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02年,项羽带着最后的八百名士兵突围,他们一路拼杀,直至乌江边时,项羽回头望去,发现只剩自己孤身一人。眼看大势已去,光凭自己一人之力也不过是垂死挣扎。

这位冠绝天下的西楚霸王,没有再做任何抵抗,留下一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后,在乌江边饮恨自刎

纵观历史,我们心中都难免会生出疑惑,为何项羽这样的人中翘楚,少年战神,会输给刘邦这等乡野出的地痞流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项羽的人生都好似拿了主角的剧本,十四岁时便可举起千斤鼎,二十岁时随叔父征战天下,武艺高绝,带兵更是如有神助。

从出兵起义,到推翻了秦二世的暴政仅仅只花了三年半的时间,本以为故事的最后会走向统一天下,无奈却是被刘邦这样的小人算计,一代西楚霸王也只能饮恨而终!

究竟刘邦强在哪呢?是鸿门宴的临阵脱逃,还是对于人才知人善任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故事,来浅谈一下项羽和刘邦的性格命运。

英雄与狗熊?一个极不符合中国人内心的英雄形象

翻开《史记·高祖本纪》你可能会困惑、会失望。开国伟业,不应该是由这样的人来完成啊!司马迁用十分精练的文字,推翻了我们对英雄、明君的想象。

虽然刘邦“仁而爱人,乐善好施”,有大度之风,但究其根本,他就是一个整天游手好闲,嗜酒如命,热衷于与狐朋狗友沉醉的地痞流氓。

比如,在有着众多达官贵人的宴席上,刘邦的兜里一分钱都没有,却敢夸下海口“贺万钱”,大摇大摆上堂去蹭酒蹭饭。照现在的话说,他指定是有点“社交牛逼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就是这样一个不把正经事放在眼里的痞子,在人人不得安宁的乱世之中,闯出了自己的门道。

人们口口相传他的白蛇起义是骗人的幌子,但要知道刘邦做出此事的首要条件是,他得敢放了诸多有徭役在身的使徒。然后,当大蛇阻路,所有人都想要折返回去的时候。

他怒骂一声:“大丈夫独步天地间,有什么可害怕的!”随即上前将白蛇斩成两段。这样的勇气,也让人不得不佩服。

相较之下,西楚霸王项羽刚出道时,心气要高得多,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眼界胸襟,他都稳压刘邦一头。就算刘邦再如何自大,在见到秦始皇时,还是艳羡的称赞:“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则是直接来了一句:“我可取而代之!”

盖世的王霸之气,是如何都隐藏不住的,在项羽小的时候就可见出端倪。他看不上读书和学剑,而想学以一敌万人的本领。等到叔父项梁教他兵法,却连兵法也难以满足他的要求。

本以为这孩子自小就这般恃才放旷,将来必定不会有大作为。但令人没想到的是,项羽没练过几天剑,在战场上却依然能大杀四方;没看过几本兵法,却是能用兵如神,带领万军赢下巨鹿之战,开启秦朝的覆灭之路。

从始至终,项羽都没过一丝一毫的不自信,就算最终被逼上绝路,口中依然大喊着:“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是老天爷不开眼啊,非要与我作对,逼着我输,而不是我赢不了!

可以说项羽的人物塑造,以及性格思想,都极为符合中国人心中对于英雄、君王的向往,可殊不知,正是项羽这种充满血性,敢打敢拼的性格,才一步步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项羽、刘邦之同乃大同,这些大同是基于共同反秦的目标形成的。尽管出背景不同,生活经历各异,但他们都是不甘卑贱、胸怀鸿鹄之志的英雄豪杰。

然而,他们也存在明显的大异,而这些大异产生正是因出身以及生活背景的不同而形成的气质品格的差异和认知上的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侠道与王道,得人心与失人心

