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陈阿姨在女儿家,带了两年两个月的孩子。

女儿生下外孙女还不足十天,亲家因为心系她大儿子家的二胎男娃,先是向陈阿姨的女儿道了歉,接着给陈阿姨扔下一句“我没你有文化,也没养过女娃儿,不知道该怎么去养,所以就多辛苦一下你”,之后,在陈阿姨和女儿惊诧的目光,以及女婿苦苦的挽留声中,没有一丝犹豫、很是痛快地收拾了行李,回了家。

虽说当时女婿为了表示歉意,忙前忙后地帮着分担,但陈阿姨心里还是生气:

女儿为了生下外孙女,疼了三天三夜,之后顺转剖,受了两重罪;生孩子当天上午,亲家才去的医院,在医院五天,亲家大多数时间不是坐在椅子上玩手机,就是和隔壁床的人聊天,很少主动去照顾孩子;后来,女儿和外孙女出院回了家,亲家也是只顾自己,准点吃饭、准点睡觉,吃完饭不是下楼溜达,就是窝在沙发看电视,很少哄抱孩子不说,喂奶、换尿布、洗屁屁这些事全都没做过。

不想让女儿在月子里就动气,陈阿姨强忍着自己的情绪,好言好语地安慰女儿,称亲家有俩儿子,可能真是不知道怎么带女娃儿,再者,婆婆伺候月子总没有亲妈贴心、细心,她这个亲妈一定会好好照顾闺女和外孙女。

陈阿姨想得很简单:自己的女儿终究还是要自己疼的,看亲家那个样子,摆明了是想要孙子结果希望落空后的不满,既如此,强迫亲家留在女儿家伺候也没有用,说不定只会增加矛盾,到时受伤害的还是她女儿。

就这样,因为一时的心疼,陈阿姨在女儿家一呆就是两年多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年多以来,陈阿姨可谓是尽心尽力、掏心掏肺,她不但没要过女儿和女婿一分钱,而且自己每月还负责菜钱,除此之外,她把外孙女带的健康、可爱不说,家里收拾得也是干净整洁,就连饭菜,为了能同时照顾到女儿一家,她每次都会做三样菜:一样是按照她和女儿的口味,一样是外孙女爱吃的,一样是女婿喜欢的。

总之一句话,她把以前自己对家庭的那股操心劲儿,全都用在了女儿一家这里。

好在女儿和女婿也知道感恩,逢年过节给她买衣服、鞋子,偶尔遇到时间长的假期,还会带她出去旅游、转一转。

就在陈阿姨感慨,以后真是外孙女上了学、不需要她再帮忙,她会舍不得离开女儿家时,一件小事让她再也没有了好心情。

上周三开始,女婿突然像是变了一个人,不再吃陈阿姨做的饭,只要在家,全都是板着脸,甚至陈阿姨主动贴着笑脸和他说话,他也是爱答不理。

最初,陈阿姨虽然困惑,但并没往心里去,她以为是女婿工作上遇到了烦心事,她既然不懂,那就能不问就不多嘴,可接连三天看到女婿面对他时,总是冷漠脸,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便悄悄地问了女儿。

她的女儿平日里只要在家,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从来都不会管太多,因此,对于她的疑惑,直接带着她就找到了她女婿对峙。

谁知,这一问不当紧,女婿的话让她瞬间就一心凉了。

女婿没带好气儿地问她,“妈,您是不是管太宽了?我感谢您对我家的付出,但您不能因为自己做了点事,就一点也不管我家的难处了吧?”

面对女婿的问话,陈阿姨是既不解又生气,就在她打算回复时,女婿再次开了口:

“您不可能这么快就忘了吧?前两天,您不是时不时地劝小倩别再要二胎?您说,我母亲这边劝着我们要二胎的事,您那边让小倩和我唱反调,您是有多希望您自己的闺女过不好啊?您带个孩子是有功劳,但您不能手伸得太长、管得太多了吧!”

听到女婿这番话,陈阿姨也反应了过来。

自从外孙女两岁以后,亲家就催着她女儿要二胎,一开始是给女婿打电话叮嘱、安排,后来,便打给了她女儿。

她最初也不想干涉,因为觉得是女儿的事,女儿没表态,她就不好说些什么,但前一段时间的周末,她听到女儿和女婿在卧室里因为二胎的事争吵,于是,她私底下问了一下女儿到底是怎么回事。

