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牙挺过感染高峰后将归于正常,这是一个一般人都看得懂的判断。因为全国性的放开,感染人数暴增就是完全可以预见的事,人口流动越频密的地方,病毒的传播越快,然后向二三四五线城市和乡镇蔓延扩散,呈现从城市到农村的轨迹。随着春节临近,人员返乡,这个过程就自我实现了。

这个暴增阶段对于医疗机构难免带来冲击,这就体现出分类分级治疗的重要性,也就是根据症状不同的患者进行分流。

王辰院士的判断是“未来2到4个月会是防控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希望是有序放开,对疫情峰值有所控制。

我觉得,短则未来几个星期就会见到“陡峭曲线”了。这就考验医疗资源怎样更加优化、合理、科学使用。毕竟,对于中国来说,有多大医疗资源,办多大事。

虽然专家们也在尽力舒缓社会焦虑情绪,比如李兰娟院士说,无症状感染不是疾病,但可以预见的是,奥密克戎还是会无差别向14亿人展开攻击,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中招发病,甚至转为急危重,这种局面下,医疗机构不咬牙是不现实的。

理想状态下,如果社会民众能“错峰感染”,拉长感染周期,使得医疗资源的利用也体现出周期化,而不是需求暴增,就能让诊疗呈现有序状态,而不是一窝蜂使用。病毒不会听我们的意见去“错峰感染”社会,那只能实行分级分类救治,步步为营,迎接未来2-4个月的挑战。

过去三年,各种管控措施,我们在跟病毒缠斗,把病毒拖入了低毒性阶段。有序放开的一个判断依据是,大多数民众的身体状况已经可以承受低毒病毒的侵袭,把医疗资源尽量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14亿人,终归要爬一次坡,所幸今天的坡道已经不再像三年前那么凶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