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不老的榕树

当前事实:新冠病毒变异株BF7,

致病率和死亡率只相当于超小号的流感

根据我们持续跟进的数据挖掘和统计,截至12月1日,广州自10月21日以来接近一个半月时间里,感染人数突破16万,成为中国大陆地区这一波疫情中、单一城市最大的样本数。0死亡。仅4例重症。重症率仅为十万分之2.5。普通型仅427例,占总感染数的万分之2.6,其余是无症状【5】和轻型。

按照海外和这几天一些国内专家的共识,无症状根本不需要治疗,轻型是自限性症状,就是可以居家休养、服用基本的退烧药,几天便可自愈。普通型才需要住院治疗,所以,致病率目前是万分之2.6。

8月7日到12月1日,全国大陆地区感染累计突破70万,达724104,连续5天无死亡,合计死亡7,死亡率十万分之0.96,就是千万分之96,仅为流感平均死亡率的百分之一!目前留医重症98人,在医重症率万分之1.4。无症状比例90%。

到此,中国人自己的海量样本已经告诉我们: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致病率、病亡率均大大低于流感,用病亡率来比较的话,它是只有流感百分之一那么小的感冒。

很高兴我们跟踪挖掘了长达数月的数据得到官方随后的证实,准确无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的“关切变异株”说的是WHO列为“关切名单”的变异株,包括德尔塔、阿尔法等等。

我们的其他计算和推断也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证实:

至此,随着各地逐步放开,核酸检测迅速减少,我们的数据挖掘工作可能会暂告一个段落,不再每天更新。此前的一些跟踪和数据挖掘的说明见文后的注释【6】。

从现在开始,新增感染数的报告量肯定会开始减少,甚至大幅度减少。道理很简单:做核酸人群急剧减少;越来越多的无症状不再被数据覆盖,因为在两次核酸之间可能已阳了又阴了;再加上我们预计核酸检测的CT值【1】会发生较大变化,现在阳性的人以后会直接被认为是阴性,因此感染总数这个分母会逐渐比实际的感染者少很多,重症率和病亡率就会缓慢上升。但是大家不要惊慌:今天的事实已经证明如上。此外,港台等地的更大样本早已说明【2】,在BF7毒株时代,无症状和轻症比例会达到99.5%。大家以后可能在公开报告中只会看到那0.5%的普通型、重症统计,可以用这个参数估算整体的感染数。

下面是您可能关心的一个问题。

通过国内媒体了解海外疫情数字的人们,可能会对以上数字与海外数字的比较有点迷惑:看起来为什么当前的致病率和死亡率比海外低那么多,甚至比年初上海的疫情还低很多。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两个关键的知识点。

病毒的变种及其时间线

原始毒株、德尔塔那些大家很熟悉,确实病亡率很高,是流感的上百倍。当时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流调加封控是减缓其蔓延、降低对医疗资源冲击的的唯一办法。那时候的封控,不仅为疫苗和特效药的开发争取了时间,歪打正着的是,也为病毒的变异留出了时间。

去年底到今年,病毒进入奥密克戎时代。奥密克戎也有两个阶段。

B2、B2.2阶段。这不仅是年初上海疫情的流行毒株,也是香港3-4月那一波的流行毒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末到6月17日,上海确诊5810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91499例【3】,合计约65万,死亡588人【4】,病亡率0.09%。

其实这时候,致病率和病亡率相比之前的原始毒株和变异株已经大大下降,已经可以得出它低于流感的结论:4月香港B2毒株这一波死亡率是0.097%【6】,上海是0.09%,都已经比流感的0.1%低一些。

科学家其实这时候就判定:新冠病毒的末日黄昏已经到来,以后将越来越弱。于是,各国争先恐后地解除了防疫措施,香港也果断地在内地媒体反复渲染“死了一万人”的同时,反而不断放松疫情管控,即便9月出现日新增万例的新高潮,也继续迅速减少甚至取消入境隔离等措施【5】,将新冠感染者与感冒患者几乎一样对待:重症看医生,其他回家休息几天就行。

科学家没有搞错。

BA5到BF7阶段很快就来了。香港4月、大陆差不多5月,席卷全球的BA5变种降临。

中国疾控中心周报(英文)报告BA.5于2022年5月13日首现中国

BA.5很快演化成现在流行的BA.5.2.1.7这个亚变种,被简称为BF7(重庆疾控此前可能为了方便,还叫BA.5,省略了亚变种的后面的编号2.1.7)。其致病率、死亡率进一步大大降低,到了本文前面描述的水平。