女儿的意思是,她婆婆骨子里还是偏爱男娃儿,想着让她再生一个,称她大伯哥家里接连就生了俩儿子,她不能不争气,就只要一个女孩儿。

想到女儿生外孙女时受的苦,再想到亲家这几年见孩子的面都屈指可数,陈阿姨不免有些生气,她于是给女儿讲要二胎的各种利弊,劝女儿绝不能想着光靠孩子去维系自己的婚姻。

不仅如此,她看到接连生俩女孩,但被婆家逼着生三胎的新闻和故事,也会转给女儿看,每一次都会加一句劝告:一定得谨慎要二胎。

原本她觉得这就是她和女儿之间的家常话,如今看到女婿的态度,一定是看了女儿的手机,看到了她说的话,继而才心生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既然知道了是因为什么惹得女婿不快,陈阿姨觉得也不是多大的事,她好声好气儿地告诉女婿,自己并没有想管太多,就只是单纯地给女儿一两句劝告,想着他们小年轻做事情一定不能太冲动,不考虑后果和压力。

谁知,女婿冷哼了一声,“妈,您就说实话吧!您是不是觉得像我们家这种情况,就不该多生孩子,更不该让您闺女多吃苦受累!我知道,我家条件比不上你们家,但小倩既然嫁进了我家,多少也要替我家考虑的吧?我哥是我哥,我是我,我哥的儿子又不是我的,我也想要一个儿子,难道就不行吗?”

见女婿一副咄咄逼人的态度,陈阿姨刚想开口,却被她女儿的话打断了:“你看你什么态度!怎么和我妈说话呢?又没有人说你家穷,你在那讥讽谁呢!”

陈阿姨伸手轻拍了一下女儿,抢过了女儿的话,很是平静地说道:

“小刘,你也不用生那么大的气,我那时的确是说一说,没别的意思!你母亲都能为了你考虑,让你再要一个儿子,那我怎么就不能心疼一下我闺女,让她谨慎要二胎呢!都是做父母的,都会为孩子着想,你家人不心疼我闺女,我自己总得心疼吧?

你既然觉得我管太多,那我现在告诉你,从明天开始,我要收回我的好心,省得让你再有心理负担:我不会再帮着带孩子,你们住的这套房子,我也会把小倩的名字删掉,除此之外,我这两年多的辛苦费,你们也要全部都给我,不多要,每月两千块钱就行!”

说完,陈阿姨便去卧室收拾行李,任凭女儿和女婿在客厅争吵。

第二天一早,陈阿姨就带着行李回了家,而女儿住的那套房子,因为是女儿婚前,她和老伴儿全款多买,对于去掉名字一事,女儿也没有怨言。

至于她带孩子的辛苦费,女儿给她转了五万块钱,里面女婿出了两万。

03

陈阿姨称,她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事,但她也感谢早早就遇到了这样的事,如此一来,她以后对女婿绝对不会再掏心掏肺,对女儿,她也会留有底线,不会再毫无保留地付出。

说实话,我一直对那种劝女儿“谨慎婚育”的母亲很赞赏,因为那是真正地替女儿着想。

但可能因为两代人有不同的看法,并不是所有父母的意见,子女们都觉得是善意,都能听得进去。

对于这件事,我个人的观点有两个:

一是,不管是男方父母,还是女方父母,都不应该掺合小两口的事;

其实,生活中,有些父母会潜意识里有这样的认知,子女即便成了家,还总觉得他依然是自己的孩子,依然要归自己管,不管家里有什么事,都依然要听自己的。

说得好听一点,这的确是做父母的关心孩子,但说得现实一点就是:父母太过于“多管闲事”。

子女有了自己的家庭,那么身上就有了责任,就该勇于担当,不管他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他只要自己开心、能负责到底,那么,父母就不应该再出面干涉。

就像要二胎这件事,婆婆也好,岳母也罢,都不应该多嘴,子女愿意多生就生,觉得养不起、压力大,不愿意生,那就不生,做父母的,何必非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指挥”孩子呢?

你的孩子结了婚后就不仅仅是你的孩子,ta还是一个家的男/女主人,是应该有自己空间和想法的一个独立的成年人。

做父母的,插足太多,管得太多,那么,只会让子女的婚姻鸡犬不宁。

二是,夫妻之间,对待双方的父母,最好要“一视同仁”。

有些小夫妻,看待问题很是“双标”,尤其是牵涉到父母时,他们的做法让人很无语。

自己的父母可以随便做自己小家的主,可以处处“指点”,甚至自己父母说的话全都是对的、都应该服从,因为自己的父母是为了自己好,而一旦伴侣的父母多说了一句话,那不管说得对不对,在不在理,反正就是“多管闲事”、多操心。

就像陈阿姨的女婿,他自己的母亲可以催他妻子要二胎,因为那是为他好,但他岳母却不能劝告他妻子谨慎生二胎,因为那是管得宽。

凭什么呢?

你母亲可以做你妻子的主,你妻子的母亲没做你的主就算了,连你妻子的主也做不得?

不是这样的。

夫妻之间,如果只能自己或自己的父母干什么,而伴侣以及伴侣的父母只能听从,那么,这绝不是婚姻,而是自私自利。

有利于你的,就是对的事;不利于你的,就是错的事,这样的心态,真能经营好婚姻吗?

两个人只有平等、互相尊重,才会有好的感情、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