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黄袍加身 周亡宋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恭帝让位

960 年,正月初一,君臣正在高高兴兴地庆贺新年。突然,边境送来紧急来报,辽国和北汉联合集结,攻打边境。

一阵慌乱之后,后周小皇帝周恭帝和傅政大臣范质、王溥商议后,急命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赵匡胤立即调兵遣将,第二天就领兵出发了。

天黑以前,赵匡胤大军驻扎在陈桥驿。

当天晚上,喧哗之声翻江倒海,将士们金盔闪耀,高喊:愿奉太尉为天子!然后,不容赵匡胤反抗,几名将士强行将黄袍披在了他的身上,全体拜倒在地,山呼万岁。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

次日,赵匡胤大军往回开进,迫使孤立无援的周恭帝让位。周亡宋兴,大宋300多年历史从此开始。

02 黄袍加身是被强迫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匡胤黄袍加身

有人说:赵匡胤这个皇帝的位子,是被强迫坐上去的,所谓的“黄袍加身”,实际上是“被黄袍加身”。

说这话的人罔顾了基本事实,因为赵匡胤早有预谋。

早在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之时,他和心腹就加紧了活动。周世宗去世不到半年,他就把禁军所有的重要将领换成了自己的人。

之前殿前副都点检一直空缺,安排了慕容延钊,这人是赵匡胤出生入死的兄弟;之前空缺的殿前都虞侯安排了王审琦,这人是赵匡胤的布衣故交;至于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早就是赵匡胤势力圈子里的核心人物。

在当时,禁军是全国主要的军事力量之一,掌握了禁军就等于掌握了主要力量,实力足以碾压任何一路诸侯。

所以当周世宗去世,年仅7岁的周恭帝即位时,人们便意识到了一个巨大的危险,特别是忠于后周的官吏们,看出赵匡胤的野心后,指出不应再让他掌握禁军。有人甚至主张先下手为强,把赵匡胤干掉。

然而,周恭帝却仅仅改任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这是周恭帝犯的第一个错误。

如果说第一个错误无伤大雅的话,那么接下来他犯的这个错误,则直接把他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得知辽国和北汉大军来犯,周恭帝派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赵匡胤第二天就率军出发了,行动如此迅速,却没人看出这里面的猫腻。

战争历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次要对付的是两国联军,后勤物资等怎么也得准备个几天,能这么快仓促出兵,说明赵匡胤根本没想过要去迎敌,明摆着另有所图。如果有人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事情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也许有人要说,这事不能怪周恭帝,他当时那么小,怎么可能识破赵匡胤的阴谋?这话没错,他当然不可能有那个能力。可是,问题就出在范质和王溥这两个辅政大臣身上。

他们至少犯了两个错误:

一是,既然早就看出赵匡胤有野心,小皇帝想让赵匡胤带兵迎敌,征求他们的意见时,他们就不应该同意;

二是,他们应该时刻对赵匡胤保持警惕,当赵匡胤接到迎敌命令后,第二天就急匆匆带兵出发,如此明显的异常现象,他们居然麻木到毫无感觉。

直到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率领大军返回京城逼宫,并派潘美等人去“通知”范质、王溥时,范质才抓住王溥的手说:“仓促遣将,吾辈之罪也。”

他这一抓,力道可不小,几乎把王溥的手抓出血。这一抓的潜台词是:这一切本来我们可以及早警醒,但由于我们大意,犯下了这个低级的错误。

辅政大臣严重失职,是导致这出悲刷的重要原因。

而那时,赵匡胤仍在演戏:“世宗对我恩重如山,我怎么可能忘恩负义呢?我也不想这样,都是被将士强迫的,你们说怎么办?”

他有句话说得没错:周世宗不但对他感神重如山,而且对他非常信任,放心大胆地把禁军交给他,否则哪有他赵匡胤的今天。可他却用欺负孤儿寡母的方式,来“报答”恩人的恩情。

还有一个疑点是,国难当头,他首先想的不是抵御外放,而是谋权篡位。也许,契丹人入侵本来就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弥天大谎。

所以说,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被黄袍加身只不过是一场戏而已。

03 宋太祖赵匡胤是个怎样的皇帝?

中国历代帝王中,宋太祖赵匡胤无疑是亮点颇多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太祖赵匡胤

在军事方面:他在位期间致力于全国统一,先后灭掉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势力,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统一。他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问题。

在经济方面: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徭役,劝奖农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迅速把宋朝推向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在文化方面:奉行以文治国的理念,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根本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迎来繁荣昌盛。

您怎么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