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佘宗明

北京、广州、重庆、成都,都在“变码”。

这里的“变码”,指的不是健康码变色,而是“既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随意减码”情境下的节奏变换代称。

变码在加码的背面,跟减码同向,却又不能简单跟减码画等号。

当然了,误把变码当转向,是想多了。正如刘润老师所说,动态清零仍是底码。

在我看来,转向有个最基本的标志,就是将“非必要不××”的提法适用面仅限于针对封控举措。

所以,看清基本面很重要。用“信号体”和“大棋论”浸润的脑洞给现实加戏,很容易被现实甩来一耳光:请认清现实。

这年头,说多了“事情正在起变化”,总会被变化的变化给上课:Optimism Bias,了解一下?

而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将那些秋毫之变放到“就变化说变化”的透视镜下,或许能缓解下自己的Emo症状。

01

前两天早上起来,小区群里,有邻居发了两张图。

其中一张显示,北京丰台区紫芳园社区发了个通告,称:

根据最新政策调整,现只对确诊病例同层及上下层各一户按照高风险区进行封控……上下层其他住户及时解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最小封控单元从楼栋缩小到了“户”。

另一张图显示,北京朝阳区时代庄园社区发了个提示,称:

该小区某栋楼有1户居民核酸呈阳性,经疾控部门研判,不将该楼划为高风险区域,目前该阳性居民已居家管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面有两点信息:楼栋内有阳性,也不一定是高风险区域;阳性人员可以居家隔离。

我将两张图发到某聊天群后,有广州朋友也发来一张图,说“我们小区也是这样”。

他所在的小区物业通知,将整栋楼管控调整为只管控上下三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显然是有所变化:之前更常见的景象,是“出现一例,封控全区”,如今,在北京和广州某些区域,封控单元已从社区、小区、楼栋缩小至户。

接下来,也该让上海20平米奶茶店成“全球最小中风险区”的画风成寻常了。

话音刚落,又有群友甩来“重庆发布”昨天深夜发布的消息,题目是“形势向好 逐步放开”。

有意思的是,也许是怕民众漏了重点,公告还专门提醒:

这是自11月12日(重庆)实行中心城区全域协同防控以来,首次提出“放开”的防控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传来的,还有重庆渝北区发的“核酸检测阳性暂缓转运人员居家隔离管控管理工作方案”。

方案给阳性人员居家隔离开了个口子。

而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北京多个社区都明确阳性可居家了。

做出调整的,还有成都:“公共场所不查核酸”,仅此一条,就足以让外地艳羡不已。

02

得看到,自第九版防控方案与二十条优化措施发布以来,很多人的内心都经历了“从起到伏”的过程。

刘德华《今天》里的几句歌词,挺能代言人们的心路轨迹。

不少人总在胃口被吊起时,又被喂了一口西北风。

人们期望某些发布场合能对大众关切做出回应。

比如,长期封控影响工作生活怎么办?

又如,如何避免扎堆聚集核酸造成的感染风险?

再如,特殊群体阳性了,有没有必要拉到方舱?

“工作能停,房贷车贷不能停”,说的就是长期封控影响正常生活之痛。

核酸采样点在多个涉疫风险点位通报中出现,外加兰州采样人员阳性事件,都加剧了公众对扎堆做核酸的顾虑。

至于把阳性人员一律拉到集中隔离点(包括方舱)的问题,人们的诉求可以从“父母带2岁患哮喘孩子去方舱 邻居纷纷劝留”事件的舆论反馈中感知一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有疑必解”的方程式,有时容易撞上“答了个寂寞”的墙。

但现在看,其实北京、广州、重庆、成都等地都在给出回复。

在隔离模式仍在的情况下,怎么“最大限度减少对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

答案就是:将管控单元尽力缩小,减少对无疫人员的影响。

这正是北京、广州有些地方的做法。

我所在的小区,前一阵子就出现了几起病例,但只是封楼栋而未封小区。前几天某栋楼出现阳性后,封控不到1天就解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减少扎堆做核酸,对应的要求就是两点:减少以区域为单位的全员核酸;让不必测核酸的人免测。

在广州7个区明确“无社会面活动者可不参加全员核酸”后,北京、郑州、太原等地都做了跟进。

插个细节:北京某小区居委会干部几天前就说: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不用经常去测核酸。前几天,重庆也明确,无疫小区不必参加全员核酸。现在成都也说了,居民进小区不用查核酸。

让符合条件的阳性人员在家隔离?

