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并设立“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章,明确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等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旅游带这一产业概念正式上升为法律规定,这体现了国家层面对黄河文化保护与传承弘扬的高度重视。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被国人尊称为“母亲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等9个省级行政区域。五千多公里的河段所经之处,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有雪山、湖泊、湿地、草原、密林、瀑布、荒原等多种地形地貌,知名的景点让人目接不暇;尤其沿黄流域中,以文物、记录、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是最为难得的文化旅游资源。这些绝美的自然景观和形态各异的人文景观,完美融合在一起,给游人带去丰富而独具个性的旅游体验。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无疑将国家大力提倡的“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之文旅融合理念既落到实处,又完美呈现。

年,在黄河流域沿线,不少省市都推出过黄河文化主题旅游项目,但这些往往是地域性的,影响面很小。而旅游带则串起了相关的一个个小区域,覆盖的区域显然要更大一些。可以说,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已十分清晰。目前,沿黄省市的景点提升与扩建已经有一定基础,跨省区的旅游区域建设也正在尝试,未来需要的就是在此基础上以更好地统筹规划,进一步提升,然后将各个“点”串成一个美丽的“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首先要对整个流域进行科学的治理保护,在这个基础上实施高水平、高质量的开发利用。

其次,尽快组建高级别的协调机构,明确各省的开发重点,避免重复建设。对于各省区略有“冲突”的文化事件,最好有一个统一规范,能使各省区明确各自的定位,比如在符合统一建设标准的前提下,推出更多个性化的旅游项目,避免游客出现审美疲劳,而给游客带去更好的旅游体验。

此外,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精品景区、精品线路,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等,使旅游成为宣传黄河灿烂文明的重要窗口。同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在重点节会中,进一步增加黄河元素,培育品牌项目,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交流,弘扬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提高黄河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续写黄河流域现代文明的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