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UM心理咨询能力训练中心 曾奇峰

* 本文节选自《案例督导录像大课》(课程内的咨询均为模拟咨询)。

* 本文禁止平台转载(包含已开白账号、已授权的各类账号),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及他人阅读。

一位全职妈妈走进咨询室,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这位全职妈妈正面临着三重困境:即将高考的女儿早恋,成绩下滑;丈夫怨她没有把女儿管教好,自己负责在外赚钱妻子应该负责好家里的一切;而来访者自己也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冲突,全职妈妈的价值是如何体现的?只有女儿好才能证明自己的付出有效果吗?

来访者很困惑,用传统眼光来看,似乎相夫教子就是全职妈妈的工作,但和女儿的关系里并不仅仅只有自己,还有整个家庭的动力。

来访者说:

“当年我在大学恋爱时,父母也不是不让谈,他们只是说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比如在大学里就应该好好学习,因为关系到将来就业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挺讽刺的,你说关系到就业问题,我现在在家里也就是当一个全职妈妈。我学的那些东西有什么用呢?”

似乎传统和现实冲撞在一起,带来很多冲突和矛盾的想法。

咨询师说:

“你说了很多你的父母,或是传统对你的影响,但是我看不到你自己的想法,你自己的空间,你自己的感受。你好像一直是在顺着他人的要求去过你自己的生活。”

“传统”这个词,在这段咨询里出现过很多次,无论是来访者说的,还是咨询师说的,这个词成为咨访关系里的高频词。

但凡咨询中出现的高频词,都有特别的含义。如何来理解“传统”这个词多次出现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奇峰:

传统这个词出现了几次,在咨询过程中间如果出现这样的高频词汇,我们需要理解一下这样的词汇后面的意义。

传统本来是一个中性词,但是在咨访关系里的使用上面我觉得已经变成一个贬义词,好像是落后、落伍、不符合时代的意思。

词语具有催眠的意义,而且这个催眠它是泛化的,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事情。

来访者在咨询中谈到过自己在性的态度上面是很传统,我会想到对这位来访来说绝不会仅仅是在性这一个方面传统,而是会延伸到其它方面。

现代社会的女性,尤其是城市的女性,很少有在孩子高中的时候还仍然是全职妈妈的,好像更多的情况是孩子能够有那么一点点独立的时候,自己就去寻找自己事业的发展方向和个人的发展方向。

但是这个妈妈在孩子高中的时候仍然待在家里,这实际上也是所谓的传统。

如果是这样的传统,我想它的本质意思是在说:一个女性不可以充分的发展自己。

似乎这个社会的传统就是男性可以充分的发展自己,而女性不可以,显然这个女性来访者是向这样的糟粕的传统认同了

我们还看到在咨访关系中间发生了阻抗,我们能够隐隐的感觉到来访者在语气上面态度上面对咨询师有那么一点点敌意。

比如当咨询师问,抛开这些传统和别人的看法,来访者自己是怎么想的,来访者说:

“那这些对我女儿有什么帮助呢。因为太久远了,我实在有些难以回忆起当时是什么感觉。”

我们需要面质一下这个敌意,这又回到弗洛伊德当年所说的一个处理阻抗的原则:先于内容处理阻抗。

谈什么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发生的阻抗需要被面质。

如果我是咨询师,我可能会这样问来访者:

“我隐隐的感觉到你可能对我说的这些内容有一点点对抗,你能不能告诉我是你自己在对抗我这些问题和想法,还是你只不过代替爸爸妈妈在对抗我。”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她分清楚有哪些东西是她自己的,有哪些东西是她内化了爸爸妈妈的那些超我或者是价值观。

举个例子。

有一个二十岁的男孩,他进了大学之后要去参加军训,他对此有很多的恐惧。

我们看一下常态是什么样子的,常态是一个二十岁的男孩在想着要去参加军训的时候,他更多的应该是兴奋而不是恐惧,而这个男孩他感到了恐惧。

咨询师就问他:

“你这个恐惧到底是你作为二十岁的男孩有的恐惧还是因为你早年是被奶奶带大,你奶奶对你有很多的限制,告诉你外面很危险,如果不小心的话就可能会这样那样,所以你把你奶奶对外界的恐惧变成了你自己的,所以你才去恐惧。”

这样说了之后,这个男孩就能够清楚的分辩,他在面对军训这件事情的时候,实际上是跟其他的二十岁男孩面对军训这件事情的时候一样的很高兴的,而他恐惧的那个部分是因为他代替了奶奶来替自己恐惧。

