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周时间内,身处俄罗斯内陆腹地的两座军用机场遭到乌克兰无人机的偷袭,再度让自杀式无人机成为了各界热议的焦点装备。据环球网报道,有俄罗斯军事专家分析认为,乌军动用的是最大航程可达1000公里的苏制图-141“雨燕”战役战术无人侦察机。这是一款冷战时期诞生的老式装备,但经过了现代化改装,摒弃了以空中侦察为主的原有功能,转而加装高能炸药战斗部,成为了一款自杀式无人机。

相比起俄罗斯从伊朗获得的“见证者-136”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用图-141无人侦察机改装而来的自杀式无人机有一个明显的性能优势,那就是飞行速度比前者快得多。毕竟“见证者-136”是以民用二冲程发动机驱动螺旋桨,而图-141则是正儿八经的军用喷气式无人机,最大飞行速度接近音速的范畴,等于给对手留出的反应时间和拦截机会都更少。

不仅如此,考虑到图-141无人机的尺寸比“见证者-136”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大得多,前者的内部容积很可能也更加充裕,拆除原有的侦察设备后,有望“塞”入更多的高能炸药。一架搭载大量炸药的自杀式无人机,结合自身高亚音速飞行所带来的动能,对目标的毁伤效果恐怕也不是伊朗的“见证者-136”可比的。

从此前的报道来看,遭袭击的两座俄军机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数架停在地面的图-95和图-22M3战略轰炸机受损,这简介验证了图-141的袭击的确产生了一定效果。不过,这款老式无人机改装而来的自杀式无人机是否具备精确打击点状目标的能力,以及能否打击可移动目标,目前仍情况不明。倘若乌方对该机的改装程度较为彻底,使用了部分较先进的制导设备,那其或许不只能打击大面积的固定目标,还可袭击行驶中的火车和大中型船舶等。

不过应该注意到的是,图-141固然有一定的性能优点,但相比起以大量非金属碳纤维材料制成的“见证者-136”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前者是全金属材质制造而成,再加上机身尺寸较大,理应会产生较大的雷达回波,容易被地面防空雷达发现。而两座俄军机场均距离俄乌边境500公里以上,图-141在飞行过程中为何未被发现和拦截,属实是一个令人诧异的问题。

究其原因,可能性大概有两种。其一,因战场所需,俄军将大部分较为先进的防空系统部署到了乌东地区,部分边境地带和内陆地区出现了一定的防空缺口。其二,乌军对图-141的飞行路线进行了周密的规划,在部分空域进行了低空和超低空飞行,且可能配合地形的变化飞行,从雷达盲区中钻了空子。

话说,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在大量使用“见证者-136”的同时,俄罗斯或许也不妨效仿乌克兰的手段,对己方的部分老式无人机和退役的有人驾驶战机加以改造,使其成为“大号自杀式无人机”。若能将诸多报废退役的米格-21、米格-23、米格-27和苏-15等超音速战斗机化身为自杀式无人机,那俄军就多了一种对地攻击利器。乌克兰军队的思路,确有借鉴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