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国家网信办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就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加大网暴治理力度,有效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维护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做出安排部署。

网络暴力是影响网络生态的毒瘤,言语威胁、人身攻击、恶意诋毁,“带节奏”“扣帽子”,或是将受害人的姓名、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公布于众,进行“人肉搜索”等行为就是具体体现。这种伤害行为还可能延展到现实生活中,干扰他人正常生活,造成受害人“社会性死亡”。有些受害者因此丢了工作,患上了抑郁症,甚至自杀身亡。在一些突发事件、社会事件中,对于当事人进行肆意妄为的语言暴力或是无中生有的恶意中伤,对事件的进展和细节明知或故意忽略一些关键信息,恶意造谣带节奏,干扰了舆论关注的方向,增加群众的焦虑情绪,不利于问题解决,反而增加了社会治理成本,扰乱了正常社会秩序。

网络暴力行为已经不是一般的恶搞、开玩笑,其造谣诽谤,严重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甚至生命健康权,而且还违背公序良俗,污染网络风气,其中有些已经超越道德范畴,涉嫌构成侮辱罪、寻衅滋事罪、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罪等等。必须彻底治理和铲除。

网络空间是广大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杜绝网络暴力需要综合治理,既需要事后的惩治,更需要事前治理,未雨绸缪。

此次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强化当事人保护,防网暴信息传播扩散、依法从严处置处罚。建立全链条网暴治理机制,压实责任,将网暴治理的关口前移,向前一步。

制度设计只是治理网暴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要抓好落实,平台要承担起监管责任,优化功能设置,提升技术水平,增强网暴问题发现、处置和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让网络空间清朗有序,远离暴力侵扰。作为网民也要积极参与,自觉提高网络素养,保持理性平和包容,不盲从不跟风,不做网络暴力的“帮凶”,净化和维护网络空间的良好秩序,有效遏制和杜绝网络暴力,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