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感染性疾病案例展示入围稿件

作者:胡素贤1 马晓波2

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呼吸危重症科科,2.检验科

前言

隐球菌和肺孢子菌均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常见病原菌。由于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和肺孢子菌肺病(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在临床表现上特征性不明显,且检测手段有限(尤其是肺孢子菌),这对临床的及时诊疗提出了不少的挑战。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遇到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合并肺隐球菌病与PCP共感染。患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发作”入院,通过局部病灶穿刺很快明确了肺隐球菌病,但肺部炎症的持续进展引起了临床的注意,通过多学科协作、特殊染色涂片镜检、灌洗液标本的二代测序等,尽快查明了肺孢子菌的共感染,及时针对性用药并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考虑到新型隐球菌与肺孢子菌IFI共感染的病例较为罕见、存在漏诊可能,本文就此病例及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并讨论。

案例经过

男性患者、75岁,2021年05月18日以“反复咳嗽、咳痰、气喘半年余,发热半天”为主诉入院。半年前受凉后感冒出现咳嗽、咳痰、气喘,活动后加重,咳少量白痰、晨起明显,无盗汗、乏力、畏冷、发热、胸痛等,就诊当地医院经治疗后出院,具体不详。出院后规律口服“多索茶碱 0.2g bid”处理,效果欠佳,仍稍动即喘,伴倦怠,夜间喜侧卧。入院当天自觉畏冷发热,体温最高38.5℃,门诊拟“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收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食欲、睡眠尚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9、患者的体温记录(5.18⁓5.31)

既往史:“类风湿关节炎”病史3年,服用“甲氨蝶呤片6# qw2、叶酸片2# qw3、甲泼尼龙片8mg qod、来氟米特20mg qod”等处理,目前无诉关节酸痛;“高血压”病史10余年,目前服用“厄贝沙坦75mg qod”,血压控制尚可。

个人史: 生于原籍,久居原籍,否认疫水接触史,吸烟史50余年,约40支/日,否认冶游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专科情况:T36.8℃ P89次/分 R20 次/分 BP160/78mmHg,神志清楚,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桶状胸廓,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运动正常,叩诊呈清音,听诊呼吸音清,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心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异常周围血管征。肠鸣音 3-5 次/分。双上肢散在淤斑,双臀部散在破溃结痂,双下肢散在破溃结痂,色素沉着。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病理征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2019-nCoV 阴性,(1)床旁血气分析:pH7.544↑、二氧化碳分压 31.2↓mmHg、氧分压 60.2↓mmHg、阴离子间隙 7.2↓mmol/L、标准血浆碳酸氢根离子28.6↑mmol/L、实际碱剩余 4.8↑ mmol/L、SBE 标准碱剩余 4.5↑ mmol/L;(2)血常规:WBC 3.41↓(109/L)、淋巴细胞计数 0.85↓(109/L)、RBC 3.09↓(1012/L)、血红蛋白 98↓(g/L)、PLT 103↓(109/L)、C反应蛋白 55.19↑mg/L;(3)血清生化: Mg 0.74↓ mmol/L、IP 0.46↓ mmol/L、K 2.94↓ m;(4)凝血检查:PT 11.8s、FIB 4.15g/L↑、D二聚体 34.57↑μg/mL;(5)免疫检查:Anti-HCV (-)、HIV(-)、TPPA(-)、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抗肺炎衣原体抗体IgM(-)、军团菌抗体阴性(-)、抗CCP >200↑RU/mL、癌胚抗原8.39↑ng/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6.0↑ng/mL、补体C4 0.455↑ g/L、类风湿因子RF 70.800↑ IU/ml、IgG 4.1200↓ g/L、IgM 0.292↓ g/L、IgE 1020.000↑ IU/ml、 α1酸性糖蛋白AAG 1.8800↑ g/L(6)其它检查:脑利钠肽BNP 124.3↑ pg/mL、血沉SR 56↑mm/h、T-SPOT TB阴性。

图1 2021-5-17患者肺部CT/纵隔窗影像

影像学检查:2021年5月17日肺部CT示:“ 1、双肺弥漫性云雾状磨玻璃影,右肺炎性渗出病灶,右肺上叶后段斑结灶,请结合临床治疗后复查;2、纵隔多发增大淋巴结,随访。3、胆囊结石” 。床边心电图示:“ 1.窦性心动过速 2.ST-T改变”。

