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英烈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这些典型案例中,有8起涉及侵害英雄烈士姓名、名誉、荣誉等人格利益,既有刑事案件也有民事案件,集中体现人民法院严厉打击和制裁抹黑英雄烈士形象行为的坚定立场和鲜明态度。(12月8日澎湃新闻)

上述典型案例,涉及维护英烈人格利益、烈属合法权益、烈士纪念设施等案件。重点涵盖以下4个方面:一是加大对英雄烈士人格利益保护力度;二是推动落实烈属抚恤优待政策;三是服务保障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四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据了解,这些典型案例中,涉及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也有在国家建设中无私奉献的英雄烈士;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英烈等抗美援朝英雄,也有近年誓死捍卫国土的戍边卫国英雄烈士;有我们身边因公殉职的缉毒民警,也有“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以来,最高法首次发布涉英雄烈士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面广、舆论关注度高、社会反响强烈,警示效果突出,呼应了民意关切,彰显了法律权威和尊严。

这些典型案件中,肖某侵害袁隆平院士名誉、荣誉罪案,尤为引人关注。2021年5月,在袁隆平因病逝世、举国悲痛之际,肖某无视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线,在人数众多的微信群诋毁、侮辱英雄,引起群内成员强烈愤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法院依法判决构成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被判处管制六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袁隆平是因病逝世,不属于烈士,但他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为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作出重大贡献,属于新时代英雄人物,其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人格利益同样受“英烈保护法”保护,不容亵渎。“英烈”是英雄和烈士的统称,最高法表明袁隆平名誉受侵害案适用“英烈保护法”,完全符合其立法本意和初衷。

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而无法保护英雄名誉的民族注定没有未来。英雄烈士的感人事迹和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保护好英雄烈士名誉,事关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传承和弘扬,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最高法发布的典型案件告诉我们,司法实践中,不仅有烈士名誉遭亵渎案,还有新时代英雄人格利益受侵害案。因此,保护好袁隆平那样的英雄人物名誉,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是“英烈保护法”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