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4年3月,中办警卫局的负责人找到赵鹤桐,跟他宣布了一件事情:“组织决定调你回毛主席身边工作。”

赵鹤桐一愣:“主席刚让我出来读书,怎么又让我回去啊?”

对方告诉他:“自从你上学离开后,主席的生活和工作就受到了影响,所以组织想调你回去,希望你能服从组织决定。”

赵鹤桐心里有点顾虑,所以没直接答应:“在主席身边工作,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可是我女朋友还在上学,我想和她商量一下。”

负责人同意了。紧接着,赵鹤桐去找了女朋友王瑞珍,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她。

王瑞珍倒是很干脆,她表示自己支持赵鹤桐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咱俩的关系怎么办?”赵鹤桐问。

王瑞珍听明白赵鹤桐担心什么了,他怕自己回了毛泽东身边,对女友照顾不周,两人关系吹了。

于是,她有点好笑地问:“那你说怎么办?”

“我想保持下去,一直跟你在一起。”

“以前主席跟我讲过,说他对你的工作很满意,你这次回去,若是还能让他满意,咱俩的事就定了!

赵鹤桐开心地露出笑容。

与毛泽东的相识

1930年,赵鹤桐出生于河北唐山,他家庭条件不好,所以一天学都没上过。

15岁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年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四野战军某警卫团当了名通讯员。

虽然赵鹤桐不识字还没什么文化,但他性格沉稳、做事机灵,在辽沈、平津战役中都有不错的表现,这之后,赵鹤桐的革命之路越走越顺。

1949年的一天,赵鹤桐突然被领导叫去谈话:“赵鹤桐同志,组织决定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

赵鹤桐满脑袋问号:“什么任务?”

“组织决定调你到毛主席身边当卫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鹤桐不知所措,愣在原地。之后的几天,赵鹤桐既紧张又激动,既盼着见到毛泽东,又有点担心自己做不好。

当然,担心是没用的,这一天很快来了。赵鹤桐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李银桥已经等在门口了,一看见赵鹤桐,他立马迎了上去:“赵鹤桐同志是吧?”

赵鹤桐矜持地点点头。

“我叫李银桥,是毛主席身边的卫士,主席特意安排我过来接你,跟我来吧”,然后,他一边走一边告诉赵鹤桐:“我先带你去见主席,之后再给你介绍具体情况。”

赵鹤桐忐忑不安地跟着李银桥来到了毛泽东的办公室,当时,毛泽东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听见响动抬起头,看见赵鹤桐来了,起身走到他的面前。

毛泽东握住赵鹤桐的手:“欢迎你啊,小同志,愿意到我这里工作吗?”

赵鹤桐吞吞吐吐地说:“愿意,就是……我……”

毛泽东一下子就看穿了他的心思:“你是不是怕自己做不好?”

赵鹤桐急忙点点头。

毛泽东笑了:“小同志,你是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的,连上战场都不怕,现在就更没有害怕的必要了。”

赵鹤桐小声嘀咕:“可是,这两件事情性质不一样嘛。”

“怎么不一样啊?你上战场打仗是为人民服务,你给我当卫士同样是为人民服务。你给我当勤务员,我给人民当勤务员,本质都不是一样的嘛。”

赵鹤桐想了一下,觉得毛泽东说得挺有道理,便认真地点点头:“对!”

毛泽东慈爱的看着这个只有19岁的青年:“我们为人民服务,讲完全、彻底,讲认真,只要有了这些精神,就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你说对吗?”

“放心吧,主席,我记住了”,在毛泽东的谆谆教诲下,赵鹤桐完完全全抛开了紧张感,他觉得自己跟毛泽东更近了一步。

上岗后,赵鹤桐发现自己的工作并不算非常困难,毛泽东是个对生活不太讲究的人,甚至比一般人还要朴素。

有一次,毛泽东去天津视察,赵鹤桐作为贴身卫士跟着一起去了天津。一进到安排好的房间,毛泽东的眉头立马皱了起来。

原来,房间的钢丝床上,放着一套高级被褥

毛泽东指了指这套高级被褥,对赵鹤桐说:“如今人民的生活还很困难,我们应该节俭一点,咱们不用这套东西好不好?”

