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中,称得上是最为璀璨的一笔的,应该就是文物古迹了吧。它们不仅保留着那个时代的痕迹,也体现着历史的兴衰与点点滴滴。几十年来,我国的考古学家已经在近百个地方寻找出了各朝各代的历史文物,它们无一不为人们的精神世界与国家的文化历史产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只不过,考古也是需要“技巧”的。比方说,有些多年“未见天日”的文物,需要极其妥善的保养,否则,它们就会氧化,成为空气。

在湖南长沙的马王堆汉墓中,就有着这样一个物品,经过两千多年的地底“生存”,当被两千年后的考古人员们发现时,由于没有做好防氧化工作,它在接触阳光与空气的一瞬间,就迅速地氧化,消失不见了,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猜想与惋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文物的故事吧!

汉代大臣的陪葬

我国的考古事业,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的。在之前,人们还没有古文物的意识。直到国家统一,民心一致以后,人们才纷纷意识到了华夏文明的宝贵。人们渐渐意识到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哪里都遍布着先人的足迹。那时候,国家还成立了专项考古队,就是为了研究中华文明的历史。

位于我国中部的河南、南部的湖北、湖南等地,都是古代中华文明发祥与繁荣的几个主要“阵地”。然而,今天我们要说的“马王堆”,就要从湖南开始。

在湖南长沙的浏阳河边,有一处家族墓地。那块墓地,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它已经从汉朝的几块石碑逐渐演变成一大片墓群,体现着这个家族的兴衰。这个墓地的第一人,便是汉朝有名的一个丞相——利仓的家族墓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这个利仓,喜爱历史的朋友一定都不陌生。利仓原本是汉高祖刘邦的好朋友,两人自小便相识,就像现在人们说的“铁哥们”一般。刘邦早年欲成名,破釜沉舟的时期,利仓也是义无反顾地对朋友伸出援手,助刘邦“一臂之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邦最终成功了。待他一举建立汉朝,实现大一统后,便任命利仓作为汉朝的丞相。这下,利仓在汉朝的地位也是颇高。利仓死后,由于他是皇帝最器重的大臣之一,且在地位上也是重臣,因此,他便享受了“厚葬”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

所谓“厚葬”,就是古代帝王亲信的大臣或者对国家有着重大贡献的人,他们死后可以享受各式各样的物品陪葬,国家也会为他们建立专属的墓地,定期有人打扫、管理。而利仓,不仅可以享受各种金银财宝首饰的陪葬,还可以有平民百姓或大臣与他一起葬在地下。

这也就又说到了封建社会的陪葬制度。从殷商时期开始,王公贵族之间就已开始盛行“陪葬”制度了。对于那个年代崇敬鬼神的贵族们来说,让那些珍贵文物、动物甚至是奴隶,与自己的遗体合葬,是达到“天人合一”的一个境界。

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个习俗就更加走向完善了。由于我国古代一直是封建的君主专制,因此,这个殉葬制度也一直持续到了汉朝。只不过,在当时,陪葬这一习俗由于需要大量的规模与人力、财力,也只有当时的皇宫贵族可以享受。

利仓的陪葬中,不仅有着数不清的金银财宝、价值连城的皇宫贡品,还有很多肥美的牲畜,例如过年才用来宰杀的猪、牛、羊;还有许多奴隶,被抓来与他一同下葬。利仓的后代们,一代一代,生老病死,死后也是通过类似的进程下葬,逐渐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家族墓地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说马王堆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家们开始了对华夏大地的探索。而作为历史印迹丰富的长沙,也首次进入了他们的视线。这一大片墓地,也更加吸引了他们的目光。于是,考古学家们便在这里开始了对利仓家族墓群的研究。

其实,在最开始,他们本以为这一大块地方是五代十国的楚王的家族墓地,当时,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命名为“马王堆”。后来,通过进一步细致的调查与研究,这个墓地的主人竟来自汉朝。然而,人们也并没有再为这里改名字,而是就一直循用了“马王堆”这个名字,还显得朗朗上口。

在对墓地的挖掘中,研究人员们小心谨慎地测算,生怕由于自己的疏忽,不小心破坏掉地底下的文物。经过一番挖掘与寻找,许许多多的青铜器都被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挖了出来。由于青铜器在古代属于最耐用的物质之一,因此,在当时人们的陪葬中,也多用青铜器来埋葬,这样也避免了一些风化侵蚀的危险。

可是,挖着挖着,一位工作人员突然发现了一个精美的小陶罐。那陶罐,形如我们如今煲汤用的瓷罐,而且它的盖子紧闭,像是里面藏着什么东西。专家们顿时对这个小小的陶罐产生了兴趣,围在一起开始了对它的研究。

打开盖子的那一刻,人们惊奇地发现,罐子里面居然盛着一碗藕片汤。虽是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时光,但由于这碗藕片汤既没有遇到空气,也没有暴露在阳光下,只是在土里静静地沉淀,因此,里面的藕片都没有完全消失,人们都能够看出大概形状。罐子最底部的一层深色,大概就是当时的汤氧化而形成在罐子底的痕迹吧!

不过,在当时考古活动尚未成熟之时,专家们还没有达成共识,那就是,这种沉睡在土地下千年的物质不能够轻易地暴露在空气中,必须要迅速采取措施,否则就会氧化不见。果然,在专家打开盖子的那一刻,不出五秒钟,里面的藕片就全都氧化成空气了。

不过,幸好当时一旁的专家及时拍了照片,才让这一碗两千年前的藕片汤被人们所知,感受到历史的伟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