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1;航天员作为国家的特殊人才,衣食住行都是有讲究的,不可能与常人一样太随性。据悉:落地后的第一餐,大多为“清纯羊肉”。因为航天员在太空中,受失重的影响,部分肌肉会慢慢萎缩,消化系统功能减弱,而羊肉具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的效果,羊肉中所含的蛋白量高、脂肪少,羊肉还富含铜、铁、硒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更有利于航天员们,更早更快恢复身心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2;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三名航天员落地后的第一餐是面条,俗话说得好,送客饺子迎客面,当然航天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点餐。

我的观点;

据相关媒体报道,神舟十四号航天员成功回家,着陆的第一餐会根据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安排了有面条、小米粥、羊肉、羊汤、苹果等食物。

总体来说很人性化,毕竟神舟十四号的三名宇航员已经在太空中待了六个月,肯定有许多想吃又吃不到的东西,如今下来了,吃点自己想吃的东西,有利于三名宇航员的休整,让他们有家的味道。

我们好奇他们第一餐会吃什么,但是看过之后,都会觉得是很普通的东西,我们正常生活也会吃到这些东西。

国家对我们航天员的饮食考虑的很周到,希望他们能够休息好,为祝国的航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月4日8点10分,神舟十四号带着雷霆之势降落在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旁的东风着陆场,除了带回来三名在太空工作了半年的航天员以外还有其他载人空间站的科学实验样品,其中有几样东西应该是最能让大家提起兴趣的:在太空培育的水稻种子和拟南芥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0天培育:结出了种子,验证了一个理论

实验是从2022年7月29日开始的,从注入营养液启动实验到11月25日结束实验,本项目共在轨开展实验约4个月,完成了拟南芥和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实验,在此期间航天员在轨进行了三次样品采集:

1、9月21日孕穗期水稻样品的采集;

2、10月12日拟南芥开花期样品采集;

3、11月25日水稻和拟南芥种子成熟期样品采集;

你会发现航天员特别对花期的植物做了样品采集,因为这次实验要验证一个理论,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郑慧琼研究团队提出的“微重力条件下高等植物开花调控的分子机理”。

开花结果是地球上大部分开花植物繁衍所必须经历的过程,特别是人类的主粮与瓜果蔬菜类植物,几乎都会经历一个开花结果的过程,如果只开花不结果,那么农民朋友一定会骂种到了雄货,但要是连花都不开,估计连骂都骂不出来了,那一定是见鬼了!

但作物离开了地球的重力环境后到底还会不会开花,又是怎样的开花结果过程,对授粉到底有没有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内,苏联和美国的空间站以及后来的国际空间站上都经历的大量的试验,终于搞清楚了萌发、生长、开花和产生种子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范围主要是集中油菜、小麦和豌豆等仅有的少数几种作物在空间环境中完成了结实的试验验,仍然需要更多实验来研究如何控制植物发育的关键环节开花的调控机理,以改进空间植物培养技术和探索更多的适应空间生命保障要求的粮食作物生产提供指导。

“微重力条件下高等植物开花调控的分子机理”就是为这个计划铺路的,7月24日,我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问天实验舱搭载了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等科学实验柜中就包含了这个试验所需的实验设备。

7月28日,载有实验样品拟南芥种子和水稻种子的实验单元,由航天员安装至问天实验舱的生命生态通用实验模块中,通过地面程序注入指令于7月29日启动了实验。第一财经就曾在8月29日报道,矮秆水稻和高杆水稻长势良好,分别已经长至5~6厘米和30厘米。

水稻在空间站的长势是最让人关注的,微重力对水稻影响很大,比如株高、分蘖数、生长速率、水分调控、对光反应、开花时间、种子发育过程以及结实率等,变化非常奇特,

美联社特别指出了一点,中国是在被排除在国际空间站之外后才建立了自己的空间站,而原因则是美国反对中国太空计划与执政的共产党的军事部门人民解放军的密切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已经是老调重弹了,不过美联社在引用这些描述时非常有艺术,尽管是写在他们的报道里,但报道却将矛头指向了美国政府,点出了中国空间站军事化的背景却与他们毫无关系,其实笔者对这个说法已经审美疲劳了,因为几乎每个西媒报道都会这样带上一句。

笔者更感兴趣的是前半句:“中国是在被排除在国际空间站之外后才建立了自己的空间站”,与以往的描述有些差异,似乎有种酸溜溜与“后悔”的意味在里面,中国确实没有成为国际空间站的一员,我们这是要感谢美国的拒绝呢还是应该憎恨?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美国真的将中国排除在了国际空间站外?

无论是国内外媒体,在描述中国和国际空间站之间的关系时往往会引用“美国拒绝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的说法,但也有很多媒体报道称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美国从来都没有拒绝过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

美国到底拒没拒绝?

1998年,16国参与的国际空间站开建,这是自天空实验室以及和平号空间站以来最大的近地轨道建设项目,虽然1998年时只发射了曙光号功能舱与团结号节点舱,但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规模相当大,总共包括了16个舱段和模块,分别是:

曙光号功能货舱、团结号节点舱、星辰号服务舱、命运号实验舱、寻求号气闸舱、码头号对接舱、和谐号节点舱、哥伦布号实验舱、货运模块、希望号实验舱、搜寻号小型研究模块、宁静号节点舱、穹顶号观测舱、黎明号小型研究模块、莱奥纳尔多号多功能后勤舱与2017年的科学号多功能实验舱。

到2000年时已经完成了曙光号功能货舱、团结号节点舱以及国际空间站桁架 - Z1桁架和P6桁架及太阳能电池板,空间站也初具规模。当时的中国早已经展开了载人航天的921计划,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并在21小时、绕地球14圈后返回地球。

神舟一号模型

如果能加入国际空间站建设,那么一定可以促进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无论是载人飞船技术还是为长远的空间站建设打算都有很大的帮助,加入国际空间站都可以吸收成熟的经验,因此在2000年底,时任中国科技部长朱丽兰表示:“中国将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增加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目标之一就是希望能够参加国际空间站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