刘邦身处底层,与百姓相融;项羽出身贵族,与底层隔绝。

《高祖本纪》中有许多透过日常生活的小事,透露出刘邦有着高情商的信息的场景描述。比如说虽然每次去喝酒,店家会将酒价钱提高卖给他,但刘邦也不介意。面对别人的嘲弄,刘邦往往都一笑了之,但若是欺负到了他的朋友,刘邦不惜刀剑相向都要让对方道歉。

这都说明了刘邦生性的洒脱和不拘小节,胸襟开阔,人际关系融洽。韩信在落魄的时候,没有人愿意接济他,纷纷对他进行羞辱,欺负他。刘邦在底层混日子的时候,却是游刃有余的。他的“好相处”,也是很多人愿意追随他的原因之一。

而《项羽本纪》中几乎没有记载项羽与底层平民百姓相处的事件。项羽出身楚国贵族世家,还有着卓越的领兵能力和高超的武艺,使得他从小就养尊处优,无法与平民共情,无法理解民生疾苦。

他刚愎自用,迷信武力,故而对待他人更多的是猜忌、征服和杀戮。所以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他杀宋义,杀楚义帝,坑杀百姓、士卒。到了生命的尽头,身后却还是空无一人,只能把唯一的温情留给虞姬与战马。

项羽虽然关心士卒,但都是意气用事,为的就是让士卒给自己卖命。虽然武艺盖世,却根本不听臣子的劝告,一意孤行,残暴顽劣而无人拥护。

刘邦前期虽然没打赢过几场胜仗,但他愿意去聆听百姓与将领谋士的意见,有着许多人的心甘情愿地追随,反而应对许多事情绰绰有余。

在用人的这一点上,项羽比之刘邦,差了不止多少个等级。刘邦善于利用读书人,而项羽刚愎自用,认为在用兵上没有人比自己厉害,故而听不进臣子的谏言。

《史记》中说刘邦不喜欢读书人,见到读书人都将他们的帽子取下,往里面撒尿。但这并不是他对待所有读书人的态度,只有对待迂腐的儒生时他才会这么干。

对待有见识、有才能、能助自己一臂之力的读书人,刘邦向来恭敬谦卑。面对张良他始终都是敬重有加,一改自己往日的无礼态度,无论是打天下还是守天下,君臣之间,始终是一团和气。

陈平虽然被很多人排挤,但是他始终都愿意忠心辅佐刘邦,可见刘邦过人的驾驭能力。

而刘邦最令人吃惊的地方便是在此,他既能融于市井走卒之间,又能融入张良学者之流。所以出身贵族、足智多谋的张良都忍不住赞誉他“沛公殆天授”,故而他可成就大事,赢得人心、赢得天下。

因为不同的出身,刘邦和项羽表现出对待百姓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刘邦待人谦卑,深知百姓疾苦,一心想要救他们与水火。项羽则是重杀戮一心只想要夺得皇权,成大业。刘邦身边拥护着百姓与众多精兵良辰,而项羽身边则是空无一人,这也就是刘邦胜过项羽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最后刘邦夺得了天下,他与亲人的相处之间,依然能看见浓浓的人情味。《高祖本纪》中就有这样一处闲笔,在刘邦登上皇位后,调侃奚落自己的父亲:“你以前常说我是无赖,不如你会积累家业,如今看来我和谁的家业要大些呢?”

很多人认为此处体现出刘邦的心胸狭隘,当了皇帝便瞧不起父亲了。但我反而认为这恰恰是刘邦当上皇帝之后,仍不失过去的随性和喜欢逗趣的一面,是一种极为难得的品性。

不仅如此,发迹之后的刘邦第一件事情就是带着好酒回到家乡,与曾经照顾过自己的邻居兄弟们尽情享乐。而这就是从底层来成功后又不忘形不忘本的刘邦,她深谙人情又能驾驭人情,因此如此的得民心。

而项羽衣锦还乡,定都在家乡彭城,《史记》中并没有介绍他与家乡父老相处的情景。叔父项梁及八千子弟兵先后丧命,直到项羽的生命尽头都只有虞姬一人陪伴。

可以说刘邦的人生以侠义为道,处处留情,处处有收获;项羽的人生以王权为道,视身边人为棋子,走上的自然是一条孤家寡人的不归路!

