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四川一农妇正在门前洗衣服,一位老伯向她讨水喝。她好心去进屋取水,不料,老伯急忙跟上前去,突然脸色大变,指着墙壁,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老伯是一位考古学家,他到乡下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同时进行寻找那些流落民间的文物工作。这天,他在樟树村讲完文物保护知识后,已是中午时分,热情的村民留他吃饭被他婉言谢绝。
因为他急着赶往另一个村子,进行下一场文物科普宣传,村长已打电话来催。炎热的天气,他走得又累又渴,正好有位农妇在门前洗衣服。
他客气向农妇表示想讨碗水喝。农妇见他衣着得体,说话斯文,一看就不像坏人。热情地对他说:您坐会,我进屋给您取水。
口渴难耐的老伯有些等不及,为了能早点喝口水润润干燥地喉咙,所以也就顾不了那么多,急忙跟上前去。当他看到墙上的镜子时,突然脸色大变,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用手指着镜子严肃地说:这个哪里来的?正在倒水的农妇转过身被他的表情吓了一跳,这个人刚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变成这样?农妇有些惊慌,强装镇静地说:这个呀,我在上山挖野笋时,无意间挖到的,因为上面有龙图腾,所以放在家里镇宅。
老伯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失态,急忙道歉。然后表示想看看铜镜。农妇心想你看看就看看,还能拿走不成?于是取下来交到老伯手中。
老伯看着手中的铜镜,双眼发亮,情绪越来越激动。这枚铜镜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上面的纹饰流畅自然一看就是出自名匠之手。
铜镜采用浮雕工艺,外圈纹饰精美如片片浮云,内圈青龙飞腾,晴天白日。两条相互追逐的青龙,威武霸气地守护着中间的太阳神,这分明就是青龙拱日的寓意。
中间的太阳上分别刻着“月造”“大顺三年”以及“孟夏”三列整齐的楷书。作为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老伯从铜镜上的“大顺三年”很快找到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使用过大顺年号的只有两位皇帝,一位是唐朝末年的唐昭宗李晔,另一位是明末清初的义军领袖张献忠。
但是唐昭宗的大顺年号只使用了两年,而铜镜上写着大顺三年,由此可以断定为义军领袖张献忠所使用的年号。
因为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时间较短,大顺年号也仅仅只用了几年时间。所以遗留下来的文物极为稀少。然而像这枚铜镜做工精良,保存完好的文物更为罕见。
出于对文物保护的意识,老伯向农妇宣传了相关文物保护,劝说她将这枚铜镜交由国家博物馆来保存和研究。
农妇一听顿时急了,一把夺回铜镜,说道:什么文物不文物的,这是我家镇宅之宝。我好心请你喝茶,你居然动歪主意。这枚铜镜谁也别想拿走,不由分说的将他赶出门。
老伯并不怪农妇,只怪文物知识科普宣传不到位。但是作为一个考古学家保护文物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之,只好找村长寻求帮助。
村长可不像考古学家那么好说话,他对农妇恩威并施,农妇权衡利弊之后,答应捐献铜镜。老伯感谢过村长和农妇后,将铜镜顺利带回博物馆,进行深入研究。
经专家鉴定:这枚铜镜,镜直径为12厘米,边厚0.8厘米,其中铭文应该是“大顺三年孟夏月造”,大顺三年是公元1646年,孟夏月造,夏孟月不是人名,应该是指一位工匠在盛夏的七月份铸造这枚铜镜。
大顺三年,同时也是大西政权覆灭的一年,义军领袖张献忠不知道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战。同时这也大明王朝覆灭的一年。明朝明朝灭亡后,抗击清军的重任就全部落在张献忠身上。
公元1646年7月,建国300年的大明王朝正式灭亡。为了抵抗清军的侵犯,张献忠决定背水一战,召集所有部下,北上抗击清军。
决战前,张献忠对属下孙可望说:“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为人所擒,我其妻妾,一幼子,亦扑杀之,汝终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这句话表明了义军领袖张献忠抗击清军的决心,当时集结了几十万兵力,兵分多路北上抗清。
然而,这是一场意想不到的恶战。在激烈的战斗下双方各有伤亡。战争持续到十一月的时候,正在指挥战斗的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坡不幸中箭身亡,义军溃败。但是在此后的20余年中,幸存下来的义军将领在西南各省顽强地抗击清军。
专家大胆推断,铸造这枚铜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纪念义军领袖张献忠抗击清军的英勇事迹。
龙在我国古代代表天子,而青龙则代表新天子,两条青龙相互追逐,象征着相互争霸之意,中间的太阳代表正大光明,正是大明的标志。
农妇虽然失去了铜镜,但是却得到了嘉奖。在表彰大会上老伯亲自为她佩戴大红花,把烫着金字荣誉证书交到她手上,同时还有丰厚的奖励金。
这枚珍贵的铜镜,现收藏于重庆三峡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