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笼络更多想要涉足越野穿越,但又希望满足日常家用需求的复合型用户,北京越野打出“家玩”这张牌,无疑想用有限的预算做到“全都要”,做大销量基本盘。

不过稍微对越野车有所了解,就会意识到北京越野并没有真的潜心打磨产品,有的只是走走捷径、做做表面功夫,并没从用户需求出发做好产品。BJ60想做的全都要,也许是对家用场景和铺装路面均有所妥协的一款拼接产品。

比如说BJ60标榜自己能够越野——从搭载门槛非常高的四驱系统便可看到,和同价位多为搭载TOD智能四驱系统不同的是,北京越野为BJ60匹配了一套电控分时四驱系统。换言之,BJ60并没有智能分配前后轴驱动力的4A(自动四驱)模式。如果身处路况变化比较频繁的穿越场景,就需要驾驶员针对具体地形切换四驱模式,多此一举的同时又抬高了小白用户的使用门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标榜自己能越野的基础上, BJ60悬架系统好像又进行了反向创新。硬派越野车之所以采用硬桥,不是因为理念保守、技术落后,而是因为硬桥的强度更高,有着更长的悬架行程,而且真要想做出高性能也不比独立悬架便宜。做了六十多年越野车的北京越野,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过去也曾有过越野车采用四轮独立悬架的案例,但基本上都对越野能力有所割舍,目的是为了提升铺装路面的舒适性。类似的结构主要出现在帕杰罗参数图片)身上,但帕杰罗早就成了承载式车身的“硬派”SUV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非承载式车身的高重心,用什么悬架结构也救不回来。而一家人出门远游,最重要的就是驾驶安全性,北京越野在狂吹多连杆独立后悬同时,甚至还吹过轻量化的牛,不禁令人对其悬架强度产生更多担心,牺牲了安全性换来了一点未必会有的舒适性,同时硬派越野的操控性顽疾又没能得以解决,很难说这是一套“兼得”的方案。,而这套悬架,想要在越野路况下保持强度,就需要会在半轴两侧、车架横梁上进行额外的补强,而这样做的话,说不准比整体桥还要臃肿,反倒会让BJ60显得“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尴尬。

实话实说,当今的中国品牌有能力做得出好产品,只要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舍得下本。但BJ60给我的感觉,却是在用取巧的妥协,向用户兜售一个不现实的“兼得”需求。决定市场成败的,最终还是产品力,北京越野BJ60这一波操作,究竟结果如何,所以就让时间和销量给我们答案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