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后可能有哪些症状?居家隔离需要注意什么?26岁的王鹏(化名)今年4月初确诊新冠,最近他的女朋友在国外也“中招”了。前段时间,也有不少朋友过来咨询他,他表示“我真的觉得没必要恐慌。”

12月8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团队发布的《抗新冠策略千万条,核心就一条:得了新冠是否需要去医院?》刷屏。文中为市民列出了“新冠居家康复手册”,并表示“应对新冠的方案千万条,核心问题就一个,我生病了要去医院吗?围绕着这个问题,很简单,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医院。”

患者讲述:早上喉咙有点痛,做抗原显示“两道杠”

今年4月初,王鹏居住的小区内多位居民确诊,几天后他也“中招”了。“当时每天要做抗原,有一天早上起来喉咙有点痛,做了抗原‘两道杠’,CT线红得发紫,就汇报上去了。”

得知可能感染新冠后,王鹏测了体温,显示体温正常。王鹏有慢性支气管炎,从高中开始就一直有咳嗽。

阳了后感觉没有什么太大差别,平时会咳嗽几声,得了之后咳嗽时感觉胸口振幅要大一点,晚上咳嗽比较厉害一些,咳出眼泪那种感觉,其他真的没什么感觉。”

到了第三天,王鹏感觉自己的症状已基本好转。转入方舱后,他连续做了几次核酸,但结果不稳定,比如今天阴了,明天又阳了,有些反复。在他加入的方舱群里,也有患者说咳嗽得很厉害,想要一点止咳药。

当时在方舱里住我对面的男的,天天狂喝水,基本就是守在公用饮水机面前,他进去待了三四天就出去了。我看他出去了,就是比较着急,然后也狂喝水,过了几天连续两次核酸阴性,就出去了,我一共待了七八天。”

最近,王鹏的女朋友也“中招”了,“她在伦敦,这次也是第一次阳。周一的时候和我说感觉有点不舒服,估计是阳了,因为前段时间她的室友和几个朋友都陆续阳了。她上课回来后买了个自测的,结果发现真的阳了。”

和王鹏感染后的症状相比,他女朋友的症状更严重些,这几天一直反复发烧。“一下子烧到38.6℃,一下子又正常了,过三四个小时又开始发烧,还有头晕、全身酸痛。”

前段时间,王鹏身边也有不少要出国的人向他咨询,“我有几个朋友要出国,他们爸妈担心他们在国外感染,就来问我,我就告诉他们不要担心。”

“华山感染新冠居家指南”刷屏,专家支招居家康复

感染新冠后怎么办?今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团队为市民列出了“新冠居家康复手册”。文中表示:

应对新冠的方案千万条,核心问题就一个,我生病了要去医院吗?围绕着这个问题,很简单,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医院发热门诊的医生,通过电话、网络或者是当面问诊就能解决……”

如何判断是否适合居家康复?哪些情况需要去医院就诊?一起来学习下华山感染新冠居家指南↓↓↓

Q:如何判断我是否适合居家康复?

如果你是属于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者轻型病例,并且家庭环境又具备自我隔离的条件,那么完全可以在家里进行自我隔离和健康观察,等到症状消失,根据有关规定检测核酸转阴便可以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但是,如果你是属于高风险人群,则需要更为慎重。

Q:如何判断我是否属于高危人群?

12月7日,国家针对居民不同基础疾病和疫苗接种情况制定了风险评估标准。其中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人群才划为低风险人群:①年龄小于80岁;②无基础疾病,或者基础疾病稳定且全程接种疫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见的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包括肾功能不全正在透析的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免疫缺陷人群和器官移植后人群,肿瘤正在接受放化疗或免疫治疗的人群等。

如果你不属于低风险人群,又同时伴有高热等症状,那么应该前往医院接受医生进一步的评估。

Q:我需要监测哪些指标?

对于选择在家隔离和康复的感染者,在保证自己能够吃好,休息好的同时,还需要学会自己监测以下指标:症状,体温,脉搏,氧饱和度。

Q:指标超出怎样的范围需要去医院急诊或发热门诊就诊?

发热时往往会有脉搏(心率)增快,并不需要过于紧张。但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大于39度)或脉搏(心率)持续增快(超过100次/分)超过3天;或者氧饱和度下降至95%以下,则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如果在发热的同时,还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或者是不能缓解的胸痛,乃至意识混乱时,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Q:没有上述的报警信号,但基础疾病控制不佳怎么办?

有些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人群,虽然没有上述症状,但如果出现血糖、血压控制不佳等情况时,首先推荐使用互联网医院或者是采取在线咨询问诊等方式与专科医生取得联系,获取用药指导,如果相关资源不能获得或症状持续加重,应该及时前往医院专门针对阳性感染者的就诊场所就诊。

Q:对于发热、咽痛、咳嗽等常见症状,是否可以自行服用药物来缓解?

对于无基础疾病的年轻人,这些症状通常能通过充分休息、增强营养后在3-5天以内自行恢复。如上述症状明显,可通过服用药物来缓解,比如说发热可以服用退热药,咳嗽可以服用一些止咳糖浆等,但应该按照说明书的剂量服用,切勿超过合理的剂量范围。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服用一些中成药制剂帮助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