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种菌丝放在培养皿里面,能进化出多少变种,是个大体确定的数,因为培养皿里面营养基的营养有限,很容易就会耗光。

放在自然界,很可能也是一样的效果,比如中东因为自然环境的原因,没有多少物种,菌丝放在大沙漠,也是一死。

但是这不代表自然界都和中东一样。

在自然界里面,大部分地方环境适合物种生存,如果一种生物放到了一个合适的环境,会朝哪个方向进化,就成了适应自然后的适者生存,结果是什么,我们并不会知道。

哺乳动物在冰河世纪和大陆没有完全分离的时候,在原始大陆上的进化是趋同取向的,犬科动物在美洲、澳洲、非洲和亚洲大差不差,到处都有,但是大陆架分开以后,有袋类在澳洲绵延不绝,在亚欧大陆就绝了踪迹。甚至像鸭嘴兽这样的动物,只在澳大利亚独有。

这是因为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澳洲的动物和亚欧大陆的动物面临的生存竞争不同。

海洋把澳大利亚大陆和亚欧大陆切断,澳大利亚大陆进入了封闭的自我演化,野狗成了最大的肉食动物。

野狗这种生物,本身不具备大型猫科动物的速度和爆发力,也不具备大型犬科动物的协作性,更不具备熊科动物的体型和适应性,只能猎杀一些反应慢,跑得也慢的动物。

竞争不够激烈,导致澳大利亚的一部分动物完全落后了时代的版本,一旦面对这亚欧大陆卷出来的动物,瞬间就会像砍瓜切菜一般被收割走所有的生存空间。

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脱离亚欧大陆,并不一定意味着物种就不会进化出新的更恐怖的版本。

在美洲大陆和亚欧大陆脱离后,美洲大陆动物虽然停止了争夺生存空间的演化,但是没有了动物的处理,美洲大陆的植物很快开始了你死我活的内卷,争夺生存空间。

最后,在这片脱离了亚欧大陆,几乎完全封闭起来的大陆上,一种叫做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菊科植物杀出重围,泛滥整个北美。

随着世界被新航道的开辟重新连成一体,加拿大一枝黄花终于杀出重围,作为北美大陆的优秀物种,开始了自己在全世界的征伐,所到之处不能说是夷为平地,只能说是除了它本身,寸草不生。

培养皿的营养是有限的,但是大陆作为天然的地理边界,大部分能量的来源是太阳能,在肉眼可见的范围内,是无限的。

一块培养皿脱离大块的培养基,能产生的变种有限。

但是一块脱离其他大陆的土地能产生的物种,无非是两个结果,第一,本地物种全面落后,就像澳大利亚,一旦开放贸易,外来物种集体入侵,杀的本地物种片甲不留,眼看要成了昨日黄花。

第二,本地卷出了更厉害的物种,最后反攻世界,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搞得各国民间都有人要和加拿大索赔。

大部分的动植物,代际周期以年计算,突变新物种的能力有限,在肉眼可见的千百年内,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但是,少部分物种,代际周期很短,短到只有几个小时。

这就导致,如果不用审慎的态度面对这样的物种,极有可能会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本土产生出新的变种。到处蔓延,抢占生态位。

到时候,和这个国家关系不好的国家就可以借着贸易的机会,将威力巨大的入侵物种投放到该国领土,每年顺着贸易线走的入侵物种不少,类似于澳大利亚的野猫野兔,美国的亚洲鲤鱼。

威胁巨大的入侵物种一旦进入国境,短时间内想要清除非常的困难,又会对本地的生态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时全面捕杀也不是,放任不管也不是,只能看着本地的生态逐渐坏下去。

到时候万一出现了新的变种,再回传到别的地方,别的国家搞不好就会引导世界舆论,试图以物种入侵为缘由,引导各国封锁该地,顺便转移该地的资金、技术和人才。

这就导致我们在处理这些新物种的时候,不得不采取审慎的态度,既要防止我们本土进化出来新的变种,又要根据外界物种的变化,及时调整我们对入侵物种的态度。

现在就讲我们对入侵物种的战斗取得了胜利,或者放松了对入侵物种的警惕,麻痹大意,是最危险的事情。

为了防止最坏的情况出现,现在有必要去中东进行调查研究,建立入侵物种协防机制,通过这个机制,加强沙特和我的合作,站稳我在世界地缘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