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以下简称法律基金会)签订委托投资合同后,将法律基金会支付给中创公司的公款人民币950万元,汇入其个人控制的济宁新创置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济宁新创公司)帐户后转到天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济宁古槐路证券营业部(现更名为齐鲁证券有限公司济宁古槐路证券营业部)帐户,次日又转存至吉佳敏在该证券营业部开设的资金帐户进行股票经营活动。

上述事实,有证人景新海(原中创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等11位前同事出面做证。

我们注意这个披露细节,景新海原为中创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而这个中创公司是指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换句话说,景新海曾在这家公司工作过,而且还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

不过,根据招股书的显示,发行人并没有披露这段工作经历。

而在第一轮问询的时候,交易所就提醒过发行人,在关于信息披露与中介机构执业质量方面,要求发行人补充披露核心技术人员的认定标准,董监高及核心技术人员的学历及专业情况、过往任职经历及任期等。

而这一问,发行人和保荐机构直接把这个当成了耳边风,直接隐瞒这段工作经历,为何要隐瞒?这背后是否有什么隐情?

发行人与中国华融的历史能否解释清楚?这些恐怕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保荐机构开源证券和民生证券能否为其闯关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