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不限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不久,有个直播卖车的女主播因为在卖车时发出“不可描述”的声音而走红全网。

这位美女主播虽然业务能力一言难尽,但她直播间却常常人满为患。

主要原因就是这位美女在直播过程中总是“不经意”发出一些不可描述的声音,人送雅号“娇喘式卖车”。

这事儿按说也不稀奇。

在直播行业混沌初开年代,到处都是那种出门走两步就喘个不停,就连打个游戏还要无病呻吟的美女主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区别在于网络女主播只是代表个人,卖车这件事却和品牌形象有关。

搞颜色搞得太露骨,这位卖车女主播没两天就被平台封了。

然后车辆品牌那边也发了个声明撇清关系,速度之快难免让人怀疑是否早有准备。

声明很仓促,言辞很正义,就是内容不太严谨。

说女主播影响品牌声誉,实在没什么说服力。

人也是你们请的,也是天天在你们店里直播,现在装小白兔,未免晚了些。

不管怎么样,这事算是告一段落了。

但你说这件事给市场教训了吗?那还真没有。

反而效仿者层出不穷。

就说最近,各大汽车品牌直播卖车的画风,都变得愈发暧昧,光是瞧上一眼就让人脸红心跳。

颜值身材超乎寻常是标配,带货1分钟慢摇2小时也是常态。

其中也不乏一些过于刻意的穿着打扮,徘徊在封禁的边缘。

再不行就搞些小道具,从旁承托出女主播傲人的事业线。

比方说一方小桌板,也不知怎么的,就能起到极其吸睛的效果。

这些女主播,以及品牌方对直播流程的设计,你说他们是在搞黄色吧,好像又不完全是。

但你说他们很干净吧,又纯粹是自欺欺人。

就比如那个“黑丝换挡”的女主播,这种行为单拎出来好像也没什么。

但按照当下社会人们的认知来看,明摆着就是在搞性暗示。

既然如此不雅,为什么各汽车品牌还是邀请女主播来卖车?

现实就是,如果这些品牌方真找一金牌销售在那儿说一天,说出花来都不见得能涨几个粉丝。

但如果找个身姿妖娆的女主播站那儿扭两下,观看人数指定少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女主播卖出去几辆车,品牌能不能得到正向宣传,甚至来直播间里的到底是来看车还是来看人,这些都不重要。

你直播间里的人越多,别人直播间里的人就越少,这很重要。

疫情影响长久持续,各大车辆品牌经销商都不得不面对线下店人流锐减的现实。

线上卖车从曾经的锦上添花,一步步变成了品牌刚需。

流量市场总共就那么大,你不去占,等于就是白白让给人家。

流量这件事啊,一旦卷起来,画风就会变得不可描述。

当然了,肯定有人会说,大家都喜欢漂亮小姐姐,品牌方找个颜值高身材好的女主播很正常。

总不能因为先天条件出类拔萃,就说人家都是在搞黄色吧?

这样说当然没错,但总显得有些矫情。

其实直播卖车疑似擦边,和前段时间争议很大的“椰树直播”很类似。

详戳《椰树大尺度“擦边”直播被封:性感女主播,卖的是椰汁吗?》

都是高颜值身材火辣的美女,也都没有正儿八经的“搞颜色”。

但观众也的确从中感受到了不一般的暧昧气息。

就他们那个直播画面,要是能给观众装上视线追踪器,监控一下你眼睛盯着哪儿。

我保证100个观众里99个都不好意思再说自己是正人君子。

所以说这事儿不在于看客是怎么想的,毕竟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关键要看品牌方,他们是怎么想的。

还是说椰树,不知道你们啊,反正我还真是从小喝到大。

负责任地说,椰树现在这个直播尺度,如果跟以往他们那些广告对比的话,那根本不叫个事。

以前椰树广告什么风格?

四个字概括——惊涛骇浪。

不仅要找身材劲爆的美女,还要打着拍子跳动起来,甚至镜头还要对准敏感部位给特写。

时不时再来些半透不透的着装,或者干脆借着海南风情找片水让美女湿身。

总之怎么性感怎么来。

还有广告词,那真是杜蕾斯看了都佩服。

不仅朗朗上口特别洗脑,还几乎动不动就一语双关。

至于关联的是什么,大家都是明白人,肯定心里有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这都还是十几年前,还没短视频擦边主播什么事呢。

所以说你别看椰树表面上好像特别土味,那是因为他们走的就是这个路线。

那些原始、劲爆和狂野的观感,都是精心设计后的产物。

所以说,之前关于椰树直播尺度的争议,不过是他们传统技能的一脉相承。

如果以现在眼光看来,过去的椰树广告根本就不让播,尺度太大。

所以如果非要说椰树广告、椰树直播间也像它的椰汁那么纯天然,我觉得反而就欲盖弥彰了。

真要是一点儿问题没有,也不至于直播间被封,那些个举报也不会被当回事,顶多被当个笑话来看。

大家都是成年人,不如真诚坦荡一点。

那你说椰树搞了这么多年了,民间反馈又怎么样?

显然就只有一个字——“好”。

这当然有前段时间“海克斯科技”的同行衬托,但不可否认这么多年来椰树的广告也确实深入人心。

椰树知道大家喜欢看什么,所以就让大家看喜欢看的。

俗是俗了点,但它能在松紧不一的监管尺度下持之以恒,一直活到了现在。

不得不说也算是“坚持初心”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严格意义上来说,离擦边只差一步的营销方式,到底合不合适?

应不应该被封杀?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只去考虑它是否低俗,意义就不是很大。

因为就像我们之前所说,不管多少直播间被封杀,也没法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还是会有无数个人、团体、品牌去模仿。

这其实和传播学有关。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很多世界名著,经典电影。

尤其是现在那些热播的英剧美剧日剧韩剧,几乎多少都会有对性的描写。

有些作品甚至这方面的内容能占到半壁江山。

就比如说早些年的港片,比如说星爷的《喜剧之王》。

又或者那些韩国电影,比如《寄生虫》之类的,不一而足。

甚至就连我们本地也不例外,十几年前尺度宽松的时候,类似的画面在电视上出现过不知道多少次。

尽管如此,这些作品的主题和表达又几乎和性没有太大关系。

那你说这些作品里又为什么要特意加入对“性”的描写呢?

原因其实特别简单——观众爱看这个。

其实绝大多数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流行文化,他们一开始都是从低俗开始的。

美国的超级英雄、日本的漫画、包括国内的网文,都一样。

一种文化,只有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之后,才能去探索那些高大上的东西。

就比如说郭德纲的小品,早年被同行以及媒体疯狂攻击,说他“屎尿屁”,说他“下流低俗”。

结果现在呢,相声界几乎就郭德纲一个人能做到“站着把钱挣了”。

郭德纲自己也老是强调这点,再优秀的东西,你首先就得有人看。

你一个人在那儿附庸高雅,一个观众都没有,那就没有然后了。

至于观众爱看什么,说好听点叫“接地气”,说难听点叫“低俗”。

没办法,这是人性决定的,改不了。

当然也有些许人是看不上这个的,但那注定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快乐至上,不想那些有的没的。

说回卖车直播擦边这件事。

我的确觉得这是劣币驱逐良币,但还是那个问题,观众就爱看这个。

而且就直播卖车这件事,短期内尺度只会更大,因为它还处于竞争最激烈的时候。

要我说的话,他们斗他们的,我们看我们的。

喜欢就点个赞,不喜欢就跳过不看,时间会检验出最后的答案。

这个答案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在红线边缘站最稳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