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无论是潮人聚集的小某书,还是年轻人居多的视频网站上,一种新的喝茶形式——围炉煮茶突然爆火。

红泥火炉,三五好友,曾被认为是退休老干部标配的喝茶,被年轻的 “95后”提前体验了。

根据统计,相关话题在短视频平台的播放量已经超过16亿次。

小某书搜索关键词“中式茶馆“、“围炉煮茶”,就有数十万的笔记;

各大电商平台也没有错过流量,“冬日围炉煮茶”几个字频繁出现在搜索框,商家给消费者提供两万多件商品选购:铁架、烤网、固体酒精、木炭在内的全套礼包,甚至还有火炉、茶壶等器皿,方便消费者直接在家里生火煮茶。

微博上有不少网友吐槽,自从围炉煮茶火出圈,普通茶壶的价格已经涨了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上班族们人手一杯的咖啡,再到现在朋友圈打卡煮茶,年轻人的流行风向已经转了又转。

转变不是偶然的,风向不是没来由的。

11月29日晚,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的消息,在各大新闻平台上不胫而走。

嗅到商机的平台迅速抓住这一热点,深谙消费者尤其是当代年轻人追逐潮流的心理,推动了冬日煮茶这一新的消费热点。

95后的小周坐在湖边,远眺湖景,端起炉子上的茶壶,慢慢倒进茶盅里,然后细细品味。

不由得想起前段时间追过的网剧《梦华录》,仿佛瞬间穿越,自己也成了刘亦菲主演的茶馆老板娘。

只是,这第一杯茶她没有自己喝,而是斟给了自己的朋友圈。

就像往常每次在网红店打卡一样,手机先吃。

只有在社交账号上,呈现出氛围感完美的九宫格之后,才算仪式感圆满。

至于吃的什么饭、喝的什么茶,那都是次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些爱好汉服的年轻人,为了拍出岁月静好的品茶照,特地花费半天时间化妆打扮,然后才出门去茶馆。

“穿的古风一点,跟场景更搭”。

为了迎合年轻人的这些喜好,不少原本重点在品茶的传统中式茶馆,也纷纷进行了“改良”:

