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不少地方“非必要不返乡”的“温馨提示”又提上了日程。防范外地务工亲人回乡的大戏又拉开了序幕,今年又要上演一出怎样的闹剧,让我们拭目以待。

随着寒意渐起,一些打工人又要开始蠢蠢欲动,有了要“恶意返乡”的念头了吧?先别忙,我劝你要三思而后行,因为很多地方又开始倡议“非必要不返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才算必要,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我就是想家了,想回去看看年迈的父母,算不算必要?我就是想回去看一下一两年没见、留守老家的孩子算不算必要?或者我就是想回去看一下家乡的一草一木,算不算必要?

严格来讲,只要是没达到火上房的标准,以上那些理由可能都算非必要。

头一年,你倡议居家隔离我听了;第二年,你说就地过年我听了;第三年,你又来?

想想也是,你心里每逢佳节倍思亲,感觉想家想得不行,可家乡人并不稀罕被你惦记,人家希望你最好别回来。

就像一个少小离家之人,想要回去却被父母、兄弟姐妹们嫌弃得不行,个个躲你像躲瘟神一样,避之如洪水猛兽,拿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实在让人心寒。这个家回得也没多大意思,纯粹是自讨没趣。

2020年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是“家乡建设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行”。在外的游子从此便与家乡被划开了一条深不见底的鸿沟。

这样看来,我们最好能回到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那种小国寡民的状态。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当主人公一家听说于勒在外面发了大财,全家无不期盼着于勒能早点回来,还经常到码头上等待于勒的消息。

于勒的大嫂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上一个有办法的人。”在家人眼里,于勒就是全世界最有本事的人。

后来他们亲眼见到于勒落魄了,变成了一个穿着破衣烂衫的穷老头,又老又丑,在游船上靠卖牡蛎为生,寒酸得不成样子。这时,他们又避之唯恐不及,躲得远远地,生怕被于勒认出来。

大嫂说:“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缠上咱们……我早就知道这个贼不会有出息。”

当别人对我们有用或有利的时候,我们敬之若上宾;当别人落魄或对我们不利的时候,我们便弃之如敝履,哪怕是昔日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这不让人心寒吗?

况且,某些人以为的那种“不利”,未必就有多少科学的依据。据报道:本轮疫情广州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本土阳性感染者16.27万例,无症状感染者占感染者总数约九成,重症、危重症4例,无死亡病例。

有时候,比病毒更可怕的可能是人心。对于长年不出远门,就在家乡那一亩三分上谋生的人来说,别人能不能回乡关我啥事,最好都别回来,以免给我们带来风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但是如果换位思考,如果是他自己背井离乡,在外打拼多年,逢年过节却有家不能回,那肯定又是另一种体会了,他肯定又有一百个理由和委屈,哭着喊着要回去。

简单地来说就是,苦难落到别人身上没事,落到我身上就不行。

“非必要不返乡”的提议,明明是处处都透着刺骨的寒冷,却又被描绘得那么温馨、那么美好。也许有些人一辈子都不出远门吧,有些东西他们可能永远也体会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