初步诊断为“1.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可能、2.肺部感染、3.类风湿性关节炎、4.高血压、5.胆囊结石”。入院后完善血培养、骨髓活检等检查,邀风湿科、血液科、放射科会诊相关情况,因血浆D二聚体升高予以急查血管彩超示“下肢左侧腓静脉及双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予以急查肺动脉造影CT检测(CTA)“未见肺栓塞”,予以迁入呼吸危重症监护室,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头孢哌酮/舒巴坦3g q8h(5.18⁓5.26)、美罗培南1g q12h(5.28⁓6.11)控制感染,“塞来昔布”止痛,因血清1,3-β-D-葡聚糖(G试验) 1085.4↑ng/mL,予以伏立康唑200mg q12h抗真菌治疗(5.19⁓5.2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 2021-5-21患者右上肺病灶CT引导下穿刺术

对患者右肺上叶后段斑结灶,于2021年5月21日完善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以明确占位病理性质。患者血清隐球菌荚膜抗原CrAg阳性(滴度1/640)、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0.08 阴性,右上肺病灶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查见酵母样孢子、培养生长新型隐球菌(MIC:伏立康唑0.06µg/mL、氟康唑1µg/mL(敏感)、伊曲康唑0.125µg/mL、两性霉素B ≤0.5µg/mL、氟胞嘧啶≤4µg/mL(敏感)),腰穿未见颅内感染、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考虑“肺真菌病”,予以氟康唑0.4g(5.27⁓6.4)控制隐球菌。

图5 2021-05-22右上肺病灶涂片(油镜Ⅹ1000):革兰染色(左)、抗酸染色(右)

图7 2021-05-22右上肺病灶组织病理提示:部分区域间质组织增生,较多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及慢性炎细胞浸润,间质内并见多量真菌孢子,菌体周围有透亮的荚膜。

因患者G试验较高且进行性升高,且双肺广泛磨玻璃改变,考虑PCP可能,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SMZ)3片q6h(5.26⁓6.3)治疗,5月26日行电子支气管镜见肺部感染表现,联系检验科对肺泡灌洗液行六胺银染色涂片示“查见肺孢子菌样菌体”,同时送检全基因组测序mNGS回报亦证实PCP,后因肾功能不全暂时停用SMZ(6月4日血清生化:尿酸UA 205↓ umol/L、胱抑素C CysC 1.95↑ mg/L、肌酐CRE 134↑µmol/L、肾小球滤过率GFR 44.3↓ ml/min),改用卡泊芬净50mg qd控制孢子虫,氟康唑减量至0.2g(6.4⁓6.11)控制隐球菌,其后肾功能逐渐恢复,恢复氟康唑0.4g(6.12⁓) 控制隐球菌、SMZ减量为2片q6h,继续监测肾功能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8、5.26肺泡灌洗液检查:六胺银染色(上,油镜Ⅹ1000)、NGS测序结果(下)

病程中,患者因类风湿性关节炎予以甲泼尼龙片 8mg qd口服,辅以补钙、抗炎治疗,出院后风湿科门诊随访。病程中,患者左手背部皮疹,先后予以喜辽妥、硫酸镁、呋喃西林、百多邦外敷,皮疹红肿反复,后考虑丹毒不能除外,予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g q8h(6.15⁓)静脉滴注。住院期间核酸检测显示巨细胞病毒HCMV DNA(-)、EB病毒EBV DNA 1.47Ⅹ104IU/mL(CT29.05),予观察。

图3 2021-6-18患者肺部CT/纵隔窗影像

治疗后患者无咳嗽、咳痰等不适、气喘稍有好转,2021年6月18日患者家属要求出院,完善胸部CT示“右肺上叶团片灶较前稍增大、密度增高;新见双肺下叶索条灶;余双肺间质性改变伴散在炎性灶较前吸收”,嘱出院后继续口服SMZ及氟康唑,定期随访肝肾功能和胸部CT。

图4 2021-10-18随访患者肺部CT/纵隔窗影像

2021-10-18门诊随访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及干湿性啰音。胸部CT显示“右肺团片灶较前稍增大、密度增高;双肺散在炎性灶较前吸收”。

