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武汉升格为国家中心城市。

其实早在八五时期,也就是90年代初期,湖北就提出了“一特五大”的城市体系,不过这个指的是城市规模,武汉当然是其中的那个“特”,也就是特大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特五大,就是6个城市,以当时湖北的体量,尚不足以同时支持这么多城市重点发展。

而就在这个时期,武汉的经济陷入困境,建国初期布局的一些重工业、央企纷纷停产,武汉也一度被冠以“全国最大的县城”的称号。

一直都号称华中重镇的武汉,迫切需要再度振兴。

2000年前后,湖北改变了一特五大的说法,提出了一主二副,主中心城市当然还是武汉,而2个副中心城市就是襄阳和宜昌。

湖北也成为,首创“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省份。

从“一特五大”到“一主二副”,湖北重点支持的城市从6个,缩减到了3个,拳头收得更紧,支持的力度自然也就越大了。

2016年,武汉被提升为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城市中的地位又恢复到从前。

襄阳和宜昌通过前期十几年的培育,也终于开始显露威力,GDP双双突破5000亿关口,成为中西部地区排名前列的地级市。

从2000年首次提出,如今已经20多年了,湖北3个中心城市的格局始终没有变。

随着经济体量的不断提升,下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城市规模的提升,湖北对3个中心城市又提出了新的希望。

1、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已经跻身全国第8个超大城市

在七普数据中,武汉的城区人口为995.3万人,距离超大城市1000万的城区人口门槛,不到5万人的差距。

就这样,武汉止步于全国7个超大城市行列,城市规模排在全国第8位。

其实这是受统计时间节点影响的,七普的截止时间是2020年11月,这一年正是武汉疫情最严重的一年,武汉解封之后,流失了很多人口。

果然在2021年,武汉经过疫后重振经济得以复苏,而全国其它城市也相继发生疫情,所以人口又纷纷回流武汉。

根据统计数据,去年武汉新增人口超过120万,增量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按照这个增量,武汉已经是全国第8个超大城市,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武汉跻身超大城市之后,未来的发展之路又如何呢?

中心城市的作用,绝不是只顾自身发展,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甚至是全省范围,才是武汉的最终使命。

为充分发挥武汉超大城市的作用,湖北在武汉城市群的基础上,又新提出了“武鄂黄黄都市圈”。

意思非常明显,就是鄂州、黄冈和黄石3市,要率先享受超大城市武汉的发展红利了。

2、2个副中心城市襄阳和宜昌,将建成Ⅰ型大城市

根据湖北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目标就是武汉建成超大城市,这个已经提前实现了。还有就是支持襄阳和宜昌,建成Ⅰ型大城市。

在七普人口分县资料中,全国目前共有Ⅰ型大城市14个,基本都是省会城市和经济强市,中西部地区尚无一个地级市入围。

所以,建成Ⅰ型大城市绝非易事,那么湖北这2个副中心城市能够实现吗?

七普数据中,襄阳市的城区人口为146.37万人,宜昌市为122.27万人。

襄阳和宜昌,虽然GDP在中西部地级市中处于领先位置,但是城区人口排名却并不算太靠前。

就拿洛阳来说,襄阳的经济已经快追平洛阳,但是城区人口跟洛阳还是50万的差距,这就是一个中等城市的规模。

城区人口的增加有两方面的推动因素,一个是本市内农村乡镇人口向城区转移,另一个则是吸引外来人口。

对于中西部地市来说,人口总量想实现正增长都是难事。比如宜昌市,去年人口减少近10万人,襄阳也只是保持持平。

所以第一条路,就是吸引县市人口流入城区就成为最主要的途径,这跟人口总量又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人口超千万的城市共有17个,八九百万的大地市也不少,湖北虽然是个人口大省,但是人口都集中在武汉。

所以襄阳和宜昌的常住人口,一个是520多万,一个还不到400万。

湖北虽然提出了支持2个副中心城市,建成Ⅰ型大城市,但是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恐怕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