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网上爆出一条消息“国美电器被申请破产清算”,不过,很快国美又出来辟谣了,说没有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事的真假,我们不去论,但国美电器走向没落已是事实,甚至他的线下店全部关闭也只是时间问题。

国美发家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来回顾一下,国美的发家史,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国美电器为什么会走向没落。

1987年1月1日,黄光裕在北京珠市口大街开了一家面积大概100平米的小店,经营各类家用电器。

1990年,国美创新供销模式,脱离中间商,直接和上游厂家实施直供模式,在众多小店中脱出重围。

1991年,率先在《北京晚报》刊登广告,火爆京城。

1993年,把北京的十几家店铺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并开始家电零售连锁模式运营。

2006年至2007年,先后并购永乐电器、大中电器,成为家电连锁企业中门店数最多的电器连锁。

2008年,黄光裕被警方带走,并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内部权利真空,永乐电器创始人陈晓和黄光裕家族开始长达两年的内讧,最终陈晓在2011年失败出局。

在这之后,国美电器基本不再有让人振奋的好消息。

从上面的过程来看,国美的成功,除了时代的因素外,黄光裕本人的作用更是非同小可,如果没有入狱,可能还真能跟京东PK一番。

但没有如果。

国美电器们没落的原因

首先,毋庸置疑的一点就是国美电器门店的流量被互联网给分走了,这是所有线下店都遭遇的,尤其是电器这种高客单的商品。

但把时间拉回到2008年,那时候京东的销售额仅13.2亿,是国美、苏宁的1%,同时在2010年,国美也推出了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后面也是收购了电子商务网站库巴网。

苏宁也在2009年上线了网上商城。

也就是说,国美、苏宁开启电子商务的时间并不算太晚,还是赶上了电子商务大浪潮。

真正让他们在电子商务中落败的2012年,京东和天猫挑起的价格战。

国美在没法跟进价格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没钱,当时国美手里的钱只有5亿,而京东在2011年融资15亿美元,2012年融资3亿美元,2013年融资7亿美元。

这种情况下,国美再怎么打都是打不过的,之后不得不收缩战线,聚焦线下。

苏宁的情况稍好,但也不敢正面硬碰,走上了另外的不归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量没有了是一方面,但电器毕竟是大件,很多消费者还是会去线下体验,直到现在,还是会有超过一半的用户会去线下体验完再下单。

也就是说,国美电器们还是有很大的机会获取这些订单。但是,这个时候,国美电器们的另外一个弊端又拖累了他们。

这个弊端就是,国美电器们做的是地产生意,他们只是提供了门店,让后各个品牌入驻,他们作为二房东收取租金和佣金。

在过去,线下商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什么问题,但后来商业综合体的崛起,给这种模式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家电品牌们可以自己到综合体里开自己的专营店,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而不是龟缩在国美电器里面的角落,甚至自己到街头开个体验店也好过于在国美的店内。

如下图,品牌官方的实体店在线下平台中认知度已经超过国美、苏宁,即使是京东在线下的店也比不了。

那么此时,国美电器们作为线下展示平台的价值也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束语

国美的崛起,在于他们抓住了时代的脉搏,迅速成长起来。

他们的没落,同样也是没有抓住时代脉搏,在拼资本的时候,没有去找钱。在拼体验的时候,却又拿不出一个好的体验方案。

这种情况下,没落是必然。

即使现在大火的直播电商,那也不是为国美们准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