这是他爱他的奶奶,不愿意跟奶奶分离的一个证据。

先处理阻抗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不先处理阻抗,可能我们后面的干预都会失效。

这是经常在咨询中间发生的事情,包括我在咨询中间也会遇到,没有率先处理阻抗,结果就变成了来访者跟我之间的辩论,而这样的辩论真的是没有治疗效果的。

我们想一想,如果来访者的阻抗放在你和他之间,然后你们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面试图说服对方,这个就跟生活中间的吵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在夫妻亲密关系中间,吵架这样的事情,实际上对双方不会起到任何能带来改变的影响,甚至就算夫妻双方都是搞精神分析的,用精神分析吵架都不可能制造出来什么领悟。

来访者有句话表达得非常精确,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不一定环保,因为这会有很多的冲突,会制造更多的二氧化碳”,但是我们如果仔细体会一下的话,有可能不是这样子的。

如果我们都是按照别人的想法来,不一定就化解了冲突。为 什么?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这股动力是非常强大的,是永远不会死的。

所以我们按照别人的想法来只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最后决定自己的人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这才是一种不死的愿望,它具有最大的生命力。

我们如果从存在主义哲学的高度来说,活着最大的价值就在于选择,由我自己来选择还是由别人来选择,这是决定一个人生命的品质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不认为它是第二的因素,我认为它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也需要跟她面质,就是你真的觉得按照别人的愿望来就一了百了了吗?如果是这样子的,那好像奴隶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活得最快乐的人,或者活得最环保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必须按照别人的意见来。

这和来访者女儿高中恋爱、来访者本人也在大学时谈恋爱,她们都瞒着爸爸妈妈,是同一件事情。因为来访者实际上是有自己的愿望的,只不过她通过“听别人的”,来向对方隐瞒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在咨询师和来访者的谈话中,说起来妈妈对女儿恋爱是支持的,但爸爸要阻止女儿恋爱,同时女儿成绩下降这个事实也让来访者很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候咨询师说了一句话:

“我觉得你是一个好妈妈。你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我觉得你做的很好。”

仔细想一想,咨询师赞美来访者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第一个结果就是如果咨询师有资格评论或者是赞美来访者的话,同样也表示他有资格批评来访者,但是咨询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不批评来访者,跟这个对应的就是另外一个原则:不赞美来访者。

所以,赞美来访者可能会有一些糟糕的结果,第一就是在暗示来访者咨询师有批评来访者的权利。

第二个不那么好的结果就是,我们可能会置换来访者做一个好妈妈的动机 。

本来她是出于自己的愿望来做一个好妈妈,结果咨询师表扬她之后,她就是为了满足咨询师对自己的评论来做一个好妈妈,这显然是把一个更强大的力量置换成了一个更弱的力量。

第三,就这个特定的来访者来说,她实际上有严重的俄狄浦斯冲突,比如她不敢让自己更好的发展。这个前提下表扬她,有可能让她意识或潜意识层面都出现某种程度的羞耻感,而这种羞耻感有可能会阻止她做符合好妈妈的事情,比如说更多的去了解孩子。

第四,给这位来访者做咨询的目标之一就是让这个来访者认可自己有时候也不是一个好妈妈,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因为这会让她的女儿有真正的自由空间。

第五点,说她是一个好妈妈,这就卷入了她自己内心的冲突以及她和她老公之间的冲突。

她内心的冲突是:我会不会不是一个好妈妈,因为我如果是一个好妈妈的话,我的女儿为什么学习成绩会下降了。所以咨询师就变成了她好妈妈和坏妈妈的自我判断中间的一部分,这丧失了中立立场。

卷入了她和她老公之间的冲突的意思就是,她自己觉得自己是好妈妈,或者是过得去的妈妈,但是她老公觉得她没有把女儿照顾好,所以她是坏妈妈,但咨询师说她是好妈妈的时候,显然就在与她的老公为敌。

第六点,咨询师有时候表扬来访者,有可能是在缓解自己的焦虑。

来访者在谈话时借老公之口说治疗没什么效果,可能还有反效果,我估计这给咨询师构成了压力。咨询师在这个时候说你是一个好妈妈,隐含了一个潜在的交换条件就是:我都表扬你了,那么你也应该表扬我吧。

这是咨询师的移情见诸行动,但是关于这一点我们点到为止,因为做案例督导尽可能不涉及咨询师的移情或者是移情见诸行动。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治疗严重的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来访者时,表扬来访者,有可能会让他有更多的内疚感 ,以及做出更多的自我攻击的行为。

在案例中,来访者被表扬后说:“嗯,谢谢,但是我觉得好虚啊。”

这个反应很有意思。谢谢这两个字本身就有拒绝的意思,或者是把咨询师对自己是好妈妈的判断推回去的意思。

我们看得出来说谢谢是因为她产生了羞耻感,说好虚,是因为她不愿意接受咨询师对她的表扬。 因为如果她接受了咨询师对她的赞美之后她会变得更虚。

曾奇峰

编辑:李雅蕾

“人格改变的唯一途径,是获得新客体关系经验”

走进精神分析从初级学习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