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的张爱玲在美国去世,她被发现的时候,衣不蔽体,房间里散发出恶臭,不知道死了多久。散落在地上的遗书上,清楚地写明,她的所有遗产都归朋友宋淇夫妇。
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和母亲黄素琼都出生于名门望族。
刚结婚时,夫妻两人的确过上了一段蜜里调油的日子,并且相继生下了两个孩子,张爱玲和弟弟张子静。
在很多人都为吃饱饭发愁的时候,一家人住洋楼,坐专车,风光无限。

然而好景不长,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本就是个纨绔子弟,婚后不久,他便重拾恶习,整日吃喝玩乐,后来竟然开始吸食大烟,早就把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感抛在脑后了。
母亲黄素琼,虽生在旧时代,却是个新派女性,面对丈夫的不务正业,她是万万不能忍受的,规劝不成,她便选择离开,跟着小姑子去了国外,全然不顾她的一双儿女才三四岁。
母亲离开,父亲整日见不到人影,两个孩子几乎是跟着保姆长大。
因为早已习惯,所以这样的生活对于张爱玲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好。
后来,父亲张廷重不知道是意识到自己的不对,还是可怜两个儿女,竟然去国外把妻子请了回来,一家人总算团聚。
张爱玲终于体会到,原来父母陪伴的滋味,竟是这般美好,那段时间是她最幸福的时光,每天,母亲会为她扎漂亮的小辫,给她穿漂亮的花裙子,父亲也戒了大烟,常常陪伴左右,弟弟张子静也围着她“姐姐,姐姐”地叫个不停。

然而,“从此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戏码,只出现在戏剧中。
张廷重再次堕入过去不务正业的日子, 一段鸡飞狗跳的日子后,黄素琼果断又坚决地跟丈夫离了婚。
家里虽归于平静,却处处透着孤独。用张爱玲的话说,就是“懒洋洋,灰扑扑地活下去。”
那时候,张爱玲已渐渐显露出她在文学方面颇具才华的一面,这让父亲张廷重很得意,时常和她探讨文学。
就在张爱玲和父亲的关系逐渐缓和之时,父亲又续娶了,继母叫孙用蕃,那是一个颇有心机的女人。
都说有后娘就有后爹,继母似有若无的挑拨,让张廷重收回了仅有的一点父爱。
继母给她穿自己的旧衣服,还美其名曰:“那可是用顶好的料子做的。”
张爱玲在家里,再也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她不喜欢继母,不喜欢这个没有温度的家,就像那句话:如果没有经历过光明,我想我还能够忍受黑暗。
如果张爱玲从没体会过,亲生父母曾经给予的温暖,她或许会就这样生活下去。
可她拥有过,便再也不会没心没肺地生活了。
这个家里,唯一让她觉得温情的,就是弟弟张子静对她还算依赖。
她也对这个弟弟出奇地好,因为她觉得,在这个家里,只有她和弟弟才是一个小团体。
谁知道后来,她的弟弟也背叛了她。
她越来越发现,弟弟竟然和继母相处愉快,这让她受不了,他应该和她同仇敌忾才是啊。
她对弟弟有些失望了。令她失望的还在后头,那天吃饭的时候,因为一点小事儿,父亲抬手就掀了弟弟一巴掌,她心疼得直掉泪,继母却笑她:“你哭什么?又不是打你!他没哭,你倒哭了!”
张爱玲放下碗筷,夺门而逃,暗暗在心里骂了继母100遍。谁知,就在张爱玲还沉浸在痛苦里的时候,弟弟张子静却早把这件事抛在脑后,没心没肺地踢起了球。
张爱玲只觉得悲凉。
人往往是越缺什么,就就越渴望什么。原生家庭中缺少温暖,让张爱玲更渴望爱情。

后来的张爱玲逐渐在文学界崭露头角,她的作品引起了一个男人的注意,这个男人就是胡兰成,后来成为了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
胡兰成大张爱玲16岁,他的出现,成了张爱玲生命中的一道光,她如飞蛾扑火般地奔向他,尽管那时胡兰成是“汉奸”。
然而,在张爱玲眼里,他只是一个了解他,懂她的爱人。
两人很快结了婚。胡兰成本来就不是什么专情的人,两人婚后一年,胡兰成就逃到了外地,张爱玲很担心,千方百计地找到丈夫,却见丈夫一然躺在另一个女人的怀里。
见了她,竟生气地质问她:“你来做什么?”
张爱玲隐忍不发,她对胡兰成的爱,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低到尘埃里的爱情注定不会长久。一年半后,张爱玲终于下决心,给胡兰成写了分手信,还随之寄去了30万元分手费。两人彻底划清界限。
在国内了无牵挂的张爱玲来到了香港,后又辗转去了美国,在那里,她又遇到了大她29岁又中过风的男人赖雅。

很快张爱玲怀孕,可因为两人生活同样困顿,所以,这个此生唯一的孩子,张爱玲并没有留下来。
婚后不久,赖雅就中风住院。
因为没有钱,张爱玲一边拼命写作赚钱,一边去医院照顾生病的丈夫。
在她无微不至地照顾下,赖雅勉强又活了11年。
赖雅去世后,张爱玲47岁,无儿无女无朋友,从那以后,她便开始了独居生活。本就不善交际的她,除了和在香港的朋友宋淇夫妇有书信往来,几乎不和任何人来往。
1986年,张爱玲给宋淇夫妇的信件中提到了家里闹了“虫患”,到处是虱子。所以,她每隔一周就要搬一次家,她到医院,希望进行一次彻底地消毒,医院却不收,认为她是心理疾病。
可她手臂上分明有红肿的痕迹。后来,一个医生诊断出她是过敏,用了药才算好。

1995年,张爱玲在自己租住的公寓去世,一个星期后,才被房东的女儿发现。
她静静地躺在一张行军床上,看似安详,门口的桌子上,摆放着她提前写好的遗嘱。
张爱玲的家里没有家具,只用纸袋来装自己的物品。纸巾,拖鞋,餐具都是一次性的。卫生间里杂乱无章,到处散落着用过的纸巾。
也许临终前,她已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所以才提前准备好了一切。
她在遗嘱上提了几点要求,不许开追悼会,马上火化,骨灰撒向空旷处,遗产留给宋淇夫妇。只字未提弟弟张子静。
可能张爱玲至死都没有原谅弟弟的“背叛”。
一代才女就这样陨落,多少让人唏嘘不已。
回看张爱玲的一生,她始终都在追逐爱,也许在她心里,一直住着一个缺爱的小孩,所以她才会奋力去追寻,哪怕头破血流。正如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终其一生,张爱玲依然没有摆脱童年的阴影。
人啊,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既然无法改变,不如试着接受,笑着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