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奇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不断发展,对人的整体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特殊孩子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要想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除了要克服生活上的困难,更要克服观念上和心理上的种种障碍。

接受教育,享受教育公平是特殊孩子参与就业竞争乃至共享平等权利的引擎。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多渠道、多方位加强对特殊孩子素质教育的培养, 以完善其人格。既要通过课堂教学,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内容之中;也要注重时事政治、法律知识等理论的学习、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引导他们竞争、公平等意识的形成, 为其学习、生活点燃一盏指路明灯。使特殊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拥有自信、自尊、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能力,培养其对祖国、对他人、对生活爱的情感,并使其具备健康、高尚的品质和人格,是我们每个特教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 世界各国教育界普遍强调人才的协调发展,专家认为“社会固然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公民,但更需要培养有教养,会生活的公民。”纵观历史,不仅有轮椅总统— 罗斯福先生,自强不息、催人奋进的保尔·柯察金, 而且各行各业有越来越多的、学有所成的残障人士正在报效祖国, 为社会服务; 对于大多数特殊孩子而言,当他们具备了应有的资源和条件,完全可以和健全人一样从事工作。要让特殊孩子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下,他们同样要参与竞争自我生存,同样有帮助他人、服务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真正的自立、自强,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