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在某社交网站上说过一句话,2019年可能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这段话放到2022年似乎依然适用,多地疫情出现反复,企业创业艰辛,守业不易,小微企业尤其如此。

小微之困

受到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无法按照原定的经营计划与经营目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一时陷入困顿。企业一旦处于停工状态,就意味着没有订单、没有业务、没有收入,但仍需支付员工工资、房租、税费等支出,这些对中小微企业而言都是非常大的负担。

对一些实力薄弱的中小微企业而言,更是面临着资金流缺乏、生产运营被迫停止、产业链中断以及员工无法复工等多重经营困境,仅依靠企业自身力量维持,形势不容乐观。

小林(化名)在某一线城市开了一家连锁餐饮店,有十几个员工,每月餐厅租金和员工工资加起来就得十万多。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苦不堪言:“像我们这种自营的餐厅来说,成本包括三块:租金、人力、食材。现在整个餐饮行业暂时停摆,大家都只能靠以前积累的资金来维持、支付各种费用,并且越大的餐饮企业现金流风险和压力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大环境的不确定性,面对上游涨价、日益严峻的打款发货的压力,面对下游终端账期长回款难的现状,小微企业该怎么办?

小微之望

今年年初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各类“政策包”,从贷款、税收等各方面对企业融资给予支持,为中小微企业送去“及时雨”。同时,小微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状况,用足、用活、用好这些政策。

例如,近期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的通知》,对于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小微企业贷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与企业共同协商延期还本付息。有需要的小微企业可以通过银行低息贷款、延长还贷期限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微之未

除了抓住政策的优惠,小微企业更重要的是要修炼好内功,积极“自救”。那么,小微企业该怎么做,才能在疫情的浪潮中生存下来?

1. 抓住企业自身优势,专注主业

在这个时期,小微企业要下决心切掉不重要的业务,而专注在优势业务和核心业务上。通过“专”,对某一行业或者产品进行聚焦,避免资源的多元分散,巩固在特定领域、特定客户群、产品技术、区域市场的专业技术领先优势。

2. 坚持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

经过这次疫情冲击,企业要重新审视原有的发展战略,调整产业布局,打造企业新增长点。那些生存空间狭小、未来前途渺茫的企业,必须重新整合资源,另起炉灶,寻找新机会、新市场、新渠道,打造新产品,实现浴火重生。

同时,小微企业也要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模式改造、组织变革、流程优化上下功夫,坚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这才是企业最重要的免疫力和竞争力。

3.寻找适合的融资方案

“现金流之困”是当下疫情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根本难题,解决困境的首要突破便是健康的现金流保障。目前,小微企业的主要外部融资渠道有两种: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但由于小微企业财税制度不全,贷前调查困难等一系列影响,很难满足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贷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行贷款条件严格,小微企业可以尝试申请线上信用贷款。比如信用记录良好,负债较低,并且具有一定的偿还能力的企业,可以选择税贷类产品;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居民服务等开票多的企业,可以选择票贷类产品;贸易型企业则可以选择申请流水贷,线上审批,随借随还。

要想在疫情之下活下去,活得好,小微企业必须得抓住未来的趋势,梳理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寻找机会进行自救。在政府出台的各项帮扶政策,以及众多小微企业服务平台的协助之下,我们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