北京、广州、重庆部分地方也以积极探索,回应了这类大众共性诉求。

03

毋庸讳言,石家庄探路的折戟,会让许多人变得更“清醒”。

但国际庄遇挫,难言偶然:于内,缺乏缓冲之下,石家庄民众的心理接受度仍有欠缺;于外,一座城市解绑,其他城市都未跟进,只会让先行者陷入“孤岛”。

之前有地方明确,从石家庄过去的一律集中隔离,就说明了很多事。

相形之下,北京、广州、重庆、成都等地迈步,会更顺利些。

从市民心理到城市能级,松绑的阻力都会小很多。

尤其是作为首都的北京,是各地对表对标对象。它迈出步子,跟进的地方明显会更多。

而在11月28日,北京对很多情况做了细化明确,如:

科学划定风险区域,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

严禁采用硬质围挡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

坚持快管、快查、快解,临时管控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符合解封条件的要“应解尽解”;

对集中隔离期满和感染后治愈出院出舱的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其进入小区(村)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又明确,公交地铁不得拒绝无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的乘客,医院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患者进入等。

而广州在当前情形下各区域都解除了临时管控区域、不再强制核酸,并开放经营场所;成都明确地铁商场不再查核酸;郑州解除流动性管控,堂食回归……也算是遥相呼应。

这些大城市的松绑,形成了“内圈”与“外圈”的局部打通后,对物流商流人流的畅通都是利好。

04

“变码”是好事,但没必要将其说成“放开”“躺平”——这只会在夸大性叙述中将红线内的适当松绑描成越线动作,继而形成逼迫迈步者“迈出一步,被迫退回”的反向倒逼效果。

本质上,北京、广州、重庆都是严格践行第九版和二十条的要求。用“非封即放”的二元思维去打量,只会是错解:不严防即躺平,本就是话语陷阱。

“走小步不停步”,这是基调。把多地的走小步说成急转弯,并不妥当。

也无需拿信号体去解读几地的“变码”,那更多的还是因时因势而变。

就在12月1日,热搜榜上有个词条是“国内科研团队验证: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已呈几何级数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考虑奥密克戎BF7的传播力,当此之时,不允许那些无症状阳性人员居家隔离,方舱等隔离资源挤兑是必然的。迫于形势,也不得不变。

而长期封控引发的负面效应,也必然会导致“形势催人变”。

可以预见的是,北京、广州、重庆、成都等地的迈步,会带动部分地方跟进,但也有些地方仍会踟蹰不前。

也是在今天,有地方还发布通告,称“如果现在放弃了这些已经见到突出成效的措施,可以预见,没有清除掉的病毒一定会一传十、十传百地蔓延起来。能清零而不清零,实在是太可惜了!”“我们决定巩固十天辛苦换来的成果,再继续坚守几日。”

“再继续坚守几天”的想法,在很多地方恐怕不是孤例。

但这大概是没“找到关键的问题”——套用某地发言人留下的梗,“当务之急,是找到关键的问题。那么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我们要找到问题的关键。如果在关键的问题、关键的领域、关键的环节上,我们找不到那个关键,我们把握、抓手不在关键上,那我们等于就是说,没有抓住关键”。

这里的“关键”,就是要对表第九版和二十条要求,因时因势而变。

说回北京、广州、重庆、成都的“变码”。它们迈出步子后,一堆人又据此调整了起伏的预期。

说到底,说“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未必能让人感受到春意。但冰面裂开了缝的声音,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