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读

“医学谣言”和其他内容不同,若不及时辟谣,造成的损失或将无法挽回。

来源:医脉通

作者: 大胡子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期,随着防控政策调整,各地纷纷兴起“囤药潮”。

虽然从理性的角度来说,这种行为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但人毕竟是感性动物,面对不确定的情况提前做好储备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生存本能,也不该过分贬低指责,慢慢引导才是最恰当的做法。

任何发展的“过渡期”都会滋生各种谣言,正常人一旦有了“恐惧心理”,判断能力就会随之下降,对于不实信息的辨别也就不够敏感。有些“谣言”无伤大雅,笑笑就过去了,但“医学谣言”和其他内容不同,若不及时辟谣,造成的损失或将无法挽回。

前些天,一则关于“世卫建议新冠患者避免服用布洛芬”的说法突然传遍互联网,甚至不少专业医生都加入了转发阵营。

这个说法,其实是来自2020年3月11日发表在权威期刊《柳叶刀》的一篇文章,这是一项关于 高血压 和 糖尿病 患者感染COVID-19的风险研究。

该项研究提到,COVID-19通过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与靶细胞结合,ACE2可在肺、肠、肾和血管上皮细胞中表达,正在服用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型i型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中ACE2的表达能够显著增加。

而ACE2表达的增加可以促进COVID-19感染,由此推测使用了增加ACE2表达药物的患者,发生COVID-19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而布洛芬正好可以增加ACE2的水平。基于这个理论,这篇文章的作者推测布洛芬能够并加剧COVID-19感染。

2020年3月14日,法国卫生部长奥利维尔·韦兰(Olivier Véran)在推特上发出警告,建议COVID-19患者不要服用布洛芬。

“世卫组织”+“柳叶刀”+“卫生部长”,三大权威背书,也难怪连专业人士都深信不疑。

其实严格来讲,这种说法不能完全定义为“谣言”,更恰当的表述方式应该是“过时信息”。

早在2020年3月18日,联合国官网就发布通知称,基于现有信息,世卫组织目前并不反对布洛芬的使用。同一天,世卫组织官方发布的推文也更正了这一信息。

推文提出:“布洛芬是否会加重新冠症状?”官方回复称,“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世卫组织并不反对使用布洛芬。”

图源:官网截图

之后几年,包括英国、美国、丹麦等国家陆续开展的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倾向评分匹配队列研究,结果均为无证据表明服用布洛芬会增加COVID-19感染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官网截图

在美国疾控中心的官网上,目前也写着可以通过一些可自行购买的药物来缓解新冠症状,其中包括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图源:官网截图

伴随着国内兴起了“囤药潮”,这则“陈年老闻”又一次被提起,在某种意义上加剧了人们对于新冠的恐慌,所以需要及时被“辟谣”。

昨天(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南》),这是首份国家级“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

图源:官网截图

针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提供了系列参考,对于 发热 、咽干咽痛、 咳嗽 咳痰、干咳无痰、流鼻涕、鼻塞、恶心/ 呕吐 症状给出了常用的参考药物以及适用人群及用法、用量。

例如,如果有发热症状即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 金花清感颗粒 、 连花清瘟颗粒 /胶囊、宣肺败毒颗粒、清肺排毒颗粒、 疏风解毒胶囊 等。

有国家级背书,布洛芬也算洗刷了“冤枉”。不过此次由布洛芬引发的舆论,其背后的反应情绪值得关注。

12月6日下午,应清华大学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国家新冠病毒 肺炎 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冯子健,在线上作了一场题为《如何理性面对奥密克戎》的专题报告。

在专题报告中,冯子健对当前和未来疫情发展形势作了判断。根据数学模型测算,当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达到最高峰时,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能达到60%左右,随后会逐步回落到一个平稳期,最终我们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一时间难以消化这个数字带来的冲击力。面对逐步放松的防控措施,很容易产生较为恐慌情绪,囤药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严重的甚至会进行“自我隔离”,不与外人接触。

由此可见,除了治疗层面的准备,逐步消除人们恐惧,认识到如今的奥密克戎已经不再是“初代病毒”和德尔塔那般可怕,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12月8日,李兰娟院士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现在全球流行的奥密克戎病毒,感染者多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虽然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染性,但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病人,所以大家无需恐慌。

在12月9日上午8时举行的“中国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22”视频会议中,钟南山院士做了题为《新冠奥密克戎(Omicron)疫情动态及应对》的报告,在会上也表示,奥密克戎感染不可怕,99%可在7~10天内完全恢复。

各个权威专家的发言,都给大家吃下了“ 定心丸 ”。

历经三年,防控模式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奥密克戎的弱毒性为人类战胜新冠提供了契机,把握住了,迎来的很可能就是胜利。

责编|米子 阿泰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 ➤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戳这里,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