表1 患者病程中G试验、PCT等指标的动态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案例分析

临床案例分析

本例中,患者主诉“反复咳嗽、咳痰,气喘半年余,发热半天”,有50年吸烟史及COPD伴急性加重表现,收入呼吸危重症科。患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3年,长期服用甲氨蝶呤、甲泼尼龙和来氟米特,化疗药物和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长期应用可能诱发感染或加重感染。该老年患者体质较弱,入院时白蛋白低、三系减少,炎症指标升高、CT影像示“双肺弥漫性云雾状磨玻璃影,右肺炎性渗出病灶,右肺上叶后段斑结灶”。针对右肺病灶进行CT引导下穿刺、组织培养及病理检查明确了肺新型隐球菌病的诊断,而患者G试验进行性升高、双肺广泛磨玻璃、间质性改变,与隐球菌感染不符、结合病史考虑到肺孢子菌感染的可能,通过肺泡灌洗液的特殊涂片检查及分子测序技术证实了PCP。

图6 2021-05-22右上肺病灶组织培养(巧克力平板,4天)

循证抗感染,最重要的环节是找到病原学证据,多学科协同发力能促进诊治的顺利进行。在本例的诊疗中,临床医生积极完善相关检验和检查,并请多学科会诊,保持与检验科密切沟通,及时有效应用抗感染措施,保证了患者的良好预后。此外,病程中的左手背部皮疹红肿不能除外新型隐球菌的播散形式。

检验案例分析

本例中,肺隐球菌病及PCP的临床表现均不具特征性。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病原侦测非常重要,这离不开高质量标本的积极送检,另外临床与实验室间保持积极的沟通能促进病原的检测。右肺团片灶与肺隐球菌病的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清隐球菌荚膜抗原、病灶组织的涂片镜检、病理细胞学检验,血清隐球菌荚膜抗原(CrAg)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快速、准确,CrAg采用血清检验、标本易于获取,治疗前的抗原滴度(1/640)与隐球菌的数量有关。对穿刺病灶组织的染色镜检很快回报临床明确了“隐球菌”。但是,患者的血清G试验阳性并进行性明显升高、双肺间质性改变不能用隐球菌感染来解释,临床医生第一时间考虑到肺孢子菌的可能,及时联系微生物组协助进行肺泡灌洗液的六胺银染色,检出典型的肺孢子菌形态,给予临床抗感染的有力证据。随后的二代测序结果印证了临床和检验的判断。综上所述,多学科间的沟通、协作很重要,被临床需要的微生物检验是幸福的,能帮助到临床和患者的微生物检验才是最有价值的。

知识拓展

1、肺隐球菌感染

隐球菌最先通过呼吸道入肺,隐匿发病,其后可由血行播散到脑和脑膜,某些局部感染可累及皮肤、骨骼、关节等。对于非HIV感染者,隐球菌病可能与患者的某些基础疾病有关,比如红斑狼疮、结节病、白血病、淋巴瘤、肾功能不全、器官移植和接受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等。

隐球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包括显微镜检查、荚膜抗原检测、核酸检测和分离培养等。研究表明,隐球菌抗原金标检测卡(LFA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更短的检测时间,标本可采用血清、易于获取,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较高。但某些因素也可能导致假阳性,如类风湿因子和其他因素如播散性毛孢子菌感染、犬咬二氧化碳嗜纤维菌脓毒症、恶性肿瘤、罗氏菌菌血症、肥皂及消毒剂等。隐球菌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但隐球菌生长缓慢,实验室应注意延长观察时间。

2、肺孢子菌感染

肺孢子菌属酵母样真菌,具有宿主专一性和特异性,一般不太可能寄生于免疫系统未受损宿主。感染、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先天性缺陷或营养不良、医源性免疫受损均可导致肺孢子菌在肺泡中的定植、增殖。当免疫力低下患者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或胸部X片浸润表现时应当考虑PCP可能性。但PCP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随着分子技法的应用PCP病例逐步增多,但目前确诊仍依靠形态学鉴定。对非HIV患者,需要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来确保适当的诊断。六胺银法(GMS)染色是用于PCP的常见染色方法,也可使其他真菌染色。但是,肺孢子菌不会出芽、与众不同的黑色杯状的包囊形态,可与宿主细胞、其它真菌明显区分。1,3-β-D-葡聚糖是肺孢子菌的子囊细胞壁的一部分,在感染肺孢子菌时会大量产生,监测其水平可以帮助发现疑诊患者。高水平的G试验结果可以帮助辅诊PCP,但G试验水平的动态监测并不能追踪治疗效果。目前对PCP的治疗方法有限:轻度到中度感染的PCP患者应当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苄砜、喷他脒、阿托伐醌或克林霉素/伯安喹治疗。