赵鹤桐连连点头:“好,那我去找人换套普通被褥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赵鹤桐转身准备出门,毛泽东赶紧拦下他:“不要麻烦了,咱们盖自己的衣服就行了。不过这钢丝床晃晃悠悠的,我不习惯,这样吧,咱们把床垫搬下来打地铺吧。”

这时候,毛泽东已经56岁了,赵鹤桐自己年轻力壮打个地铺没什么,可让毛泽东打地铺,他实在有点不放心。

于是,他不情愿地反驳:“这怎么能行啊,怎么也得有张床吧。”

可毛泽东坚持,他指挥赵鹤桐把床垫放到地上,然后大大咧咧地躺在上面,再盖上自己的衣服。

临睡前,他还心情不错地说:“你看这油漆地板,可比延安的窑洞好多了。”

第二天,毛泽东还特意嘱咐赵鹤桐,让他不要把此事说出去:“不要给天津的同志们添麻烦。”

还有一次,赵鹤桐去办公室给毛泽东送水,放下水后,赵鹤桐准备悄悄离开,就在这时,毛泽东叫住了他:“小赵,你等一下。”

赵鹤桐回身面向毛泽东,只见毛泽东端起水杯,眼睛上下打量着他。

赵鹤桐被盯得有点不好意思了,毛泽东开口了:“让我试试你的鞋。”

赵鹤桐来不及细想,赶紧脱下自己的鞋递给毛泽东。毛泽东把脚伸进去试了一下,发现正合适。

于是,他走到柜子面前,从里面拿出一双新鞋:“咱俩脚一样大,我穿你这双鞋很舒服,要不你把这双送给我,然后把我这双拿去穿。

赵鹤桐没明白是怎么回事,既然毛泽东要换,他也没多想,就把毛泽东的鞋穿回去了。

后来,他越想越不对劲,自己穿这双鞋明明挺舒服的,为什么毛泽东非要跟自己换鞋呢。

他脱下鞋子,拿着鞋子观察了半天,总算明白毛泽东换鞋的原因了。这双鞋不管质量做工都很讲究,连鞋面都是用礼服呢高级布料做的。

看来,毛泽东穿这双鞋不是脚不舒服,而是心不舒服。赵鹤桐心想:既然毛泽东不穿,那我也不穿,随后,他向有关同志说明情况,把这双鞋交公了。

重回毛泽东身边

1953年,赵鹤桐经人介绍认识了王瑞珍。9月的一天,他邀请王瑞珍来中南海玩,正好碰见毛泽东领着李敏、李讷散步。

毛泽东注意到了赵鹤桐,朝他招招手,赵鹤桐招手回应,然后领着王瑞珍来到毛泽东面前。

毛泽东看见赵鹤桐有了女朋友,笑得合不拢嘴,他起身跟王瑞珍握手:“小同志,我请你划船好吗?”

王瑞珍受宠若惊,赶紧点点头。

划船的时候,毛泽东很诚恳地对王瑞珍说:

“你和小赵认识的事,我已经知道了,他今年24岁,这孩子老实正直、机灵聪明,进步也很快,我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我希望你们有个好结果。

这时候,王瑞珍和赵鹤桐并没有相处太久,所以毛泽东的话给赵鹤桐加分很多。回去后没多久,两人便确定了关系。

一个月后,毛泽东突然将赵鹤桐送到了人大工农速成中学学习,也许是为赵鹤桐的这段恋情考虑,不过,这个决定还是让赵鹤桐倍感意外。

一直以来,毛泽东都很关心卫士们的学习,赵鹤桐从没读过书,大字不识,当初还是毛泽东亲自教他写名字、地址,赵鹤桐这才勉勉强强给家里写了封家信。

后来,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在中南海办了所业余文化学校,赵鹤桐和其他工作人员在里面学习了几个月,进步飞快。

