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冬,黄炳秀带领30多名村民,在乱石林立的岩坂沟,顶风冒雪开垦出一块3.2亩的梯田,6年后黄炳秀当选地委书记,13年后她却辞去了省委书记职务?
黄炳秀,慈利县长峪铺村人,1938年出生,家里穷,她14岁才上小学。
青年黄炳秀
黄炳秀带领村民炸石开田
1955年,识了点字的黄炳秀,成了村里的出纳员,第二年,她加入了党组织。
1959年,年仅21岁的黄炳秀被推选为长峪铺村支书。
成了村里的掌舵人,黄炳秀信心满满,她太想让长峪铺人过上好生活了。
然而,长峪铺村处于湖南、四川、湖北三省交界的古道上,山石纵横,不适合人居住。
虽然村民分到了土地,但石多土少的特殊地质,让许多村民逃亡到了外地。
自己动手修筑水渠
黄炳秀不信邪,她决心改变生这个生养她的石头村,瞧瞧她带领村民战天斗地的“组合拳+套种”的神奇。
第1拳是改造土地。
1964年冬,黄炳秀带领30多名村民,顶风霜雨在岩坂沟里炸掉许多凸起的石头,砌造出一圈多两米高、26米长的岩堪,硬是在乱石岗上开垦出一块3.2亩的梯田。
之后10余年,他们早出晚归,炸掉了村子里600多个岩凸,填平50多个天坑,成功整理出2000亩的梯田。
第2拳,有了地,但还没有种庄稼的土,黄炳秀又风风火火,带领全村人翻山越岭到十几里路之外的地方挖土,再用背篓和小推车弄回来。
几年时间里,他们靠肩拉担挑,陆续挑来了20多万立方米的客土,围建起长30公里的岩堪,在乱石滩是建起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地”。
村里史无前例通上了水
六十年代中期,苦干实干的黄炳秀,数次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
第3拳,1973年冬天,黄炳秀两次带领村民,又打响了干溪沟攻坚战,解决人和地的水源问题。
黄炳秀和村民一起,把石沟内碎石清走,再在上面搭建拱形支撑,河水在洞里流过,涵洞上运土造成耕田。
黄炳秀带领村民又用了4年时间,削平了3座小山头,建造出一条高3米、宽5米、长4000米的导流涵洞,还在洞的上面平填出了1000亩的耕田。
之前人人嫌弃的一条荒凉干溪沟,在黄炳秀的手上,成为了“上方耕地一马平原,下方河水滚滚而流”的肥沃小平原。
党支部——一个战斗集体
改造土地、水源,要炸岩凸,黄炳秀总是抢着点烯引信。清理石头,她背上的背篓比男人的还重。修建梯田岩堪,她专门找瓦匠工学习垒石头墙的技术……
“别看她是个女同志,但干起活来比一般的大男人还卖力!”村民们这样夸赞黄炳秀。
第4拳,有了土地和水源,还要解决庄稼亩产低的难题,之前村里的地亩产仅三五百斤。
黄炳秀在自家的两亩五分地里做实验,她用包谷地里套种红薯的方法进行试验。
到了70年代初期,黄炳秀家试验田中的小麦、玉米、红薯实现了同一年度的轮番或同季耕种,总亩产一度超过1500公斤。
长峪铺村的群众沸腾了,村民们学用黄炳秀的粮食套种做法种粮,没有多久,全村土地产量都超过了千公斤大关。
黄炳秀的农业治理道路很快得到推广,长峪铺村成为了当时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
村史馆展厅
1970年后,黄炳秀当选慈利县改委会常务委员、常德地委书记。1973年8月,黄炳秀光荣当选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次年年底,她被推选为湖南省委书记。
黄炳秀曾经说道:“历史把我推到了台前,作为一名党员,我服从组织的安排。”
1977年10月,黄炳秀的工作再次发生了变动,她辞去省里职务,回到慈利老家。
之后,她分管县里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期间,和群众一起先后搬掉了3000多个影响公路养护的“硬骨头。”
如今,在长峪铺村的小康之路上,依然能看到84岁黄炳秀老人那硬朗的身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许多地方还很贫穷落后,而黄炳秀带领村民愚公移山,开山造地,拉土引水,提高粮食产量,硬是依靠战天斗地的精神,长峪铺村旧貌换新颜。
山沟新村
不论工作环境如何变化,黄炳秀始终保持谦逊、踏实、勤快的做人本分,值得敬重!
在长峪铺的变化上,我们看到了信念的力量,奋斗的力量。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通往小康社会的路上,只要有信心,不懒惰,奋斗不止,就一定能过上幸福生活。
对此,你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