科学家的预判当然是有科学依据的。首先,流行病毒的演变一定是致病性越变越弱,这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2】。其次,这有明显的病理学支持:奥密克戎已经不再攻击肺部,原始毒株和德尔塔给病人带来的令医生几乎束手无策的“大白肺”CT影像早已无影无踪,少量的炎症症状也仅仅出现在上呼吸道,和常见的的“上感”(这个词儿你肯定在医生给你的诊断书上见过多次,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并无二致,而且症状消除很快,3-5天就可以痊愈。

有科学规律、病理学和海量的数据事实支持,文明社会的人们很快就了解了这些真相:

这已经不是过去的新冠病毒。它不仅与早先会引起“大白肺”CT影像、死亡率惊人的原始毒株不同,也跟今年早先造成上海500多人死亡、香港一万人死亡的BA2变种完全不同,从致病率、死亡率来说,已经从过去的肺炎、“大号感冒”变成了一个超级小号的感冒。

所以,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绝大多数人们已经不再把这个新冠病毒当回事,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生活,该世界杯世界杯,该演唱会演唱会....

怎么看境外的死亡统计

每天都有粉丝问台湾、香港、日本、美国、新加坡...这里那里的“新冠死亡”人数怎么回事,怎么看起来比国内的高很多啊?我们放开会不会也死很多人啊?

以上各地区和国家,是将一段时间以来只要阳性过的都算“新冠死亡”,香港特区跟英国一样是28天,其他国家大多数是90天。这段时间只要阳性过,任何原因的死亡--本来会统计在“自然死亡”里面的,都算“新冠死亡”。所以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死亡个案中,你不仅能发现几乎所有的基础病的名称,还能发现跳楼、车祸、枪击案受害者,等等。

所以,他们所谓的“新冠死亡人数”会比直接因为新冠病毒感染而去世的人多很多。这也是他们的感染人数与当天的死亡人数经常不成比例的道理:可能今天死亡的人,是90天以来某一天的感染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也要分清是哪一个阶段:BF7之前还是现在。这上图可以清晰看出,香港BF7流行前后的死亡曲线。画个红箭头的地方就是香港BF7开始流行的时刻。台湾地区、新加坡、日本、美国…的情况完全类似。

注释与说明

【1】聊聊“CT值”

病毒的剂量低一般认为无害。比如健康的人身上其实日常有上亿个各种病毒或病菌,大多因为剂量低不致病。最常见的大肠杆菌,谁都有,突然来了很多、跑出肠道才会致病。完全没有会便秘。

新冠病毒未能免俗。剂量低的时候通常无害。多低无害呢?

核酸检测的原理,你想象成用放大镜找病毒,“ct值35”下阳性,你就认为意思就是放大35倍才能看到吧。(其实是倍增关系。ct35的放大倍数是2的很多次方,也就是很多万倍。为了好理解,用放大35倍来类比)。

国际上早已认为:既然放大到20、30倍能看到时,还绝大多数无症状,这时都还看不到就更别当回事了,根本不会致病,所以,大家的普遍标准早已是:ct20、最多ct30下看不见病毒就是阴性,根本不用管。

但是目前中国标准是ct35:放大20倍还看不见病毒?我再努力放大到35倍(其实是再放大很多万倍)看看,就不信找不出病毒来…此前还是40,第九版才部分有条件的调到35。

这就是阳性越来越多但是绝大多数(目前无症状的比例是广州97%,全国90%)根本没感觉、无症状的道理。

也许立即降低ct值到30甚至20是更精确科学的方法。那时本来就没病的阳性人士就会减少报告很多。

【2】金冬雁教授驳饶毅教授的访谈

https://mp.weixin.qq.com/s/cqtxVv496Gun3v7czyrIeA

【3】张文宏团队“华山感染”公号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_tTcds2qeyRUH8iHfITdtw

【4】上海卫健委公号报道

https://mp.weixin.qq.com/s/opRUNxI_Hzg4oxFbArx-kw

【5】关于无症状。

目前最新的防控方案的第九版附件3首次明确了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很明确:就是字面的意思。以前各说法无效,现以此为准。此外,临床上,显然不是都要做CT才能确定有没有症状。医生都知道,没有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如发烧、伴随肺音不明,不用做CT就可以诊断肺部无感染。医生挂个听诊器就是干这事的,不是用来听世界杯的。所以,没有症状、医生也认为无需再做CT所以没有CT影像报告的,显然都是无症状。

在该版方案中,有上列症状如发烧、咳嗽之类的,算轻型,有肺部感染症状(这个需要CT影像支持)的算普通型。

目前,医生的主流意见认为无症状、轻型都可以居家休养,病情发展严重了才需要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