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前线打得火热,后方的博弈也从未停下。

法国总统马克龙作为欧洲的政治表率访问美国,而德国总理朔尔茨也亲自致电俄罗斯总统普京。

这一幕恰巧与冲突爆发前夕惊人地相似,那会儿是马克龙跑到克里姆林宫受到冷待,而朔尔茨造访华盛顿也吃到“闭门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欧洲活跃于美俄之间,也没讨到什么好果子。

马克龙想劝说拜登在《通胀削减法案》中对欧洲“网开一面”,而美国给出的回复很绝情。拜登表示“不会道歉”,白宫则宣称“不会修改”。

两个人会晤除一道痛斥俄罗斯的“侵略行为”外,并无什么太大的花头。

普京也并未给朔尔茨好脸色!

据德国政府网站12月2日发布的声明称,俄德领导人讨论冲突的解决方案以及全球粮食形势等问题。

朔尔茨敦促普京尽快达成外交解决方案,同时谴责俄军对乌克兰民用基础设施的空袭,并强调德国决心支持乌克兰,确保其拥有抵御侵略的能力。

唯一能勉强达成共识的,就是黑海粮食协议。

如果是早几个月,朔尔茨在通话里还能谈谈俄气供应等问题,双方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至于现在,这场对通话的简报更像是例行公事,没什么干货。

除此之外,人们更关心美俄领导人何时才能通话。

鉴于目前白宫与克宫的态度来看,双方都认为只有等冲突结束,对话才可能建立。

首先我们从俄罗斯的角度来分析,看他们对于冲突的韧性究竟有多少,又能否达成最终诉求?

普京同莫迪会晤时,曾表达出“理解印度等国的压力,会尽早结束俄乌冲突”。

可我们看到冲突前线并未有太大的进展,甚至俄军在不断收拢防线。无论是远程袭击乌克兰的发电厂还是“围剿”顿巴斯地区的守军,都是稳扎稳打,一点也不着急。

这只能说明普京对待印度等国的态度,是以安抚为主,政治因素不能左右战场的实质性进展。

如果莫斯科能够解决前线部队的供给和统一调配等问题,实际上60多万俄军足够完成既定任务,甚至于控制基辅。

这场冲突付出的代价令人咋舌,俄罗斯几乎被踢出西方所主导的贸易秩序,如果普京不能从这场冲突中换取极大的利益,恐难对内交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这个冬季或许是俄罗斯最后的机会了,如果乌克兰大批基础能源设施被炸毁后,依然对俄的反击是坚强有力的,明年局势将更加严峻。

俄乌冲突如果进行得不够彻底,其后果是俄罗斯西部地区将酝酿一个“危险且凶残”的敌人。

所以莫斯科的诉求不单单是吞并北部、东部以及南部港口地区,从而把乌克兰变成一个东欧的内陆国家,更要使乌克兰变成一个“亲俄”国家。

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欧洲劝说俄罗斯,只是缓兵之计。

近些天,更有传闻称波兰蠢蠢欲动,打算吞并乌克兰西部地区。

乌克兰前途未卜,泽连斯基政府能否力挽狂澜,就要看命数了。

其实俄乌冲突会以怎样的方式收场,美国和欧洲并不在意,反正现在的俄罗斯如同“病中的老虎”,想要痊愈至少给数十年的时间。

西方的战略将毫无疑问地转移至亚太地区,而美欧所思考的还要不要吃一块蛋糕,谁吃多谁吃少的问题。

美国通过俄乌冲突“隔山打牛”收割欧洲,已经是除欧洲人之外的全球共识,俄罗斯人、印度人、中东、非洲大家都看得很清楚,甚至连不少美国人都暗自窃喜,为什么欧洲人看不明白?

道理很简单,整个西方建立在一套话语权之上,美欧拥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政治制度。

如何操控这套系统,迫使欧洲政客为选票而站队北约,美国玩得很明白。

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默克尔的策略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如果早就意识到美国会拿乌克兰问题从中作梗,清楚东欧国家有自己暗藏的小心思,或许对天然气管道项目也会持谨慎态度。

最后还是想说一句,“今日之欧洲,未必不是明日之日韩”。

美国把欧洲作为跳板,自然会将日韩也作为在亚太的棋子,何况在以民族划分时,日韩是远远落后于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这些昂格鲁·撒克逊民族国家的。

在国际格局中,最好的选择自然是“骑墙派”,但如果骑不稳或者盲目跟风站队,那只是谁吃苦谁心里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