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榆林两级法院突出人民法庭标准化、规范化“两化”建设目标,持续加大人民法庭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强化法庭机制建设和职能发挥,近三年年均化解矛盾纠纷1.5万件,在基层法治建设中彰显了小法庭、大作为。全市49个人民法庭中,有20个入选全省第一、二批示范法庭、达标法庭,其中榆阳法院镇川法庭、子洲法院裴家湾法庭被评为首批示范法庭。榆阳法院鱼河法庭“三治”解纷机制入选最高法院第四批人民法庭建设案例,子洲法院裴家湾法庭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大局有作为

全市人民法庭立足主责主业,聚焦中心工作,围绕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提升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有效化解涉农纠纷、婚姻家庭、环境资源等案件,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办理各类案件13667件,实现近三分之一的民商事纠纷在基层就地化解。米脂、绥德法院在杨家沟、郝家桥设立“红色旅游巡回法庭”,各县市区法院结合实际推行“田间法庭”“午间法庭”“假日法庭”等特色巡回审判机制,及时就地化解纠纷,有效助推基层法治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聚焦群众多元需求,司法为民有担当

全市人民法庭持续加大民生司法保障力度,因地制宜建立家事纠纷、劳动争议、交通肇事案件等专业化审判模式,有力维护了基层群众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人民法庭一站式建设,畅通线上线下诉讼渠道,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辖区各乡镇、中心社区特别是交通不便、地域偏远的乡镇设立“枫桥调解驿站”“法官工作室”“诉源治理工作站”等巡回审判点、诉讼联系点,推行人民法庭直接立案机制,探索人民法庭直接执行机制,有效减轻了群众诉讼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是聚焦纠纷多元化解,基层治理有机制

全市人民法庭坚持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加强与当地村委会、社区、司法所、派出所、矛调综治中心的对接,实现社会治理与诉源治理协同发力、相互促进,推动建立了米脂法院“新三三制+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子洲法院“12345”等工作机制,形成了榆阳法院“三治议事小屋”“老高调解室”、绥德法院“说事堂”等各具特色的诉源治理品牌,汇聚起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合力。

四是聚焦赓续红色血脉,队伍建设有成效

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依托红色资源优势,组织干警赴靖边小河、米脂杨家沟、绥德地委旧址等地开展集中学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扎实开展作风建设,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推进法庭干警轮岗交流,加强法官助理、书记员等审判辅助力量配备,队伍素质能力不断增强,为法庭工作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市中院与省法学会、西北政法大学联合举办“新时代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论坛”,召开全市人民法庭工作会议,人民法庭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增强。

五是聚焦基层基础建设,保障水平有提升

全市法院持续加强人民法庭审判场所和物质装备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和物质装备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人民法庭基础设施和办公办案条件明显改善。新建、改建、扩建人民法庭一半以上,70%以上的人民法庭配备了办案专用车,人民法庭信息网络实现全覆盖,60%以上的人民法庭配置了科技法庭,物质保障、科技保障水平明显提升,人民法庭发展根基进一步筑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