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创作者:陈舟医生

引言:失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也经历过一次:高考前夜,我睡在陌生的小城里,还是靠近马路边比较吵的房子,虽然最后还是睡着了,但是入睡困难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在从事了肾脏内科医生以后,发现我们肾脏疾病患者失眠的发生率也很高,尤其是透析的这一部分特殊人群,几乎都会有失眠的困扰,今天咱们就重点聊聊失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失眠的再认识

失眠过去认为是一种简单的睡眠紊乱,不认为是一种真正的疾病。然而,最近20年的研究发现:失眠其实是一种睡眠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难以维持,以及容易早醒等,或者睡眠效率低(睡一觉就和没睡一样,精神和体力没有恢复)。《自然》子刊《Nature Genetics》曾在线发表了一篇重量级文章,发现了MEIS1等几个可能与失眠相关致病基因,也提示失眠可能是一种独立性的疾病。

据估计,大概70%接受透析的患者有失眠的情况发生。多导睡眠图相关研究表明,透析的患者不但是睡得少(每晚总睡眠时间为4-6小时),而且还容易醒(高频次觉醒,每小时可高达30次)。这说明睡眠过程被明显地片段化了,对于血透患者能一觉睡到天亮完全变成了一种奢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失眠?

在医院里,我通常把失眠的患者分为以下3种类型,主要是便于更有针对性地治疗,也希望可以为患者总结自己的失眠特点提供一点的便利,供大家参考,如果有失眠的同志,可以对号入座。

•入睡困难型

•睡眠难以维持型

•半夜清醒型

如何积极地与医生沟通和治疗?

医患的沟通非常重要,患者如实准确地反映病情会便于医生作出正确的判断,进一步会对你的治疗有积极的效果,所以要选择相信医生。对于失眠,你也同样应该如实地反映你的情况,尽可能地描述你的睡眠状态和问题。

对于失眠的治疗,目前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失眠的认知及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CBT-I),另一类是药物治疗。其他的诸如:正念冥想和太极等运动训练,也可能对失眠的改善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对于大多数患者,建议将CBT-I作为初始治疗,而不是一上来就吃药,因为短期效果来看,这两种方法都有效,最关键的是CBT-I没有副作用呀。对于有药物禁忌以及治疗副作用太大的患者,比如:老年人、孕妇或者有肾、肝或肺部疾病的患者,推荐CBT-I治疗。

而关于失眠的药物治疗,多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失眠类型来选择相应镇静催眠的药物。

比如说,入睡困难型失眠患者,可以尝试作用时间短的药物,比如:扎来普隆、唑吡坦、三唑仑、劳拉西泮和雷美替胺等。

对于睡眠难维型失眠患者,优先推荐长效药物,比如:唑吡坦缓释剂、右佐匹克隆、替马西泮、艾司唑仑、低剂量多塞平和索沃瑞安等。

对于在半夜清醒的患者,目前可以使用扎来普隆和一种专门的唑吡坦舌下片,这一类药物,需要注意的是催眠功能很强大,建议吃完了赶紧躺下(至少要卧床4个小时)。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治疗失眠建议就诊神经内科,专门的失眠药物由专业医生开具,不能过量口服,特殊药物建议好好保管,不能让小孩和老人误服。还有些患者吃完了安眠药,不是立即上床休息,而是再忙一阵子别的事情,千万不要这样,因为站立状态下有突然晕倒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己如何改善失眠?

求医不如先求己,失眠的同志来看看以下几点建议,平时你有没有做到呢:

●成人通常7-8小时的睡眠就足够了,不要赖床。

●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建议每天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不行就设个闹钟。

●不要强迫自己睡觉,无法入睡时,可以先起床读个书啥的。

●午餐之后接下来的时间,就不要再喝咖啡,茶,酒了。

●避免吸烟或其他的尼古丁摄入,特别是在傍晚之后。

●根据需要调整卧室的环境,比如保持一个比较昏暗、凉爽、安静,没有压力的入眠氛围。

●避免在睡前长期使用发光屏(比如:笔记本、ipad、手机)。

●建议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每天至少20分钟,睡前4小时最好安静一点。

●避免睡前吃太饱,喝太多。

●避免日间小睡,特别是超过20-30分钟或在日间较晚的时候小睡,同样不建议血透患者在血透的时候睡觉。

●尝试一下冥想式全身放松疗法。

●建议咨询心理学专家或神经内科医生,共同处理可能导致睡眠不佳的问题。

最后,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平时应尽可能少地打扰患者的睡眠,这一点也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