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两国在东海与日本海上空组织实施例行性联合空中战略巡航一事,再一次成为了日本、韩国乃至美国的关注焦点。因为这种联合空中战略巡航虽然已经在过去的数年里先后组织了4次,早已经成为了中俄之间例行性的军事合作计划。

但在此次巡航任务中,执行任务的中俄两国轰炸机并没有像以前一样,在巡航结束就各回返航,而是选择了在巡航任务期间互相降落在对方的机场中进行短暂停留。这当中,俄军的图-95临时降临在了中国浙江,而解放军的轰-6K,则选择降落在了俄罗斯远东某机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内网友拍摄的掠过浙江上空的俄军图-95轰炸机

由于这种情况在中俄军事合作历史中是首次出现,许多日韩以及美国专家就此认为,此举标志着中俄两国正进一步深化军事合作关系。更有甚者将其视为中俄正形成军事同盟的征兆。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中俄互相在对方机场降落本国的战略轰炸机确实是一种深化合作关系的行动。

因为轰炸机不像民航客机,各国之间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定不同国家的民航机场都要有具备维护保障其他国家民航客机的能力。

而轰炸机作为各国的空中战略武器,不同国家的轰炸机从设计之初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机型,别说是维护标准和保障流程了,就是二者使用的航空燃油标准也不一定一样。

俄罗斯的图-95轰炸机与执行护航任务的解放军歼-16

因此在种种限制下,轰炸机不仅不会随随便便降落在其他国家的机场,就是在本国境内,这些娇贵的“战略武器”也会尽可能的选择降落在专用的机场中。以确保不会因为保障环境与标准的变化,而影响到机体自身的正常运作。

可以说,除非两国在军事领域中保持着高度互通的合作关系,相互的指挥组织保障机制也对对方的体系进行了对应的兼容。否则就算双方有心让己方轰炸机降落在对方的机场中,在对方机场缺乏保障条件的情况下,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执行巡航任务的轰-6K轰炸机

但反过来说,当双方的轰炸机都已经降落在了对方的机场中时,那么这本身就意味着双方的合作关系已经上升到了指挥保障体系中。

考虑到指挥保障体系又属于一国军队中密级较高的体系层级,那么日韩美的专家们会将中俄轰炸机互降对方机场一事视为中俄深化合作关系的标志也是理所应当的判断。

日本空自拍摄的中俄巡航编队

更不用说,中俄之所以会不断地深化军事合作关系,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不断地在战略层面上挤压中俄两国的生存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如果还对中俄加深合作而感到惊讶的话,多少有些装模作样了。

不过这些专家们似乎错判了一点,那就是中俄深化合作关系并不等于中俄要建立军事同盟。因为这并不符合中俄两国的战略需求。

事实上有一部分专家会将此次互降轰炸机一事视为中俄正形成军事同盟的征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专家遵循了美国的经验。

因为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喜欢在他国机场降落甚至是进驻轰炸机的国家就是美国,而这些有着降落美国轰炸机经验的国家又都是美国的传统盟友。加上俄罗斯也有过将轰炸机降落在白俄罗斯的历史。

因此这些沉浸在西方体系中的专家们会将轰炸机降落在外国的行动,视作两国即将组成军事同盟的征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B-52轰炸机降落英国

毕竟说到底,无论是美国的B-52、B-2,还是俄罗斯的图-95、图-160,这些轰炸机都属于可以影响到地缘政治与地区局势的“战略武器”。其他国家光是允许这种“战略武器”降落,就已经属于一种彰显两国合作关系的外交表态了。如果硬要说其他国家没有担忧两国结盟的可能,那反而还不正常。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这些例子实际上都是建立在美俄是单方面的将轰炸机降落在国力相对弱小的国家这一事实基础上的。

考虑到这些小国本身就因为缺乏国防实力、经济独立等问题,而有着外交结盟的需求。所以美俄轰炸机会降落在这些国家并不是促成两国结盟的诱因,而是两国已经达成结盟意愿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俄海上联合演习

但中国不同,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经济外交自主,整体军事实力也与俄罗斯相当。在这种情况下,结盟与不结盟显然更像一个双向的选择。

因为对于中国来说,互降轰炸机的根本目的还是提升中俄两国的军事互信,提高两国在应对地缘问题时的合作效率,而非是为了组建北约那种排他性极强的军事利益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