他本以为自己学个基础文化就差不多了,没想到,毛泽东专门把他送去学校读书。

知道自己要离开毛泽东了,赵鹤桐很难过,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你还年轻,要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去了学校后,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接着,他又向赵鹤桐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你去了以后要照顾好身体,第二,在保证学业的情况下,多读些文学名著,第三,节假日的时候回来看看我,不要把我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赵鹤桐第一次离开了毛泽东。去到学校后,他谨遵毛泽东的教诲,发奋读书,盼着有朝一日能够重回毛泽东身边。

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仅仅过去半年,中办警卫局的负责人就找到他,告诉他组织将他重新调回了毛泽东身边。

跟王瑞珍商量后,赵鹤桐回到了中南海,毛泽东看到他后很是意外:“我不是送你上学去了?你怎么回来了?”

赵鹤桐笑着说:“我听说在我走后,主席的生活不太方便,就回来了。”

毛泽东摇摇头:“一直在我这里,会耽误你的前途,当务之急,你还是得好好读书。”

“我愿意继续为主席工作。”

毛泽东忧心忡忡:“你女朋友还在上学呢,等她考上大学,你们之间的差距就太大了,到时候,她还能接受你吗?”

知道毛泽东担心的是自己的感情大事,赵鹤桐就像被亲近的长辈关心了一样,感觉挺幸福。

他告诉毛泽东:“我跟瑞珍商量过了,她支持我回来工作,还说我的工作若是能让主席满意,她就嫁给我。”

听到这话,毛泽东总算松了口气,然后,他也掏心掏肺地跟赵鹤桐说了心里话:

“当初送你去上学,我也是忍痛割爱,你走了以后,我生活里有很多不方便,可是我没有让他们把你调回来。不过,你既然回来了,那我欢迎。”

赵鹤桐敬了个礼:“我一定会好好工作和学习,不辜负主席期待!”

毛泽东接着说:“这一次,我给你个任务,教会我身边的年轻同志们,等他们能够像你一样工作时,我还送你去上学。”

这是赵鹤桐第二次回到毛泽东身边,除了帮忙教好年轻同志们,赵鹤桐依然尽心尽力的照顾毛泽东。

11月,赵鹤桐陪着毛泽东去了广州视察,闲暇时候,毛泽东问赵鹤桐:“你有没有《宪法》?”

赵鹤桐刚好有,于是,他便按照毛泽东的习惯,把书放到了床头。

当天晚上,毛泽东一夜没睡,看完了这本书,随后,他让秘书把书传给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阅读。

借书前,毛泽东特意在书皮上写了“退毛”两个字,意思是这本书要记得退还给自己,毕竟这书是赵鹤桐的。

1955年9月,毛泽东履行诺言,将赵鹤桐重新送回学校。临走前,他嘱咐赵鹤桐:“记得常回来看看,不要把我忘了。”

“常回来看看”

回到学校后,赵鹤桐继续如饥似渴地学习。别人周末休息,他就会带上馒头和书包,去京西稻田的小山上看书,看的累了,就下山走走,跟田里的农民聊聊天。

从人大工农速成中学毕业后,赵鹤桐不负众望,考上了人民大学。或许是太过专注于学习,赵鹤桐很久都没有回去看看毛泽东,这让毛泽东有些想念。

于是,在1956年4月的一天,毛泽东叫来汪东兴,向他询问:“和赵鹤桐说好了要来看我,他怎么没来?你给他写封信,让他五一放假回来一趟吧。

很快,赵鹤桐收到了汪东兴的信件,他开始期待五一的到来。五一放假后,赵鹤桐迫不及待回了中南海。

毛泽东看到赵鹤桐,有点伤心又带着点责怪地说:“这么长时间不回来,我不请你你就不回来啊,是不是把我忘了?”

