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惊现“中国第一凶墓”,五大机关瞬间让盗墓贼丧命

自古以来,古人在“事死如事生”思想引导下,筑起一座座暗藏奇珍异宝的大墓之外,也相当注意对墓葬的防护,因此许多墓葬中都能看见墓主人与盗墓贼多次博弈的过程。在河南就有这样一座巨石黄沙墓,墓主人处心积虑地设下无数道防护措施,让今天的人们也为之震惊,盗墓贼也使出浑身解数,构想了多种令人惊叹的手段,那么究竟鹿死谁手呢?这座墓葬中的陪葬品又是否留存了下来呢?

老规矩,双击点赞加关注,今天老纪带着各位看官一起去揭晓这座巨石黄沙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夏季的一个下午,在河南平顶山叶县地区发生了强降雨,狂风闪电伴随着密集的雨点打在大地上。很快大雨变成了洪水,让一向平缓的烧车河也汹涌起来,雨过天晴之后,人们发现河岸边有一座坍塌了一半的土堆。看来这个土堆是被洪水冲毁的,而且冲毁得比较严重。根据这个土堆的形状,人们推断,这个土堆可能是墓葬高大的封土。人们很快通知了当地相关部门。

闻讯赶来的考古队员们立刻对这一区域展开了勘探工作,他们意识到这里应该是一片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群,也就是东周墓葬群。但他们随即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墓葬中出现的还有一些奇怪的石头,这些石头并不是合理的鹅卵石也不像是周边土层中自带的石头,因为这些石头非常巨大,好像是从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块,考古队员们试着抱了抱石头,发现一个人根本抱不动,两个人也很难抱动,看来这些石头有几百斤重。这些石头体积非常大,重量非常沉,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这些巨石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专家们推测,这些石头应该是被人特意放置在这里的。毕竟这些石头不仅重量很大,数量很多,还呈现出中间低四边高的状态,其中似乎蕴含着一些特殊的规律,如此特殊的摆放方式在此前的考古发掘过程中极为罕见,专家也是第一次见到。随着考古发掘的继续深入,队员们发现这些石头原本处在墓葬的上方,密集地盖住主墓室。

这说明这些石头是按照一定的布局,在墓里面一排一排的摆放出来的,之所以中间呈现这样漏斗的形状,是因为下方的棺椁已经腐朽丧失的支撑力造成中间塌陷,所以除了中间坍塌的部分四周都是比较整齐的。这么严密的防护目的又是什么呢?答案就在地层下面。但是清理石块并不容易,考古队员们动用了人力所能使用的所有工具,可这毕竟清理的对象是几百斤的石头,在积沙积石墓中也很少遇到这么大的石头,如何向下清理成了最大的难题。考古队员们以四五个人为一组,两三个人用大的撬棍和铁锹把石头撬起一个缝隙,使用支点用钢钎发力,巨大的石块却仅仅移动了一点点距离。原本考察经验和技术的考古发掘工作成为了纯粹的体力消耗,而且旷日持久,不知道要清理到什么时候。

由于发现了罕见和困难,专家们对所有的石块进行了三维扫描绘图并做了文字资料,每一块石头都因此有了自己的名字。为了将来展示的需要,他们还为每一块石头进行了编号,用严谨的绘图,留下古代丧葬方式的细节。为了加快考古发掘的进度,队员们动用了现代机械——吊车,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制定完整的施工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先用液压支撑确保吊车不发生位移,随后用起重机把石块翘起,用十厘米宽的柔性吊装带固定两次,使其可以承受将近十吨的重量。同时还把机械秤调取过来确保可以同时完成称重的任务,并在随后放到墓边上进行异地摆放,方便将来集中展示。在吊车周边,他们还专门找了一些人观察吊起石块的过程监督可能存在的危险并进行提醒。考古现场的紧张气氛一再蔓延,挂上吊钩,石头缓缓抬起,考古队员们能够成功吗?

考古队员能否成功?

驾驶员熟练操作的吊机石块离开墓穴,机械臂起吊平稳,尽管过程非常缓慢,但石头在人们的注视下也一点点靠近了机械秤。经过称量,大部分石头在四五百斤、五六百斤,最重的达到九百斤,最轻的也有二百斤。经过了二十个人长达四天的漫长的移动过程,以及机械化的吊车和起重机的帮助,他们终于把这些石头移到了地面上。而且每吊起一块石头,下面就会又出现一块重量更大的,清理到最后发现石头的总重量有一百多吨,密密麻麻的,层层叠叠的堆积了三层。在古代,这样的工程只为了修筑一座墓穴,一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不得不说,墓主人用这样的代价保护自己,防止被人盗掘,也是相当离奇的。考古专家们继续对这座墓穴石头的来源进行考察,认为应当是在上游的山脚下开凿石山,再利用水路运输到这里的。在石头放入墓穴后,还铺上了一层细沙,这些细沙都经过了淘洗筛选,确保沙子中黏土成分较少。这样一座兼具流动性和杀伤力的积石积沙大墓就初步成型。在这两道防御之后,他们还设下了第三道防御,就是用黏土铸成的防御墙。

