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带着对拜登通胀削减法案的不满,来到美国。双方会晤之际,拜登口头上同意对欧洲让利,马克也表示满意。但如若深究,我们会发现,和谐只表象难掩双方利益分歧。对欧洲长远有益的,不是一次次指望美国“发慈悲”,而是下决心走战略自主道路。

马克龙访美气氛祥和,拜登称自己会让步

日前,拜登马克龙在白宫会面,双方握手时拜登不肯放手,两人整整握了42秒才放开,这一时间创下美国领导人握手之最。此景象也印证了CNN所说的,这次国宴是美国重振与法国关系努力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克龙与拜登碰面)

见完拜登后,马克龙还去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会见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将44岁的法国宇航员托马斯·佩斯凯介绍给了哈里斯,还称为后者挑选了一个一起飞往月球的人。美国政治新闻网对此评价说,马克龙此举旨在确保欧洲第一个登月的人来自法国。

在这一片祥和气氛中,拜登又给了马克龙一个“惊喜”,称可以对《通胀削减法案》做微调,从根本上让欧洲国家更容易参与补贴政策,或选择独立自主。简言之,拜登的意思是,为美国创造就业的同时,不会以牺牲欧洲利益为代价。马克龙似乎对拜登的“让步”感到满意,称接下来,双方团队将进行密切协商,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马克龙高估“友谊”,利益当前拜登说了未必算

不过,马克龙或许高兴太早了,拜登承诺的让利,还仅停留在纸面,能否真实现还不好说。首先就是美国国内的程序问题,让利意味着拜登需要修改法案,在共和党主导众议院的当下,即便拜登真的要修改法案,恐怕共和党很难同意。

(美英澳举行线上会谈)

第二就是贸易保护主义,近年美国两党都更有这方面倾向。去年9月份,华盛顿在巴黎不知情的情况下,“抢走”法国与澳大利亚签订的建造潜艇合同。为表达不满,法国首次召回了驻华盛顿和堪培拉的大使。今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陷入能源危机,美国以高出市场4倍的价格向欧洲卖能源,法国也是受害者之一。这一系列事实都说明,美国的自身利益,才是凌驾于一切盟友关系至上的。马克龙多次表示非常珍视与美国的“友谊”,这在标榜对外的立场时或许还牢靠。但到了利益上,“亲兄弟也得明算账”才是现实。

美国不可依赖,欧盟国家两条腿走路

美国的承诺靠不住,欧盟也早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两条腿走路。在马克龙访美的同时,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飞到了中国,表达了欧盟愿与华合作的良好愿景。很显然,欧盟也并没有完全依赖美国“发善心”,而是选择“战略自主”。

最近,欧盟国家正在推进《欧盟芯片法案》,计划投资400多亿美元提升本土半导体生产能力以及产业独立性。简单点说,欧盟想整合资源,将全世界一流的研究、设计、制造厂商联结系在一起,共同创建“最先进的欧洲芯片生态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

如若愿景成真,意味着,欧洲的芯片要与中美竞争。尽管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下,欧洲的芯片可能不容易卖到美国,但卖到其他市场仍可能挤兑到美国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对欧洲来说,既是对手也是合作伙伴。一方面,欧洲芯片可能会与中国芯片竞争,另一方面,中国又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迅速发展带来的需求,成了欧洲半导体产业公司的业绩保证。

困难虽多,战略自主才是长远出路

除了两条腿走路,欧盟要想拜托现在的局面,还应该致力于战略自主,逐步减少对美国市场、经济、国防的依赖。事实上欧洲并不是没有想法,马克龙上任以来,就大力倡导欧洲战略自主,导致法美在政治外交领域矛盾频发。随后他的“北约脑死亡”言论,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美国。而在其他欧洲国家,近年来也不乏这样的认知。

(俄乌冲突下的人们)

但,想法虽好,还需要实力来支撑。一场俄乌冲突,就暴露出太多欧盟软肋:防务上军备废弛、外交上缺乏主见、能源等方面受制于人。

如今的欧盟,面临能源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通胀高企、民众生活成本上升等问题,要实现战略自主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逆境下或许更能刺激出欧洲的决心,也会让欧洲具备远见和能力的政治家得到机会施展。如果欧洲真的实现自主,美欧关系也必然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