案例总结

隐球菌和肺孢子菌均为IFI的常见病原菌。在非HIV人群,两者共感染的病例较为少见,偶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警觉性、影像学特征和多学科协作能更好的保证了患者的诊断和预后。

隐球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包括显微镜检查、抗原检测、核酸检测和分离培养等。其中LFA及镜检的方法时效性较好、培养准确但耗时。肺隐球菌病隐匿发病,临床表现不特异,通常会被漏诊或者误诊,我们应加强关注。PCP在HIV患者的发病率较高,但目前在非HIV患者也有不少报道,主要见于因恶性肿瘤、移植或风湿病而导致医源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PCP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包括低烧、干咳和进行性呼吸困难。PCP不能培养,目前主要通过显微镜检查形态学诊断,某些实验室采用经验证的分子检测方法来帮助诊断。对于PCP,(1,3)-β-D-葡聚糖是一项很好的辅助标志物,PCP时明显升高。最重要的是,临床要与微生物组积极沟通,以帮助及时检出。

感染诊治的循证有赖于病原学证据,多学科的协同、完善的检查能帮助临床和患者少走弯路。

专家点评

史永红 呼吸危重症科主任医师

本例患者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化疗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长期应用导致医源性免疫受损,为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肺隐球菌病应是先发感染,依据包括右肺团块、临床症状的隐匿性,但患者居住并生长于农村,流行病学史还有待追踪,是否有鸽子粪、桉树花等接触史。从诊断上来看,本例肺隐球菌病的诊断采用了LFA、穿刺组织涂片/培养/病理学检查,实锤了新型隐球菌的侵袭,从检测上LFA具有方便快速、准确高效、患者痛苦少的特点,具有实时检测的优势,能及早帮助诊断。

PCP起病隐匿,本例中临床的高度警觉性值得肯定,结合G试验水平较高且持续升高、双肺双肺广泛磨玻璃改变,很快就考虑到肺孢子菌可能,并积极联系临床微生物人员。实验室也比较给力,第一时间对肺泡灌洗液进行六胺银染色,马上就让另一个病原菌也原形毕露,值得点赞。最后本例中多学科联动、协同作战也为患者带来了最好的收益。对患者的仁心和用心,是我们医者仁术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Schmiedel Y , Zimmerli S . Common invasive fungal diseases: an overview of invasive candidiasis, aspergillosis, cryptococcosis, and Pneumocystis pneumonia[J]. Swiss Medical Weekly, 2016, 146:w14281.

[2] Nagasaka S , Yamasaki M , Saitoh N , et al. A case of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and pneumocystis pneumonia in a patient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2016.

[3] TEDBIRT, B. et al. Panniculitis in a Woman With Opportunistic Pulmonary Coinfection by Pneumocystis jirovecii and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18F-FDG PET/CT Revealing the Infection and Assessing Treatment Response[J]. 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2021.46(4):e210–e211, DOI 10.1097/RLU.0000000000003420.

[4]Alcides S T . Pulmonary coinfection by Pneumocystis jiroveci and Cryptococcus neoformans[J].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2012.

[5]Eun-Young Choi1, Jin-Ok Kim1, Young-Sam Kim1, 2, Ho-Joo Yoon1, Jae-Bum Jun1, 2, Yoon-Kyoung Sung1, 2Department, of, Internal, et al. A Case of 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 in a Patient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 Journal of Rheumatic Diseases 2012; 19(6): 359-363.

[6]Arita Y , Taguchi H , Kobayashi M , et al. 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 developed in a patient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fter 14 weeks of iguratimod add-on to treatment with methotrexate and etanercept[J]. Modern Rheumatology, 2016:1-3.

[7]Hu, Y., Ren, SY., Xiao, P. et al. The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in immunocompetent and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J]. BMC Pulm Med 21, 262 (2021).

[8]临床微生物学手册:第12版[M].第二卷/(美)Karen C.Caroll主编;王辉等译.­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21.3.

志谢:感谢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对【2022年全国感染性疾病检验与临床案例展示活动】的大力支持!

编辑:笪文武 审校:方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