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小花,陪你看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人生。右上角“关注”,免费接收更多故事。】

今天,是小花的故事。

写这篇文章,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更可怕的新冠后遗症。

昨天下午,财务大姐姐跟我说,之前咱们的3天隔离费用,还没批流程,说如果公司不报销,她报给我。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就直接转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觉得,是因为财务部人员导致了全员集中隔离,所以她对公司对同事们有一种愧疚感,希望尽个人能力弥补一些。

她再有钱,也不必弥补我任何。但她这么做了,这是她的善良和仁爱。而我即便再缺钱,也不会接受这笔“弥补”,这是我的底线和原则。

忙完手上的事,以及找人模拟了一遍“退回转账”,确保万无一失后,才点击了退回。

这次隔离发生在11月12日,广州解除次密接隔离,集中隔离天数从“7+3”调整成“5+3”的第二天。

当我被告知涉及密切要进行集中隔离时,我第一反应是:万幸万幸,广州解除了次密接隔离,不然就要连累身边人一并隔离了。

隔离结束后,附近的朋友说,晚上吃一顿庆祝我出关。我婉拒了,心里担心自己身上残留病毒,怕把风险带给身边人。所以自觉主动保持距离。

你看,我们只是密接被集中隔离,心态都会有微妙的变化,都会有这么多担忧与顾虑,甚至愧疚,而确诊的人呢?

于是,我想更多地了解确诊过的人群,毕竟这个群体人数不少。希望他们能够得到更多关注与关爱,包容和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当我想着尝试去了解它们时,发现了更可怕的新冠“后遗症”。

疾病本身的后遗症,侵袭的是肉体。

疾病之外的“后遗症”,击溃的是心灵。而心理修复过程,可能比治疗疾病难度更大,周期更长。

01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歧视。

“新冠歧视”,一直存在。

失业的,因为阳过,继续失业:

“阳过的不要!”

“去过方舱的不要来!”

在业的,因为感染新冠被开除:

隔离结束后,老板和同事还不让回公司上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有老人新冠痊愈后被儿女抛弃:

难怪不好康复者会温馨提醒其他患者:“最好不要让别人发现你阳过!”

难怪专家呼吁停止“新冠歧视”。

真的,要停止“新冠歧视”了。

可恶的是传染性极强的病毒,而不是被传染的人。

02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无知。

之前,就有人传新冠会导致不孕不育。

没想到到了现在,有人对新冠的认知,还停留在“不育不孕”的阶段。

而这种说法,被传到老一辈耳朵里再说出来,就好像真有那么回事:

“造孽啊,那谁谁得了新冠,连孩子都没得生了!”

“找对象千万别找得过这个病的,以后没孩子生就糟了,就算有得生,也怕生出不健康的……”

12月6日,专家新解读:奥密克戎毒力接近季节性流感,可防、可控,也可治。

专家表示无证据证明新冠有后遗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不是不治之症,不要把它“妖魔化”了。病毒在变,防疫政策在变,我们的观念也该更新了。

阳过又怎么样?

康复了依旧是最靓的崽。

说句不中听的,当奥密克戎毒力接近季节性流感,其传播力居高不下,防疫政策松绑后,或许没感染过的人才是稀有物种。

不是我瞎说,专家都表示:最终8至9成的人或经历新冠感染。

03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个人心态。

上面讲的是别人的看法,这里讲讲个人的心态。

有人表示疫情时代渐渐成为过去,但心态好像没能过去,容易对号入座,担心自己中招,甚至因此夜不能寐。

当下,防疫进入新阶段,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但也不可过于恐慌。

理性看待国家对于防疫政策的调整,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做好防护,增强免疫力。

感染过新冠的人,只是曾经的感染者,不是病毒携带者、制造者,不应再遭受“二次伤害”。

对于他们,期待我们能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包容与理解。

摒弃歧视与偏见,守望相助的温暖,将心比心的共情,也许就是我们能给对方的最好的“特效药”,鼓励对方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如果你或身边人,核酸异常过,想要倾诉、记录、分享这段经历,小花这里将是你的树洞,欢迎勾搭~

我是梅小花,欢迎关注
我在茫茫人海中来到你面前,给你带来了很多故事,希望能与你分享真情实意,也陪你看清虚情假意。
欢迎将你想要说出来的故事,在评论区或私信分享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