这个黏土是用糯米浆加入土制成的相当于古代的水泥。用这样的泥抹在石头之间,就起到了一种混凝土的作用。在四周的混凝土石墙与棺椁之间又加入了一层碎石和流沙,盗墓贼如果凿开了石层也会被流沙阻挡。就这样巨石细沙石墙组成了一套完整的防盗体系,一旦出现盗洞,细沙就能瞬间将其填充,而石墙和石块都很难被突破。那么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呢?

那么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呢?

在发掘现场,考古队员们发现了一个盗洞,洞中有一个神秘的铁器,像一个铁萝卜。有人看着这个东西的形状,感觉很像炮弹的弹头,这有没有爆炸的可能呢?正当大家担心的时候,有人发现炮弹的末端好像被加工过,既然已经经过了机床加工,那应该是没有爆炸危险了。这个炮弹末端的螺纹很像是洛阳铲接口处的螺纹,队员们拿起洛阳铲一试,居然严丝合缝,完全吻合,可以直接拧在洛阳铲上。

盗墓贼们利用这件加工过的工具,随着重力加速下坠,用炮弹的尖端击碎石块,这是一件碎石工具。而且这件工具可以无限延伸,只要往上接新的杆子就可以一路通到最底端,然而在过程中这个弹头卡在了石块的缝隙中,也粉碎了盗墓贼的初步尝试。

而在另一个盗洞中,编织袋装着许多矿泉水瓶。附近还有很多楔子,当石头坍塌的时候,就可以用楔子固定石头。不过从盗洞的位置来看,这一组盗墓贼应该也没有带走什么东西,而在正对着封土的一个探沟里出现了圆形的凹洞。在凹洞附近还有新的发现,出现了一些电线,应该是盗墓贼的照明工具,由于里面幽深狭窄,就接电照明。

而在另一个位置出现了一个外小内大的喇叭形孔洞,起初人们以为这只是一个小孔,后来发现孔洞越来越大,但仍不足以让人通过,结果里面还要深得多。随着发掘的深入,考古队员们也感到失望,他们推测这个裂缝应该是用炸药炸的,也就是打一个窄窄的探孔打到最底下,再往里填充炸药,用引线引爆就会形成一个底部宽敞的大洞。这样一来四周的土也会向外挤压,非常瓷实不容易坍塌。这样丧心病狂的动用炸药,显然疯狂的盗墓者已经迷失了心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下去才发现,由于石头墙非常的厚,又用了古代混凝土加固,石墙并没有坍塌,原来墓主人早就将这条路线彻底堵死。盗墓者再次落败,但叶县的夜晚仍未平静,又一批盗墓者伸出了魔手。这一次有经验的盗墓者经过了精准计算,从外侧直接将隧道通向了墓穴底下,其后又连续突破了两层石墙,这样整个绕开了上层的防御盗墓者,即将攻破最薄弱的环节也就是墓室底部,然而当盗墓者兴奋的打开墓室底部的一刻,空欢喜的一幕出现了,因为上百吨积石与上百万立方米流沙的压力,这座墓穴早已坍塌,此时的他们已经不是在和墓主人斗智斗勇,就连墓主人也没想到自然的力量让自己的墓穴成为了一座土山。

与此同时村民发现有人盗墓,当地警方迅速进行现场排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盗墓者几乎搭上性命,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还将面临法律的审判,成为了这场斗争中真正的输家。那么考古专家们从坍塌的墓穴中挖出了哪些随葬品呢?

那么考古专家们从坍塌的墓穴中挖出了哪些随葬品呢?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专家们什么都没有挖到。原来这座大墓早在汉代就已经被挖掘完毕,只留下了盗墓者遗留的汉代铁斧。在汉代的那群盗墓贼,很可能并非是一个小团伙,甚至有可能是军队的力量,面对这样的力量,墓主人的落败,也就不足为怪了,然而这次考古发掘难道就毫无价值吗?

并非如此,虽然没有获得春秋战国的文物,但考古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古代人类社会,这种消逝已久的丧葬形式,也是古代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将这种丧葬形式展现给后人,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节目尾声,各位看官对于平顶山下的巨石黄沙墓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评论!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