待人宽厚待己绝情,与待人绝情待己宽厚

有人说刘邦在逃难路上抛妻弃子,两军对垒时任由项羽烹煮他的父亲,因此骂他冷酷无情,天性残忍。

但正如项伯所言:“为天下者,不顾家”。从刘邦的前半段人生来看,他作为地痞混迹在村子的各处,与周围人的感情都处得极好。若是询问那时的刘邦,要天下还是要村民,想来刘邦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但直到率兵起义,在张良的辅佐下众多有志之士,精兵良臣跟随自己一同创大业。此时的刘邦从心境上就发生了改变,当你一无所有时,你能做的只有保护身边人;而当你有逐鹿天下的资本时,你要考虑到的就不只是你自己,还有你身后跟随你的人们。

小不忍,则乱大谋,若是因自己小家的得失,而让身后无数相信自己,跟随自己的兄弟们灰心,那才是真正的自私。

作为王者,心系天下;保全自己,与维护千万人的身家性命,是合二为一的;顾全自己的性命看似自私,其实是他的职责所在。

刘邦体谅百姓们遭受了多年秦王的苛政,下令不抢百姓的一分一毫,也不允许打扰他们的休息。面对刘邦的行径百姓们大喜过望,争抢着奉出好酒好菜招待士兵,唯恐刘邦不在秦地称王。

就连对待敌人,刘邦都表现出了宽厚的一面。在项羽死后,刘邦十分悲痛地为他举行了葬礼,赦免了剩下的所有项氏族人,还给项伯等项氏有威望之人封侯赐爵。

反观项羽,他始终关注的只有他自己,在乎自己的荣耀、权势和尊严。项羽的一生是一篇征战史,也是杀戮史。不听话的人要杀,投降的人也要杀,在他的眼中百姓就如草芥一般,这样毫不留情的屠戮了,怎会得人心呢?

但对项羽对他自己还是很宽容的。打下的天下不舍得与人分享,为衣锦还乡显示荣耀而不选择最佳的定都位置。

无论是现今的许多有关西楚霸王的词曲,还是诗句,讲述的都是项羽本身还有他和虞姬的故事。而陪伴自己打天下的楚军和天下百姓却是只字不提。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这些临终之言,虽然可见他的英雄气概,但更可见他视颜面、荣耀重于士卒百姓,故而失去天下。

比较两位“王者”,对自己无情却是深情于天下,对自己宽厚者却是无情于天下。这些语言的闲笔处可见两人人生格局之大小,胸怀对象之差异。

总结

或许在听闻楚汉之争后,大多数人都是在惋惜西楚霸王的乌江自刎,叹息他与虞姬的凄美爱情。反而挑着刘邦曾是草莽之流,地痞流氓大做文章。

但要知道这两位英雄的故事并非只是儿女情长那么简单,这关乎着天下黎民百姓的安危,关乎着世间的太平与否。

刘邦看似小人却胸怀天下,不惑之年领兵造反。与比自己小整整二十四岁的项羽打得热火朝天,我们可以嘲笑他曾经庸碌无为,但不能否认他在历史中留下的丰功伟绩。不论他曾经是何等地痞人物,他都成功的为苍生百姓带来了和平。

在此文中我们对两位英雄的比较是在同一水平面的,但从另一角度而言,项羽之败就败在他太过年轻了。

直到乌江自刎他也才三十一岁,在如此年轻的年纪,武艺超群,用兵如神已是极为不容易了,又怎可能在把握人心和善用人才上,比得过老奸巨猾的刘邦呢?

只可叹生不逢时,要是项羽能早生几年多有几分岁月的沉淀,或许楚汉之争真的会有变数也说不定。要知道,刘邦三十一岁时都还只是村子里人人瞧不起的地痞流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