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下午,2022第三届浙江省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协会中医药委员会会长曹洪欣,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黄文秀,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叶菁,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张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郭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传统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明焱等协会领导,与12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参与研讨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研讨会的主旨在于进一步调查研究浙江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探索保护制度建设、传承模式与创新发展利用的有效路径,深入探索浙江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及研发、创新工作,并采取强有力的保护举措,讲好新时代浙江传统医药守正创新的故事、向海内外输出健康浙江的特色技艺、促进浙江传统医药与世界各国传统医学交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助推浙江文化强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展现新时代浙江人民的文化自信。

会上的主题讲座,李明焱做了“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创新与研发”的主题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百年来,该技艺在得到活态保护的同时,又不断改进完善。如今,形成了传统加工技艺与现代技术融合并存的特色,李明焱做为第四代传承人,一直坚持守正创新、标准引领,以持之以恒的深入研发为突破口,传承创新领域覆盖“基础研究、育种、栽培、深加工、销售、临床合作”等中药全产业链每个环节。

寿仙谷人秉承“重德觅上药、诚善济世人”的祖训,恪守“为民众的健康美丽长寿服务”的企业宗旨,致力于“打造有机国药第一品牌,世界灵芝领导品牌”。先后选育出灵芝、铁皮石斛、西红花等9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有效成分远高于日本、韩国等国内外同类品种;独创仿野生有机中药高效高产栽培技术,灵芝孢子粉破壁、去壁等精深加工技术,填补国内外多项空白。研发创新成果对促进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社会价值明显。

通过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建设,寿仙谷先后制定了新老“浙八味”等中医药标准87项,其中主导制定“中医药灵芝、铁皮石斛”等ISO国际标准共5项。全国标准应用面积6801.84公顷,产值145.74亿元。

企业以“张伯礼智慧健康创新实验室”和“寿仙谷院士专家工作站”为核心,组建了“一室一站二联盟二院六中心”等多个科研创新平台。先后承担了10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专项,拥有授权专利67项,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29项。

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自主研究开发的寿仙谷破壁灵芝孢子粉、铁皮枫斗灵芝浸膏、铁皮枫斗颗粒、西红花铁皮枫斗浸膏等系列产品,成为杭州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北京同仁堂、上海童涵春堂、广州采芝林等多家百年老字号指定产品,畅销京、沪、浙、苏并快速走向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明焱认为,非遗项目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要重视非遗的保护工作,尤其要重视非遗的守正创新。只有持续不断的科研创新,满足市场需求,创造社会价值,“非遗”才能焕发新荣光、新生命, “非遗”才能发扬光大,造福人民。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为指导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浙江中医药大学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传统医药专业委员会承办,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协办。(来源:寿仙谷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