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一位专家在前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对待病毒的态度竟然来了180度的大拐弯,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抱着对事物本质的探索,也是为了证明专家的话不自相矛盾,我翻阅了大量的材料,结合当时的官方新闻,最后我发现,这次专家可能失言了。我只能说,因为专家的一句判断,导致我们下半年疫情防控的混乱。没有他的“自信”,我们会在上半年就可以放开了。

本文会列举一些事实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如果文中有描述错误的,还请各位网友指正。

事情的经过

2022年4月23日,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接受专访时表示:“奥密克戎的传播力远大于流感和此前的新冠其他变异株。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一个人平均可以传播9.5个人,从病死率来看,全球的流感平均病死率为0.1%,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死率,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平均病死率是0.75%左右,约为流感的7到8倍”,注意这个倍数。

而第二天,也就是4月24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题为《张文宏:上海抗疫成效初显 重症救治面临挑战》一文中,张文宏指出“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株流行以来,我们发现与早期武汉疫情期间有重大差异,当时新冠肺炎病死率最高的时候达5%以上。今天,即便把基础疾病死亡的病例计算在内,上海总病死率维持在0.0178%(87/48.8万),而其中新冠重症肺炎死亡占比很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一时间,两位专家的数据为何出入如此巨大?按照张文宏的说法,这个病死率已经跟感冒接近了,但按照梁万年的说法,这个病毒致死率那么高,确实又不能放开。

上面两个问题,暂时且不去细究,再看下面的一段报道:

12.7日在我国再次出台进一步优化防控的十条措施后,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接受专访,大意就是我们等来了奥密克戎病毒的致病率的明显下降,我们等来了疫苗和药物,我们现在放开的时机是合适的。

乍一听,似乎有道理,病毒在变异,情况也在变化嘛。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真的是病毒现在毒性变弱了,还是这半年来,毒性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是当时的判断错误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搞清楚4月份和现在的病毒有何不同,是否一定有证据证明半年来的毒性减弱了呢?我查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上海3-4月份的那波疫情毒株主要是BA.2型。而最近全国的疫情毒株主要是BA.5型,病毒在中国的变异也有时间线:

2022年3月之前此前大规模传播的奥密克戎BA.1毒株基本已经消失。

2022年3月,被传播性更强的毒株BA.2所取代。

2022年5月,又被传播性更强的毒株BA.2.12.1所取代。

2022年6月,现在又被传播性更强的毒株BA.4和BA.5所取代。

当时BA.5刚出来时,医学界非常担忧,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转化研究院院长、分子医学教授艾瑞克.托波尔称,BA.5是他们见过的最糟糕的新冠病毒版本。如果说毒性减弱的话,为何他们还会担忧?他们担忧的只是传播性大大增强了。

另外在7.10号,中国青年报也有相关报道,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袁政安接受采访时说:国内外研究资料都显示,BA.5变异株传播速度加快,免疫逃逸能力提高,但总体而言,和此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BA.2相比,发生危重症和病死率的风险未发现明显差异。这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其实几个月来,毒性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有网友毫不客气的批评:专家的话前后矛盾,不觉得尴尬么?

如果这半年来,病毒毒性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为何我们不能早一点做准确的研判呢?除非它现在确实发生了明显的变异,那就把变异株的变异特性明确讲出来,列大量的数据出来。

如果说是我们专家保守了,谨慎了,那也可以理解,毕竟全国这么多人,一旦放开后果不堪设想。但现在的放开条件和之前如果没有什么区别的话,能早一点放开,那对经济的伤害也会最小。那时人员流动不大,又是夏天,可能时机会更好吧。现在正值冬季,赶上春运,我想情况会变得更为复杂。

中国真的太需要一些敢说真话的专家了!

以上都是作者的一点愚见,如有不对指出,虚心接受各位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