有的特意在院子里搭建稻草棚,用红砖水泥新建茶台,甚至还有纱帐、灯笼墙、油纸伞、大葵扇等拍照道具,俨然成了古风艺术照影楼。

围炉煮茶火了,花样也多了,逐渐偏离原本喝茶的初衷。

很多茶馆为了扩大营业额,开始在正常的茶单之外,添加正餐菜单。

客人来了先喝茶,然后再吃饭。

比如宁波的一家茶室,推出的鸡煲甚至比自家的茶更有知名度,以至于有些客人连喝好几碗鸡汤后,“没肚子喝茶了”。

各地围炉煮茶的附加餐单因地制宜,各有特色:有加火锅、钵钵鸡的,有加烤红薯、包子和烧烤的,还有的甚至不装了,直接配备本帮菜,顾客主业吃菜,副业品茶。

一味追求氛围感和仪式感之后,是消费者和商家的一地鸡毛。

所有盲目追赶流量的背后,早已被暗中标好了价格。

浙江余姚的网友发帖吐槽,花费 300多元的6人下午茶套餐,尝起来却名不副实。

烤年糕并没有商家宣传的那样好,外皮烤得过硬,味同嚼蜡。

她只能安慰自己:围炉煮茶更看重的是氛围感,食物好不好吃,不重要。

更有消费者吃了围炉煮茶中,商家提供的半生不熟的红薯,回家后拉了一晚上的肚子。

武汉有一家号称“《梦华录》同款”的茶室,推出过剧中同款的“仿宋糕点”。

有好奇的剧粉前去打卡,“好奇究竟是什么味道”,品尝过后,却大失所望。

“只是样子很吸引人,味道差强人意”。

样子花花绿绿十分好看的茶点,一口咬下去,满嘴面粉味,里面的豆沙馅也很一般。

“一看就是现成买来的”。

他还体验了另一家网红茶馆推出的230元的围炉煮茶套餐,红薯更是烤得外焦内生,根本无从下口。

至于喝的茶,商家甚至连煮茶的过程都略过了,直接使用冷泡茶的茶包。

围炉煮茶的概念走火后,不少专业的网红博主来到这些茶馆拍照。

她们有专门架着摄像机的拍摄者,中途还会去公共卫生间换衣服,四处走动,不停换位置,茶馆里闪光灯明灭扑闪,没有几个喝茶的顾客,成了网红们争奇斗艳的斗罗场。

不停按动的摄像机快门,也会让顾客们感到被侵犯的不快。

目前,“围炉煮茶”这股网红消费新风已经从北上广深出发,吹到了长沙、佛山、成都等南方一二线城市。

众多新中式茶馆纷纷出现,多如牛毛,成群结队出现在城市的步行商业街上。

这股网红风潮,能持续多久,没有人能保证。

天气渐渐转冷,有的茶馆老板已经开始考虑转型:

长沙的茶馆老板小刘就直言:围炉煮茶只是一阵风。

作为商家,她必须研究消费者心态,不断推陈出新。

最近,为了迎接月末的圣诞节,她的茶馆墙外已经装上一个充气的圣诞老人爬墙玩偶;茶馆的院子里,工人正在用造雪机,铺设人造雪地。

“到时候,一定会有很多人来打卡冬日圣诞版的围炉煮茶。”

小刘很自信地说。

至于,这是否已经脱离了喝茶的本意,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

上次还是外出露营,这回换成了围炉煮茶;

上海名媛拼下午茶的闹剧刚刚散去,玩“狗”玩的飞盘运动的靓照还在小某书的页面苟延残喘。

为什么每一次网红消费的浪潮,最先的拥趸都是年轻人?

就像有的网友在评论里说的那样:现在的年轻人,朋友圈里个个身家过亿,朋友圈外个个穷愁潦倒。

堪称圈内富豪,圈外“负豪”。

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年轻人阅历不多,容易被各种思潮轻易带动

前度疫情泛滥,网上有不少别有用心之人,暗中鼓动闹事,发动舆论战争。

“现在的大学生这么没血性了吗?”

“大学生们冲锋,我们在你们身后加油助威!”

甚至直接鼓动大学生效仿乌克兰搞颜色革命。

有不少年轻人就受了这些人的怂恿和教唆,公开阻碍政府的防疫举措,混淆视听,甚至造成严重的防疫事故。

其次,是无孔不入的消费主义的过度营销。

资本到哪里,哪里就是潮流。

“氛围感”是近年来资本领域最伟大的发明,在眼花缭乱的广告里,宣传的重点不再是沐浴露如何好用,车子性能如何高端,而是谁请的明星腕大谁有说服力,车子开出科幻大片的既视感才算成功。

消费主义暗中给大众洗脑,商品的基本属性不再重要,更看重它外在的东西,华而不实。

因此导致,人们购买一件衣服的初衷,不再是为了保暖蔽体,而是为了追求明星同款、人无我有;

选择哪一家餐厅吃饭,首先考虑的不是他家的味道如何性价比怎样,而纯粹为了网红二字前去打卡,然后还要拍一轮照片发在朋友圈里,如此整个吃饭流程才算画上句号,至于味道如何,不重要。

疫情整整三年,吃到了苦头的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非必要不消费的重要性。

而回到“围炉煮茶”这件事上来。

发扬我们的茶文化,本身是件好事,而一旦它背离初衷,远离品茶,将重点放在了一味追求所谓的精致感上,甚至心甘情愿地被资本裹挟和利用,那就是吞茶嚼花的不明智行为。

焚琴煮鹤、大煞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后时代,我们每个普通人,更应该学会理性消费,而不是被消费主义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