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总台采访国士无双钟南山院士,他说:医学上对于后遗症有严格的定义,指的是疾病造成的损害终身存在。一些新冠产生的症状会慢慢消失,我们不叫它为后遗症,我目前还没看到特别明显的对器官引起长期功能不全的案例。
能够完全让民众消除对后遗症的焦虑么?未必。
最大的原因在于两年前钟老不遗余力地推荐了万能的板蓝根(他的团队号称做了13年板蓝根的临床研究),板蓝根体外可以抑制新冠病毒与可以用于临床治疗新冠肺炎差了地球到火星的距离,但钟老还是推荐了。
其实钟老自己也明白——
不推荐板蓝根制剂作为感冒、流感、H7N9型禽流感、新冠的预防性用药。
大量服用板蓝根制剂会对造血系统和胃肠系统造成伤害,尤其是小儿。
于是,民众对钟老产生了怀疑。后来梁万年、吴尊友、张伯礼等专家对新冠后遗症连篇累牍的宣传,加重了民众恐慌。民众与专家在黑暗中相逢,又在黎明前散去,只有阴影能容纳住专家的苦口婆心。
想来想去还是张文宏靠谱,始终说大实话大白话。
那么,新冠究竟有没有后遗症?
IDWeek(感染性疾病周)是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美国卫生保健流行病学协会(SHEA)、HIV医学协会(HIVMA)和美国儿科感染性疾病学会(PIDS)、美国感染病药剂师协会(SIDP)的联合年会。
IDWeek 2022 于2022年10月19日至23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在新冠问题上取得了很多专家共识,其中的两条——
1、新冠病毒变异究竟有没有尽头?
难以预料,虽然帮助病毒入侵人体的刺突蛋白是变异的主力,现在刺突蛋白上的重要氨基酸的变异已近饱和,从刺突蛋白上看奥米克绒像是另一种病毒了。但是,病毒还在奥米克绒的基础上微调,也许会有返祖,也许会和其它冠状病毒交换融合。所以,监控病毒变异非常重要,不能松懈。
也就是说,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病毒毒性一般趋于变弱,变强也有可能。
2、到底有没有“长新冠”(Long Covid)?
结合大量临床资料,“长新冠”确实存在并呈一定年龄分布特征,譬如45岁以上的女性居多,不过,长新冠不会无限期延续。
长新冠算后遗症么?不算。
抗疫三年,中国取得了辉煌成就,也有让人寒心的教训,教训是啥呢?
1、既往抗疫的历史给了我们许多教训,最大的教训就是不吸取教训。
2、老虎的善良才是善良,绵羊的善良只是懦弱。
3、久治不愈的后遗症皆因症结于心。
4、必须尊重科学。
2022年的冬季,病毒凶未已,万马战犹酣。病毒所到之处,摧兰折玉。经年以后,我们把战疫故事塞入每一扇窗户,开几朵微笑的,流几滴眼泪的,浮世如倒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