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叙利亚人,来中国23年,娶妻生子,却不愿回到那个破败的祖国

讲述:巴奎尔

整理:肖寒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叫巴奎尔,来自叙利亚,今年49岁。23年前,我的国家还是一片祥和的景象,旅游业发达,石油资源丰富,而我带着对医学的探索,来到中国北京学习中医,五年时间,成了一名精通中西医的外国医务人员。

那个时候想着,完成学业,回到家乡建一个小型的医院,一辈子勤勤恳恳的为人民服务,可父亲坚持让我留在中国,其实并不知道为什么,因为爸爸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他的思维和我完全不一样,所以,一向听爸爸话的我,这次也没例外。

在中国参加工作后,与一名护士恋爱了一年,期间发生了很多让我啼笑皆非的事情,不过都无伤大雅,最后我们在2006年结婚,如今我们一家四口生活的非常幸福,但每次谈到我的祖国,只能用一声叹息来应答。

我出生于1973年,那个年代,叙利亚老百姓还是过着小康生活,不愁吃穿,小孩子有学校可以读书,成年人也能顺利的找到工作,国家发展的还算是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爸爸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妈妈是家庭主妇,照顾全家11口人,因为我们家有7个孩子,在家里我排行老二,也是学历最高的一个,而且对从政一点兴趣都没有,反而对医学很感兴趣。

从小就很聪明懂事,虽然平时不善言谈,但能从大人们的一个动作便能理解他内心在想什么,对于学习知识,更是废寝忘食,爸爸也看到我的学习天赋,在七个孩子中,我是最受父亲关心的。

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是优秀的学生,而我也是爸爸的骄傲。24岁那年,读完了大学,学的是西医,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一家医院工作两年后,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的中医学,感觉这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医术,用几根银针就能治病,很神奇,便想在中国学中医,得到了爸爸的支持。

我是在1999年到中国北京医科大学读书的,那个时候的中国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但谁能想到,仅仅二十多年时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北京后,刚开始并不能适应这里的起后,冬天清冷,夏天非常炎热,而第一年是学的中文,到了第二年,才正式学习的中医,所以我的大学算是读了五年时间。

在这五年中,有太多感动人的事情发生,比如我在吃早餐的时候,会有老板给我免费提供食物,说我是外国友人,来到北京就是客人,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这是我最感动的事情之一。

后来大学毕业了,爸爸并不同意我回国,此时的叙利亚并不稳定,爸爸高瞻远瞩,把我留在了中国,而我在北京的一家医院,也找到了实习工作,就这样,算是留在了中国。

工作半年多时间,认识了一位同事,她是护士,叫李佳佳,是一位大大方方,很善良的姑娘,我们从谈工作到未来,再到组建家庭,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婚后,过着一起上班,一起下班,一起努力经营婚姻的幸福生活,而在那个年代,中国的农村还不是很注重教育,比如我岳父,对两个小舅子的态度就是学的好就继续读书,学的不好就出去学一门手艺,妻子是学的好的,所以读了护理专业,还是五年制本科,在当时如果读别的专业,也是一本分数线。

这些年在中国,感受到的是飞速的发展,不管是基建还是民生,我也在妻子的老家河北廊坊买了房子,最主要是为了两个孩子读书,虽然有房贷,但两个挣钱,相对来说比较轻松。

其实有时候也非常想念爸妈,想念兄弟姐妹,可我的国家并不太平,所以也无法回去,比较回去面对的是支离破碎,而不是曾经那个祥和的繁荣景象。23年来,只回去了四次,可能是在中国生活的太久,早已把中国当成我的第二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候,很多同事问我:“你难道不想回到自己的国家吗?”

说实话,以前想回去,可因为和妻子刚结婚,不方便,现在压根就不想回去,在中国有不错的工作,还有老婆孩子的牵绊,我怎么舍得回去?

这些年在北京,真的感触良多,有时候在想,如果我的祖国也能这么富强,这么安全,那该多好?可有些事情不是我能主导的,只能做好自己,把老婆孩子照顾好,就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我喜欢中国文化,更喜欢和中国人做朋友,因为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更有着一群智慧的百姓,这也是我工作开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