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希望文化能够感化人的行为,能够将人导向正途,可这从来都不是绝对的。读了《活着》的劳荣枝,是否想过“小木匠”也想活着?有没有想过受害者的生命权?

随着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劳荣枝案二审维持死刑原判,劳荣枝的人生似乎正加速走向终点。据报道,劳荣枝称自己在看守所被羁押期间,看了很多书,比如《活着》《追风筝的人》《百年孤独》《文化苦旅》等,且倾向于文学类作品。

穷凶极恶之徒还会读书?劳荣枝的一番话,似乎表现了她的复杂。和一望可知的“恶人”不同,她好像在说自己同样是普通人,有着与常人无异的精神世界,也有一些文化追求。

不过,这番话恐怕很难取信于人。考虑到此前她曾经多次翻供,并在法庭上表达自己无辜、无助,自称是“傻白甜”,大谈“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难说最近“爱读书”的表态不是另一种表演。在网络上,大多数人也并不相信她这一番话,人们对她更多的还是厌弃,“谁关心她读什么书?”

平心而论,她可能确实读过一些书,至少她在法庭上说的诸如“逃离他,我天空都是蓝的”“法律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确实显示她并非胸无点墨。但这一切已经没有意义,知、行未必总是合一的,读什么书与做什么事没有必然联系。她大可以说自己“爱读书”,但对她人生盖棺论定的只能是法律。

仔细一想,这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所谓“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人们希望文化能够感化人的行为,能够将人导向正途,可见这从来都不是绝对的。读了《活着》的劳荣枝,是否想过“小木匠”也想活着?有没有想过受害者的生命权?大奸大恶之人,未必是无知无学之徒。文化总有力所未逮之处,追求公平正义的法治,才是维系天道良心的最后一层兜底。

不过劳荣枝有一些表态也未见得全是虚伪的。比如她说自己还有一个结婚的愿望没有实现,“我没结过婚,我希望我的另一半只要有上进心就好,就算日子苦一点都无所谓。”她还说希望哥哥姐姐的孩子好好学习,如果不能考上985、211类高校,建议女孩去学习造价,男孩学习建造,因为这两个专业好就业、薪酬高。

虽然该案尚在死刑复核阶段,但劳荣枝有一种漏尽钟鸣的预感也是免不了的。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这个时候她说的一些话,也难说没有几分人生复盘后的无奈与诚恳。

她也不是个例。以往人们也看到了很多人,无论生平所为如何凶恶,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总要留下几句善意的期许。就好像没有一个凶犯会希望自己的子女也当凶犯,那些基本的天理人伦,早已成为人类社会最基础的道德认知,任何人都无法在良心层面逃脱这种先验律令的规训。

可惜的是,道理并不总能成为现实,总有人会逸出常轨。人们也只能永不止步地追寻法治,让所有人始终坚信:正义不会缺席。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清波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