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普遍期待中小学生教育不再以“升学”为目标,基础阶段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学校和家庭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创新能力。

放眼国内外知名大学招生,基本上都为具备较强科学素养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入学通道,只要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突出的能力,就可以申请入学资格,而不需要再去参加统一的升学考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实现上名校的目标,很多家庭会从小致力于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比如参加生物、化学、信息学等竞赛培训项目,为了丰富经历和增加简历的含金量,有条件的学生可能还会参加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

客观地说,有些学生很有天赋,但也有一些学生是在外力的作用下揠苗助长,他们在资源的加持下获得名校入学资格,往往存在较大争议。

01

浙江3名中学生在国际期刊发论文

据媒体报道,浙江宁波某中学三名学生在国际期刊发表了学术论文,这条消息很快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博士生论文上国际期刊都要费尽周折,三名中学生是如何做到的?背后是不是有高人协助?各种猜测纷至沓来。

据了解,三名中学生的论文发表在国际核心期刊《Journal of Engineering Research》上,论文标题是“基于人机协同特征处理的电影票房收入预测算法”,主要是关于机器学习上的算法创新和运用创新研究成果,他们将“人在循环”引入结构预测,最终实现了对院线电影票房的高精度预测。他们的科研导师是浙江大学的两位博士。

02

被指论文挂名,一切都为上名校

在众多学生和家长感到羡慕的时候,有很多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在国际期刊上发论文并非易事,高中生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在应试学习上,哪来的时间静下心来从事科研?

有人查询论文发现,三名高三学生分别是第三、第四、第五作者,而且论文并非如传说中的那样高深莫测,只不过是一般性的科研探索,影响因子只有0.4,排名靠后的作者很可能没有实质性贡献,只不过是纯挂名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三名中学生参与了该论文的科研过程,充其量也就是项目负责人给安排了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工作,然后以此为由进行挂名。

高三学生原本很忙碌,没有时间参与任何刷题以外的活动,他们为何要抽出时间参与科研和发论文呢?

有知情人士指出,高中生参与科研和写论文并不稀奇,学生在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升学”,要么是通过高考,要么是申请名校自主招生名额。参与科研和发论文就是为了提升申请名校的成功率。

03

中学生参与科研与发论文是否合适?

在尊重人的发展的前提下,任何一个年龄段的学生参与科研和发论文都无可厚非,学生有兴趣、有条件、有能力,他们当然可以放手去提升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这种现象在高中阶段时有发生。

高中生发表的论文往往不会涉及前沿领域,他们一般都会在指导老师的安排下,选取一些小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然后提出解决方案和构想,论文的含金量并不是主要考量因素,更多的是为了兴趣和培养科研能力,为未来的升学和科研之路打下基础。

当然,我们也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做科研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学生持续投入精力与热情。如果学生精力充沛,学有余力,完全可以参与一些科研和发明创造活动,但如果只是为了申请名校在论文上挂名就不合适了,这种做法极易引发舆论质疑。

04

结语

三名中学生在国际期刊论文上署名到底是属于何种情形不得而知,网友的质疑虽然也有道理,但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三位学生没有参与科研过程。

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个人建议大家在讨论中不要下定论,以免误伤中学生的科研热情,我们需要鼓励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教育。

对于中学生发论文的现象,你是如何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