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了份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看到这个意见,心里面有些惊诧,都大学生了,还得有这要求,学语文,不是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生语文水平现状

语文,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主要的学科,而且在高考中的比重,着实比较重要,不过一般性的常识,已经没有办法拉开语文水平的档次了,所以,记得当年学习语文的时候,常规学习已经不重要,只有生僻高冷的知识,才能拉开各自的差距。

所以,学习高中语文,觉得自己随便说一句话,都要去分析词性、结构、语法等等,要不然,十有八九可能存在错误。不过,这样的学习最终还是应试,对于实际其实并没有什么帮助,毕竟,在现实的运用中,很难去想象每写一句话,我都要去分析其结构。

所以,理论和实际的割裂,成了很多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现状,语文考试的每一道题目,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拿到一个还算不错的分数,但是文字表达能力,实在不堪入目。

尤其是离开高中几年的大学生,更是如此,看过很多这些孩子的文章,惨不忍睹,不能用大学生来形容,截取一小段,说是小学生作文,都不为过。

文字表达的匮乏,只是其中之一,如果有机会欣赏他们的“书法”,则是另外一种感悟,无论怎样低的评价,用在这里都不觉得突兀。

还有,假如没有了输入法,大学生们能够用笔规范写出来的字,不知道会不会超过5千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语文为啥没有四级考试

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前些年,英语在每一个角落,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比如体制内比较注重的职称,如果英语上不去,连去评一下的资格都没有,管你是什么职业,管你在生活中、工作中是不是应该用到英语,英语就是一个硬指标。

于是,很多画了一辈子国画的、研究了一辈子中医的,因为英语不过关,使得自己利益受损的例子比比皆是,其实生活中的很多职业,没有必要懂英语,也没有机会用英语,偏偏就用英语卡住你。

不过,这种情况有些松绑了,但是,对英语的过度重视依然存在。

回到大学,就在前几年,如果英语没有过4级,拿不到学位证书,不管你是什么专业,哪怕专业知识门门100分,唯一能够卡住你的,还是英语。

不过,现在的情形有些改观,值得庆贺。

可是,怎么就从来没听说过语文必须过4级,这是对自己文化有多不重视。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就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以及从大学里面毕业出来的学生,汉语水平实在令人汗颜,“迫不及(急)待”、“原形毕(必)露”、“艰(坚)苦奋斗”等都不知道怎么写,还有“的、得、地”的用法混乱,更有几百字的段落,“逗号”从头至尾。

这些都还是次要,文章表达逻辑混乱、词不达意,更是比比皆是,都已经这样的水平了,怎么就不能有语文4级考试,来把把关呢?

大学生缺乏语言羞耻感

人在犯错以后,会感到一定的羞耻感,这是人们改变错误的原动力,其实,语言也是如此,如果感觉自己说错话了,写错字了,开始有内疚,就会驱动自己去逐渐地强化自身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不过,现在的环境,对于语言出错太过于宽容,甚至将这些差错,当成生活中喜剧的来源,给予了更多的宽容。甚至在一些情形之下,故意出错成了更加高级和幽默的表达方式,从而导致大学生们故意出错,以错为美。

在各种大环境的调和之下,大学生既没有努力提升语文水平的外在压力,也没有以学好语文为荣的内在动力,语文水平一落千丈,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写完没有校对,不知道这篇文章里,有多少不合格的地方,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