赵鹤桐赶紧解释:“不是的,主席……”

“那你为什么不回来看我?你去上学前,我就一再跟你说,这里是你的家,让你常回来看看我。我的情况你也了解,我跟家属相处的时间少,反而是跟你们朝夕相伴。你走了这么久,我总感觉你还在我身边一样,我想让你回来看看我,怎么就这么难呢……”

听着毛泽东略带委屈的话,赵鹤桐也跟着难受起来,他又何尝不想念毛泽东呢,只是其中有些隐情罢了。

所以,赵鹤桐只能吞吞吐吐地回答:“我……主席对我好,我一辈子都会记得,我……就是……学习压力大……才没能回来……”

毛泽东一听就觉得不对劲:“你今天怎么支支吾吾的,你说实话。”

赵鹤桐叹口气,只好说了实话:“主席,我几个月前就回来过一次,到了中南海西门,西门的同志告诉我你今天不会客,我进不来,只能回学校了。其实我经常想你,特别惦记你。”

毛泽东这才知道自己误会了赵鹤桐:“我早就跟你说过,你来中南海是回家,不是做客,我叫你常回来,警卫局是知道的,这事是他们办错了,我得批评他们。”

“不要了,主席,我也是做保卫工作的,首长的安全是第一位,这我能理解,他们这么做也没什么错,还是不要批评他们了。只是当时没见到主席,心里挺遗憾的。”

赵鹤桐这样说了,毛泽东也不准备再计较了,不过,他又跟赵鹤桐强调了一次:“以后节假日,你一定要回来看我,若是再有人不让你进,我就要批评他们了。

赵鹤桐点点头。

事情终于弄明白了,毛泽东脸上浮起了笑容:“过来,让我看看长高了没有?”

赵鹤桐站直腰板,毛泽东感慨地看着面前的大小伙子:“没长高,倒是壮实了不少,也是个成年人了。”

后来,毛泽东专门嘱咐厨房,做了几样赵鹤桐喜欢的饭菜,吃过饭后,赵鹤桐告辞。临走时,毛泽东又不知道多少次强调:“你一定要常回来看我!”

赵鹤桐点头答应:“我一定经常回来!”

这次以后,赵鹤桐便经常回中南海看望毛泽东,有一次,他给毛泽东带去一个好消息:他和王瑞珍的孩子百天了。

为了跟毛泽东分享喜悦,赵鹤桐特意带上了孩子的照片。

毛泽东拿着照片爱不释手:“这孩子长得很像你啊,不过,你们俩现在还都是学生,再养个孩子怎么过啊,这样吧,我从稿费里拿些钱给你。

赵鹤桐说什么都不要:“主席,这件事我们两个会想办法,如果解决不了,我肯定回来找你。”

毛泽东相信赵鹤桐,见他这么说,便不再坚持:“好,有困难一定要找我。”

过了一段时间,赵鹤桐又来看望毛泽东,毛泽东还惦记着孩子的事:“怎么样,孩子的生活费解决了吗?”

赵鹤桐向他汇报:

“我们把孩子送到一个全托的托儿所,衣食住行全包,费用的话,我们两个的助学金省一省,再加上孩子的姑姥姥给一部分,就解决了。

毛泽东放心了:“解决了就好啊。”

1960年,从人大毕业的赵鹤桐,被调到北京市公安局工作。从这时开始,他便很少去看望毛泽东了,直到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

得知噩耗的赵鹤桐心如刀绞,他后悔自己没能一直遵守约定,经常去看望毛泽东。

后来,他被邀请到人民大会堂吊唁大厅瞻仰毛泽东的仪容,那几天,他人消瘦了不少,每天红着眼眶,靠药物支撑才让自己没有倒下。

1982年1月19日,赵鹤桐因连续劳累工作,诱发急症去世,享年52岁。

追悼会那一天,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还有卫士李银桥、李连成、田云毓,中办警卫局的工作人员纷纷来到现场,向他做最后的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