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新时代十年历程,一部民族崛起的壮阔史诗在科技创新的墨笔下谱写而成。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指数已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有效专利数量排名全球第1。

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一批本土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依靠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勇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样本,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布局。

深耕创新“土壤”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中国科技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极大增长,成功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

科技自立自强是使命担当,更是大国崛起的坚实脊梁。

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在国内市场规模、本国人专利申请量等9项细分指标中排名全球第一。创新型产业集群迎来高速发展,深圳-香港-广州地区、北京分别位列世界5大科技集群中第2、3位。

在黑龙江北大荒黑土地上,十余台无人驾驶割晒机作业高效流畅。基于北斗自动驾驶系统导航与5G通讯技术形成的数字化农业模式,极大提升了农户生产效率,超10万台农机已安装北斗自动驾驶系统,北斗卫星系统日定位量也首次突破一千亿次大关。

下可无人作业,上可九天揽月。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也迎来了“高光时刻”。在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方面,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实现火星降落、嫦娥四号第一次完成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勘察。浩瀚的太空里留下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烙印。

十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半导体却始终是中国制造的“阿克琉斯之踵”。大到飞机轮船,小到手机电脑的生产制造,都离不开芯片的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体来看,我国半导体行业较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本土市场对国外芯片依赖度极高。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达27934.8亿元,贸易逆差仍在不停扩大。发展本土半导体产业,也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解决“卡脖子”科技难题的重要环节。

与此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也给予了国产半导体“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以中芯国际、北方华创、康佳等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开拓,进一步加速芯片国产化替代进程,力求为中国制造装上一颗“中国芯”。

“芯”火燎原,撬动中国半导体光电产业发展新杠杆

“我们要在(半导体)显示技术方面解决卡脖子问题,通过一个规模化的生产去进一步突破工艺、成本以及渠道的瓶颈,真正把MLED这个产业推向市场。”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总经理忻海辉接受采访时谈道。

近日,央视网就康佳集团攻克多项半导体“卡脖子”科技难题,率先实现M LED产业化以及在半导体光电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进行了详细报道,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康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从鸿蒙初辟到MLED技术世界领先,康佳用了不到三年。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技成果只有同市场需求相结合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把MLED产品推向千家万户,才是夯实新兴显示技术产业链的坚实土壤。

“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把一个很复杂的东西,通过我们自己的智慧,把它适当地简化,控制成本大规模生产。这也是我们中国企业在全世界立足的一个很重要的能力。”

忻海辉表示,在取得1500多件全球发明专利的科研硕果后,康佳将围绕MLED产业化落地展开重点攻关,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为产业动能,通过技术迭代实现降本增效。今年9月,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正式投产,多条MLED产线及检测中心投入使用,率先实现了MLED量产化这一里程碑式的重大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市占率全球第一的中国盾构机,到自主研制的世界一流大型客机C919,再到半导体光电领域的重大突破,种种成果表明,中国正由世界的“追赶者”成为“引领者”,在此背后,是我国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定不移,也是一代代科研人披荆斩棘,追赶世界的矢志不渝。

随着康佳在半导体产业链布局的不断深入,也将进一步帮助中国光电厂商迅速实现技术研发突破,加速开启MLED产业化新进程,从而带动MLED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形成新型显示技术产业集群效应。

正如忻海辉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到的那样,作为半导体光电领域的“领军人”,康佳将充分发挥龙头引领示范效应,与MLED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新型显示技术产业集群,为用户营造更美好的品质生活,为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